江西樟斗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2019-07-22 07:01李永治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0期
关键词:钨矿花岗岩石英

李永治

(江西铜业集团,江西 贵溪 335400)

樟斗钨矿床位于江西南岭地区典型的钨多金属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西华山—扬眉寺钨多金属矿成矿带的北东段,属于南岭钨锡成矿带之崇(义)—(上)犹—(大)余矿化集区的重要组成[1]。区域上钨矿资源丰富,与燕山期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樟斗钨矿床位于著名的西华山钨矿床北东侧,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均与燕山期花岗岩存在成因联系,从西往东发现桃竹坑、西华山、牛孜石、荡平、木梓园、新安子、新开山、石雷、漂塘、留坑、棕树坑、左拔、高东脑、扁岭坑、樟斗等钨多金属矿矿产[2],显示出西华山—扬眉寺钨多金属矿成矿带的巨大找矿潜力。

图1 区域矿产地质略图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矿区地层

樟斗钨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以下寒武统牛角河群为主,另在矿区低洼沟谷区域展布有少量的第四系残坡积物。下寒武统牛角河群岩性为灰绿色变质砂岩(厚层状)、板岩、千枚岩组合,中间一般夹有较为稳定的炭质板岩和凝灰质砂岩。地层总体走向呈近南北向或者北北东向展布,倾角较陡,总体上大于60°。

1.2 矿区构造

樟斗钨矿床受构造裂隙控制明显,矿区构造极为发育,以断裂、裂隙为主,褶皱不发育。矿区断裂、裂隙构造属于池江断裂破碎带的次级断裂,总体上发育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池江断裂破碎带从樟斗矿区南东侧穿过,为一宽约10余米的硅化破碎带,破碎带总体倾向北西,在硅化破碎带北西侧发育一系列近于平行排列的断层,且具有等距分布的特征,断层走向呈近南北向,每组断层两侧发育密集的次级裂隙,为樟斗钨矿脉的主要赋存部位。矿区内近东西走向平行排列的断层为一组压性逆冲断层,断层破碎带宽较小,一般小于3m,破碎带延伸较长,数百米至千余米不等,断层倾角较大,为北倾的陡立断层。断层破碎带中可见较多的石英脉体,错断了钨矿脉,属于后期破矿构造。矿区褶皱以牵引褶皱为主,分别位于近于平行排列的断裂破碎带附近,总体走向呈北北东向,具有右行斜列展布的特征。矿区内复杂的构造组合不仅控制着矿区下寒武统牛角河群不同岩性组合的分布特征,还控制着矿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和钨矿脉的分布特征,为区内钨矿脉的形成提供了储矿空间。

由于樟斗钨矿区构造极为发育,且构造组合关系较为复杂,因此根据赋矿构造特征以及不同构造系统之间的错动关系,本文分析了矿区的成矿构造(控矿构造),认为樟斗矿区的控矿构造以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展布的裂隙构造为主,北西西向次级裂隙构造控矿次之。其中,近东西向构造总体倾向南,倾角较大,一般大于65°,为一组陡倾密集分布的压性构造裂隙;北东东向构造总体走向为70°~80°,倾角大于近东西向构造,为北倾的陡倾压性裂隙;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是樟斗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虽然裂隙规模不大,但具有成组成群密集分布的特征,并且断裂破碎带多呈舒缓波状形态,在垂向上,裂隙规模逐渐增大,但裂隙数量呈减少趋势,矿体规模也相应增大。北西西向裂隙也为矿区的控矿构造,但在樟斗钨矿区内不发育,该组裂隙倾向北北东或者南南西,倾角普遍大于70°。

1.3 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较为发育,以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为主,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多呈岩株、岩瘤状分布于近于平行分布的断裂破碎带之间,地表出露面积较小。矿区隐伏花岗岩规模较大,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具典型的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含量约45%~50%,呈浅肉红色板柱状;斜长石15%~25%,呈灰白色板柱状;黑云母含量较少,呈黑色片状;副矿物以锆石、石榴子石等为主。与西华山、八仙脑、木梓园、石雷、漂塘等成矿岩体对比发现,樟斗矿区内的隐伏酸性花岗岩在时间和成因上与钨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是樟斗钨矿床的成矿母岩。隐伏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明显,岩体呈北东东向展布,倾向北侧,且具有上部呈分枝状、规模小,下部复合状、规模大的变化特征,岩石普遍发育云英岩化,可形成云英岩化型白钨矿床。

1.4 近矿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有硅化、云英岩化、角岩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等,其中与钨矿床成因关系密切的蚀变为角岩化、云英岩化、硅化。硅化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形成了硅化变质砂岩和硅化花岗岩,在硅化与云英岩化等蚀变叠加的区域是良好的找矿部位;云英岩化在花岗岩体内普遍发育,是矿区内主要的找矿标志之一,空间上沿石英脉呈对称带状分布,且具有自外侧向石英脉具有云母含量减小、石英含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化类型特征

樟斗钨矿床的矿化类型具有明显的特征,由两类矿化蚀变类型组成,一是位于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与下寒武统牛角河群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型钨矿化,二是位于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与下寒武统牛角河群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型钨矿化,均具有陡倾的特征。在垂向上,钨矿脉具有“上脉下体”的特征,即上部以石英脉型钨矿化为主,下部以云英岩化型钨矿化为主。石英脉型钨矿化以黑钨矿为主,矿区钨矿脉受构造控制明显,以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为主,表现为含矿石英脉呈脉状分布于下寒武统牛角河群变质砂岩、变质中,并且从南至北形成了4条含矿石英脉组,与矿区内4组近平行排列的陡倾压性断层分布较吻合,是樟斗钨矿区的主要含矿脉组。矿脉具有尖灭再现、膨胀缩小、尖灭侧现、分支复合的变化特征,含矿石英脉的展布形态与矿区牵引褶皱的展布形态一致,呈右行的侧幕式分布。云英岩化型钨矿化以白钨矿化为主,分布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侧的花岗岩体内部,局部可见石英脉延入云英岩化花岗岩内部,总体上,云英岩化带的展布方向与石英脉组的展布方向一致。

2.2 矿体特征

樟斗矿区的钨矿化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石英脉型钨矿化,另一种是云英岩化型钨矿化。其中,石英脉型钨矿化为矿区主体矿化类型,根据含矿石英脉组空间分布特征可划分为石窝里北组、石窝里组、火烧壁组和高壁—苧麻园组,均呈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展布,矿脉单脉延长变化较大,数米、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矿脉具分支复合、缩小膨胀、尖灭再现、尖灭侧现等特征,不同的含矿脉组之间在水平上和垂向上变化不大。矿区内含矿脉体形态较为复杂,以右行的侧幕式分布为主,在垂向上具有前行侧幕式分布特征,且具有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等变化特征。总体上,石英脉型钨矿化脉从地表至深部具有脉体规模变大、数量变少、钨品位相对较低的趋势。云英岩化型钨矿脉主要分布于高壁—苧麻园组中,矿化主要位于花岗岩内部,围岩中未见钨矿化,且矿化不均匀。矿化体形态在垂向上呈透镜状,产状与云英岩化型花岗岩产状一致。

3 找矿标志分析

本文在分析樟斗钨矿床产出地质背景以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了西华山、石雷、漂塘等钨矿床的特征,进而提出了樟斗钨矿床的找矿标志。

在研究棕树坑钨锡矿床的基础上,作者对比了临近石雷、漂流等矿床特征,分析了木梓园、西华山典型钨锡矿床,总结了矿区找矿标志。

(1)燕山期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是西华山—扬眉寺钨多金属成矿带中主要的成矿母岩,与区内钨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为石英脉型钨矿床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和热量。因此,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是樟斗矿区内主要的间接找矿标志。

(2)构造裂隙控矿标志。樟斗钨矿床受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裂隙控制明显,并具有右行侧幕式分布特征,是本区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

(3)石英脉标志。樟斗钨矿区的矿化类型分为两种,但以石英脉型钨矿化为主,即石英脉是樟斗矿区主要的赋矿岩石,因此,石英脉是矿区主要的直接找矿标志,尤其是密集成组、成群分布的石英脉。

(4)接触带构造找矿标志。矿区内矿化类型有两种,均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与下寒武统牛角河群的接触带两侧,因此,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是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

(5)围岩蚀变。矿物围岩蚀变较为发育,其中硅化、云英岩化和角岩化与成矿关系密切,是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尤其是硅化、云英岩化、角岩化叠加的区域,是有利找矿部位。

4 结语

综上所述,樟斗钨矿床位于著名的西华山—扬眉寺无多金属成矿,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床受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控制明显,具有石英脉型钨矿化和云英岩型钨矿化两种成因类型。矿体具有尖灭再现、侧现和缩小膨大、分支复合的特征,在垂向上具有向深部脉体数量减少、规模增大、品位相对较低的变化特征。综合认为,樟斗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猜你喜欢
钨矿花岗岩石英
江西钨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探讨
共和国“第一国企”助革命成功
花岗岩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江西省钨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新疆哈密市沙尔萨依地区钼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不同构造环境花岗岩类的Na2O和K2O含量变化特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磷酸对油胺浮选石英的抑制作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