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人物晏殊:诚实君子、太平宰相、著名词人(下)

2019-07-22 08:12木匠
北广人物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宗皇帝仁宗晏殊

□木匠

前文我们说到宋真宗想请晏殊做太子的老师,晏殊说:“朝中有那么多年高德望者,我一个晚辈,怎么敢给太子当老师?”真宗则说:“朕听说最近京中大臣都喜欢外出饮宴,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你成天在家闭门读书,朕以为只有像你这样的人,才是督导太子读书的最佳人选。”晏殊又说:“其实,臣也不是不喜欢那样,只是臣家里穷,没有钱出去玩罢了,如果臣有钱,未必不和他们一样。”真宗听了,不由频频点头道:“人家都说你是一个诚实的君子,果然是名下无虚,行了,你也别推辞了,就是你了。”

就这样,晏殊又成为了太子舍人(也就是东宫的大总管)。

和大多数读圣贤书长大的儒家知识分子一样,做官是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晏殊也是一心想要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且其一生为官,也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史载:晏殊在朝时,皇上每次就某件事征求他的意见,都会在前一天把要咨询的内容写在一张小纸片上,交给他。他回家后,就会把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写成奏折,第二天早朝时,连同那个小纸片一起,呈给皇上。他的这种严谨的作风,很受真宗皇帝,以及后来的仁宗皇帝的欣赏,所以,他这一生在仕途上走的是顺风顺水,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波折。乾兴元年(公元1022 年),真宗皇帝去世了,年仅12 岁的太子赵祯继承了皇位,是为仁宗。时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引得朝臣议论纷纷,但又束手无策。这时,晏殊提出让章献太后(刘氏)“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这一举措,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晏殊也因此而被晋升为了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不久,又被任命为了枢密副使(枢密使是最高军事长官,级别相当于宰相,副使即副手),这一年,晏殊才30 出头。

章献皇后在历史上,也称得上是一代名后了。史称其“有吕(稚)武(则天)之才,而无吕武之恶”。果然,她听政,就先是以雷霆手段诛杀了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然后又罢了丁谓的相。重用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人,可谓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更是比较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虽然刘氏后来掌权日久,不愿把朝政交还给仁宗,但却依然不失为一个慈母,从未想过要自立的事。时,有一大臣尝献《武后临朝图》给刘氏,结果被刘氏怒掷于地,更朗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氏整天忙于政务,就把照顾仁宗之事,全权交给了杨淑妃,仁宗称刘氏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而仁宗的生母李氏,原在宫中的地位不高,在九嫔之下,也被刘氏封为顺容(九嫔之一,不久,又晋为了宸妃)。未几,又派人寻访到了李氏的家人,能做官的都让做了官。李氏去世后,更是准其穿后服下葬,还追封了她父亲,并升了她兄弟的官职。前面我们说到,晏殊一生做官都是顺风顺水的,但也有一次被贬官,那就是在刘后垂帘听政的晚期,他因谏阻刘后“服衮冕以谒太庙”(刘后虽无称制之心,但在把政权交还给仁宗前,她还是有想做一天女皇的——其实,也就是过把瘾。所谓“服衮冕以谒太庙”,就是穿上皇帝的衣服,去拜谒太庙),而被贬知亳州。但五年后,他又被召回了京师,并担任了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最高财政长官)。

宝元元年(公元1038 年)十月十一日,党项族人李元昊正式建国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次年正月,李元昊以臣子身份,遣使到宋,给仁宗皇帝上表,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但仁宗皇帝不愿承认其帝位,并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更于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捉拿李元昊。从大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至五年(公元1040 年至1042 年),西夏多次向宋发动进攻,宋军因承平日久,久疏战阵,战斗力不行,在战场上一败再败。

庆历三年(公元1041 年)宰相兼枢密使吕夷简因病致仕。晏殊便接替他成为了新一任宰相兼枢密使。他一上任,就向仁宗皇帝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撤销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可以根据敌我形势,灵活机动地开展军事行动;二、召募、训练弓箭手,以为援军;三、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四、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仁宗准奏,这些措施对于宋军军力的加强很有帮助。宋军很快就扭转了战场局势,最终使李元昊俯首称臣。晏殊的另一重大政治成就是兴学,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自五代以来,由于天下大乱,连年征战,各州县的官学很多都关了门,晏殊在当上宰相以后,即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要求各州县都要开办学校。自此,从京师到各州县,都设有官学,史称“庆历兴学”。

庆历四年,晏殊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弹劾,被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不久,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 岁时,为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皇佑五年(公元1053 年)秋,晏殊自永兴军徙知河南,兼西京(洛阳)留守。是年,因病请求回京医治,获准。病好以后,复请出京(回洛阳),却被仁宗皇帝留了下来,并让他每五天进宫一次,为自己讲经释义,仪从如宰相。

又过了一年,已经63 岁的晏殊,身体越来越差,终致一病不起。据《宋史》:其重病时,仁宗皇帝尝欲亲至其府中探视。但他知道后,就派人给仁宗皇帝捎了个口信,说:“臣已经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再为陛下做事了,也就不值得陛下您,再为臣操心了。”“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又,晏殊一生作词已达一万余首,但大都散佚,流传至今的仅《珠玉词》中收录的136 首。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下面这两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另外,晏殊的这首《蝶变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和《无题》: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亦都是中国诗词史上的名篇。

猜你喜欢
宗皇帝仁宗晏殊
神童与诚童
宋仁宗好色
晏殊的忘年知音
两个神童
晏殊《完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