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忠发 孙奕 郑明达 王卓伦
2017年11月8日,在浙江义乌西站,满载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即将启程。 □图/新华社
一种理念之所以应者云集,是因为它引发了并肩偕行、逐梦未来的时代共鸣。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未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理念,契合了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开启了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征程。
顺浩荡潮流,行天之大道。近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完成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转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全面推进阶段,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历史时空中镌刻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3月23日,意大利罗马,“永恒之城”见证重要时刻。
习近平主席2019年首次出访期间,中国同意大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也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签署这一合作文件的国家。
4月11日,中国同加勒比地区的牙买加签署谅解备忘录。牙买加外交外贸部部长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将让两国关系跨入全新阶段。
至此,已有126 个国家、29 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合作文件,成为这个21世纪伟大工程广为接受、深得人心的实证。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此时,距离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还不到6年时间。《纽约时报》刊文说,“一带一路”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令人吃惊,“远远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象”。
一个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倡议,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掀起全球热潮,得到广泛期待和赞誉?世界各国媒体报道量不断攀升,知名智库组建专门团队,研究这个前所未有的课题。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习近平主席给出了中国答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源于习近平主席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
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
根植历史,面向未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各个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赋予古丝绸之路精神全新的时代内涵。
“历史上从来没有谁尝试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在经济领域将那么多国家和大洲连接起来。”世界知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夫妇所著的《世界新趋势》一书这样评价。
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对于加入共建“一带一路”,意大利总理孔特对到访的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喜悦之情:我们很高兴抓住历史机遇,坚信这将有助于充分挖掘意中合作潜力。
中国主张,八方响应,背后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的理念和实践逻辑。
大者思远,能者任钜。近6年来,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亲自部署、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引领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展现出中国的责任担当和独特智慧。
一个个关键节点,一项项顶层设计,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清晰。
从哈萨克斯坦到印度尼西亚,从雁栖湖边到西子湖畔,从世界经济论坛到日内瓦万国宫,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利用多边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介绍共建“一带一路”成果,表达中国同各国共创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坚定信念,赢得广泛认同。
在白俄罗斯,专程考察中白工业园;在波兰,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在塞尔维亚,同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工人交流互动;在乌兹别克斯坦,出席“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通车视频连线活动……近6年来,繁忙的出访行程中,习近平主席多次亲临项目现场,见证共建“一带一路”重大进展。
任重道远,行则必达。
近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建设成效显著,跨国经济走廊合作日益深化,铁路、港口、公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合作稳步推进,经贸合作园区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发展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波兰“琥珀之路”、英国“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多个发展战略同“一带一路”牵手,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合作前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了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撰写的新书《新丝绸之路》认为,中国扮演了全球重组“催化剂”角色。古今对比,现在是“条条大路通北京”。
这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连接历史与现实,承载追求与梦想,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愈加强劲。
4月8日,一条消息让斯里兰卡民众心情激动——
当天清晨,随着一列列车缓缓驶出车站,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部铁路延长线一期项目正式通车,一举打破了这个印度洋岛国71年没有新建铁路的历史。
4月8日,列车停靠在斯里兰卡南部马特勒车站,准备驶往贝利亚塔。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斯里兰卡南部铁路延长线一期项目当日正式通车,并在斯南部城市贝利亚塔举行了通车仪式。
4月13日,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码头。 □图/新华社
这是中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铁路工程。随着南部铁路逐渐延伸,斯里兰卡南部将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运输格局,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几年来,这样的场景不断展现:在马尔代夫,第一座跨海大桥连通岛屿;在黑山共和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穿越群山;在白俄罗斯,第一次发展起了轿车制造业;在哈萨克斯坦,这个内陆国拥有出海口的“想象”变为现实……
曾经难以企及,一朝梦想成真。背后的推动力在哪里?
习近平主席深刻揭示问题本质: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向各方伸出合作之手。
此时,国际金融危机后,寻找新增长点、开启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
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共建“一带一路”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了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习近平主席的话语,体现了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也彰显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文价值。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映照银河。
2018年11月开始,阿富汗的松子“坐上”包机出口中国,给当地民众“换来”新居;马达加斯加首都郊区公路项目,将解决当地居民的鸡蛋运输难题,被称作“鸡蛋路”;中国在孟加拉国投资开设的制帽工厂,为当地村庄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的是当地百姓,解决的是经济难题。一个个生动的发展故事,诠释了中国倡议的深邃内涵,显示出东方大国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世界胸怀。
2017年5月3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汽车码头。比雷埃夫斯港地理位置优越,它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后的大港。 □图/新华社
这组数字,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
在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仅在物流领域就创造了超过6000 个就业岗位;中国企业接管经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后,项目为当地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当地创造了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长久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相隔遥远的国度,不同肤色的人民,因为中国倡议带来的机遇重燃梦想。
拉美社报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犹如一辆全新的有轨电车,以合作的方式真诚邀请世界各国“上车”。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中国不后退、不停步,继续推进全球化进程,向世界传递出坚定信心和决心。
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数字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等一条条新型纽带多元联动。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加速阶段,以大数据、跨境电商、绿色发展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不断释放,催生巨大合作潜力。
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最新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合作将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2.2%,推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的贸易成本降低10.2%,还将促进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至少提高0.1%。
近6年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个瞬间,彰显中国的诚意与担当——
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对外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推动建设科技、环保、新闻等领域综合性服务平台……
“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博大胸怀、开放风范,是推进世界上最大规模合作平台的应有之义。
政策沟通更有力、设施联通更高效、贸易更畅通、资金更融通、民心更相通……走过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多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及个人纷纷投出信任票、赞成票。
外媒评价: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实际上是在为经济全球化“铺路架桥”。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期待“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手,造福世界。
“全球化”概念首倡者之一、英国社科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表示,“一带一路”显然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息息相关,通过扩大共同利益,密切彼此联系,是中国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途径。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有“成长的烦恼”。
伴随共建“一带一路”向前推进,难免出现一些误解、误判。“地缘政治论”“债务陷阱论”“不透明论”“破坏环境论”等相伴而生。
“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
“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
习近平主席澄清事实、解疑释惑,真诚表明中国态度。海外一些有识之士说,事实充分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是债务的“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机遇。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寻求各国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必将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雁栖湖,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同各方领导人齐聚燕山脚下,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凝聚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两年前,首届高峰论坛达成270多项具体成果,汇聚起共建“一带一路”的前进力量。
在第二届高峰论坛召开之际,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共建“一带一路”,迎来了更大发展机遇,寄托着各方更高期待。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开放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外商投资法通过。
这个外媒所称的“根本性变革”,表明中国将继续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同各方做大合作蛋糕、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郑重承诺。
联合国商务理事会前副主席约翰·艾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次“华丽转身”。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宣示: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平台,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逆全球化”上扬之时,中国没有选择关上大门,而是宣布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彰显负责任的开放大国形象。
菲律宾众议长、前总统阿罗约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全球化新的内涵。中国已成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短短几个月后,中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措施接续落地:第一个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第一个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第一个外资控股保险公司……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释放出进一步开放合作的鲜明信号。距离第二届进博会还有200天时,已有9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
中国机遇,世界共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说:“中国正在建设通往未来之路。”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严峻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
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讲话,阐明共建“一带一路”深层次内涵:中国同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探索合作思路,创新合作模式,丰富了新形势下多边主义的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坦诚透明,受到赞誉:“不搞‘一言堂’”“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
“欧方愿同中方加快合作步伐,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积极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说,欧中合作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大事。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能够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欧方可以以创新的方式对接欧盟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共同促进欧亚互联互通。
合作模式的创新,让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1+1+1>3”效果成为可能。“第三方市场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高频词。
中国同法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第三轮示范项目清单,启动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希望同意大利共同推进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第三方市场合作;表达同德方扩大第三方合作的意愿……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这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一次大团圆。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在新时代再次携手圆梦。“八大行动”是中非致力发展的新注脚。共建“一带一路”成为非洲大陆振兴发展的希望。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人类谋划美好未来——
2013~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 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6000亿美元。
近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2017年1月11日,在肯尼亚蒙巴萨,当地民众在中国承制的蒙内铁路首批内燃机车旁载歌载舞。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自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累计为当地直接创造逾4.6万个工作岗位。
世界各国利益诉求千差万别,如何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这是中国领导人反复思考后的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
各国因融通而共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泰国青年提帕拉梦想成真,获得到中国学习铁路技术的奖学金;埃塞俄比亚曾经的放牛娃特沃尔德加入亚吉铁路建设;斯洛伐克小伙孟飞钻研中医针灸,当上了中国岳父的“家庭医生”……众多个体的命运与共建“一带一路”同频共振。
不到6年时间,共建“一带一路”成果超出预期,植根亚欧大陆,一路拓展到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南太平洋地区,让距离不再遥远,让梦想紧密相连。
重要时刻,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序幕,中国期待同各国相伴而行、携手并进,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