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作业”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设计创新研究

2019-07-20 09:06李远霞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外大学内容

李 琳,李远霞

(湖南科技大学 a.外国语学院;b.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创建新型开放的、交互性的英语听说学习活动。[1]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推进,“互联网+大作业”为实现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念和技术支撑,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搭建了广泛的平台。“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2]“大作业”是源于工科类专业的一种开放的实践学习支持体系,常指一些涉及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及应用型的题目或活动。[3]“互联网+大作业”是指计算机多媒体与大作业相互融合的模式,即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平台等网络资源,来开展一系列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课外学习、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例如教师通过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内容丰富的大作业课程教学网站,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集体答辩的活动形式完成大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将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共设九个等级,并多维度界定了我国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应该达到五级和六级的标准[4],即能听懂一般性话题或与个人专业领域相关的口头表达并能就此与他人展开讨论和交流。然而考察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现状,大部分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在形式、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无法满足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技能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在《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指导下,以“互联网+大作业”为切入点,探索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设计。

一、英语课外学习活动

王正胜指出,英语课外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从事的自主学习,主要包含自学以及在教师引导下从事的其他课外学习活动,其主要强调英语学习情境的创建,通过活动实践习得英语,以达到学生英语综合水平提升的目的。[5]程芳指出,英语课外学习活动以学生自愿选择、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交际性、合作性、针对性以及创造性为原则,其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如从活动内容上来分,大致可分为训练、记忆、理解、应用、反馈以及评价活动;从学习方式来分,又可分为自主、竞争以及协作学习活动。[6]课外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上主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课外学习活动注重评估角度及主体多元化、评估内容多样化,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价值。大学英语课外学习活动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巩固、拓展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满足其多种学习需要,扩宽其思维,培养其独立和创造性,增强其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加强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因而,教师要着眼于大学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实际,利用课外的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不断创新英语课外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学习者自我构建知识,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促进其英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其语言综合能力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外学习活动作为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关键部分,能为学习者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王正胜认为,教师加强对英语课外学习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评价方式的合理设计,是促进英语课外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李婷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有限,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难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目的。[7]因此,本文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具体了解大学生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创新设计提供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实施

本文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对XX大学21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外学习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调查问卷共16题,内容涉及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目的、主体、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五个部分。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1):第一,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以工具型动机为主,即为了通过考试、考取英语能力证书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第二,大部分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独立学习为主,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不强。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移动学习资源,为学生拓宽交际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大部分大学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网络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第四,大部分大学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创新性,教师要利用相应的网络资源来创新活动形式,促进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

第五,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是以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为主,评价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而教师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增强活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优化活动评价方式,提升活动评价的有效性。

表1 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现状调查

从表1的调查数据可见,当前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在活动的目的、主体、形式、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活动目的应试化,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目的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认识、特性的把握以及过程的操作等方面。然而大部分教师仅仅寻求活动的实效性,将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转变为一种与课堂教学环境相似的语言学习过程,而不是一种自然环境下的语言学习过程。如大部分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主要集中于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英语课本知识的训练活动以及对英语听力、口语技巧的记忆活动,而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依托网络技术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升的真实情境活动却比较少。以英语课本知识为主的训练活动与记忆活动所占比重大,造成了学生对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目的应试化倾向明显,学生将主要的学习目标定位在英语考级上,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于对英语词汇、听说应试技巧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中,直接导致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个体人文素质仍然处于低层面。

2.活动主体单一,缺乏及时交流与互动

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仍然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学生缺乏与教师、同学、学校以及家长的及时交流与互动,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以及交际能力不强。大部分教师往往淡化自己在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引导价值,大多数活动都是由学习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组织和开展,活动过程也主要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如学生独立参与课外听力与口语训练、英语语音、词汇学习等活动,而以教师引导学生及时通过微信群、QQ群发布英语学习资源,在群内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活动却比较少。以独立学习为主的个人活动由于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学习者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及时交流与互动,而一些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性的小组型活动与集合型活动,由于缺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往往自由松散,流于形式,学生之间也缺乏一定的沟通和交流。这导致学生活动目标不明确、趣味性不足、活动效果不佳。

3.活动内容理论化,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杨现民、余胜泉指出,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内容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英语技能类知识所占份额较少,活动内容未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征,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的探究意识、英语听说能力仍然处于低层面。[8]

大部分教师将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内容设计的切入点主要放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练习上,如教师对活动内容的设计主要集中于抄写单词、课文,听课文录音,背诵课文,其大多数是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输出,缺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内容设计,如从 VOA、BBC、CNN、NPR等英美网络媒体获取具有外国本土化特色的专题节目以及英语新闻等资源供学生学习。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活动内容缺乏创新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英语实践能力的增强。

4.活动形式单调,无法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大部分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形式仍然格外注重以学生独立学习的自主学习活动,而以教师指导和组织,强调师生、生生之间交互性的移动式英语听说学习活动却不多。学生集中于以独立学习方式为主的英语自主学习活动,而这种重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疏离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学生无法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际,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学生的探究、创新及竞争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5.活动评价方式不科学,无法满足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升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仍然秉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效果认识不明确,学习者对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与探究意识不强。

大部分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评价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而不是秉持评估主体、角度及内容多元性的原则,多方面评估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课外学习能力。[9]这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重考试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对自身课外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能力不高,同时,其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及时有效地给学生反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无法摆脱定式的束缚,自身的独创性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很难实现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三、“互联网+大作业”背景下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创新设计

针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基于“互联网+大作业”背景下,从活动目标、内容、主体、形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设计

(一)明确活动目标,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明确的活动目标不仅能指引教师进行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设计,而且也能为学生明确学习意图与方向,为活动的有效开展指明方向。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听说技能。”基于此要求,教师要加强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目的的明确化、任务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教师可通过充分整合现有教材的音频、视频资源,以及从开放的网络中获取资源,按照不同层次级别进行分类部署,创建移动学习资源库,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课外在线学习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网络学习资源和服务,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和交际,加强英语听说技能训练机会的拓展。其次,教师也可通过移动学习系统平台,如班级QQ与微信群,发送VOA、BBC、CCTV News等资源中选取的听力材料、学习任务和听力技巧和策略的指导,要求学习者在线或下载到相关设备,主动完成听力练习。学生完成听力训练后,教师可规定一个时间段在群里就听力材料涉及的主题用英语在活动中组织讨论,相互交流,把听力材料中的内容转换为口语练习中的素材输出,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可通过按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或执行报告等的检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跟进和监督,确保其主动学习的持续性与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活动内容的社会化,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活动本身的探究性、趣味性,关涉学生自身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内容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差异,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化、便利化以及大信息量等特点,选择可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英语听说技能的学习资源。[10]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应用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设备安装各种学习英语听说的APP,如VOA、BBC、China Daily、Vomlet、英语趣配音、英语流利说等。这些精心设计开发的 APP 功能强大、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来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听说材料,随时随地开展移动学习,从而深化其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其听说能力。其次,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登录国内外大型英语学习网站,如沪江、新东方、可可、VOA等学习网站,这些网站涵盖英语资讯、体育运动、休闲娱乐以及风景名胜等重要英语话题,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和个性化特征,通过QQ、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在线交流,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促进其英语表达技能的增强。此外,教师也可把英语听说教学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 PPT 和教学音频、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对课上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扩展,使学生开展微型和小模块化的移动式学习,帮助学生加强英语听说知识与听说技能的巩固,从而提升其英语听说能力。

(三)强调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灵活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是构成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强化和拓展学生的英语听说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英语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

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作业”的优势,借助微信、QQ、微博等带有文字编辑、拍照、录音和视频功能的APP,设计基于网络的移动式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11]如教师可创设QQ和微信班级群,利用其语音、视频通话功能,以小组形式,就日常生活或与学习相关的话题,设计对话活动。网上对话可以把交际的语言置于一个相对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有利于促进学生在非正式场合中,就广泛的话题展开充分、有效的讨论,培养其在一定语境中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除网上对话活动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网上英语论坛或聊天室等真实语言输出活动,促进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或专业领域内熟悉的话题,使学生能根据他人的社会文化背景,自如有效地调整表达内容和方式,与他人展开讨论,并发表有一定深度的个人见解。教师也可以以微信群为平台开展移动英语角,并在其中充当话题组织者和发起者的角色。在微信群中,英语是唯一的交际语言,学生可以用文字和语音进行互动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师生互相学习、彼此促进,拓宽学生应用英语的实践机会。

(四)注重活动主体的交互性,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主体的交流和互动是影响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创建真实的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加强活动成员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教师应广泛运用移动技术利于学生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互动的特征,创设真实的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移动学习共同体是指通过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为移动学习共同体中的师生和生生之间建立一个关系网络,促进其合作学习关系的形成。如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发起社会热点话题或专业话题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知识竞答、辩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利用语音聊天交流互动,这样,移动共同体中的成员就可以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参加活动、反思、对话、协商,由于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兴趣等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利于学生之间发表不同的见解、相互启发,优化其表达方式与表达技巧,提升其协商及交际能力。此外,教师和学生也可共同设立“每日一听”和“每日一说”栏目,即师生共同参与,每天在朋友圈上传一项听力资料链接,同时分享一段自己录制的音频或视频,师生就其相关问题及时给予恰当的评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其在语音、语调上存在的问题,丰富表达内容,完善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五)关注活动评价的过程化,提升活动的有效性

黄荣怀指出,“互联网+大作业”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评价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作业”的优势,秉持电子学习档案袋的评价方式,设计评价量规,以定性和定量的形式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英语听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12]

王笃勤指出,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评价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活动本身兴趣以及对自身英语能力的正确认识。[9]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作业”的交互性,在网络学习空间中,通过建立电子学习档案、日志文件、数据库等形式,统计学生的学习记录、活动学习成果,记载学生之间讨论时间和内容的数量、质量,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可视化分析,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及结果,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活动学习情况,促进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其英语交际能力、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教师也可通过以包含学生在内的其他所有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为评价主体,以学生发言的主动性、学习态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以及其对学习同伴乃至整个移动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为评价内容,设计评价量规,据此进行总结性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充分发挥活动在线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功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全面了解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

四、结语

从明确活动目标、重视活动内容的社会性、强调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注重活动主体的交互性以及关注活动评价的过程化等方面对大学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进行创新设计,能帮助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扩宽语言基础知识,发展英语创新思维,提升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在“互联网+大作业”背景下,教师应加强英语听说课外学习活动与“互联网+大作业”的融合,对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今素质教育发展与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猜你喜欢
课外大学内容
“留白”是个大学问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满课外班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主要内容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