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籽初
想起刚刚过去的父亲节,荔枝同学就心情郁闷。上高中以来,荔枝跟爸爸的关系一直有点“尴尬”。荔枝觉得爸爸不能理解自己,爸爸觉得荔枝不懂事,有点叛逆。伴随着几次激烈的争吵,现在荔枝和爸爸已经很少说话了。荔枝觉得有点难过,也很无助——明明小时候,爸爸对自己是那样好……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都扮演过这样一个角色——冷酷、权威,不容我们质疑和反抗。
当我们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最喜欢和爸爸玩的游戏是“坐飞机”。爸爸用他强壮有力的双手将我们抱起,高高抛向天空,然后稳稳接住。离开大地,我们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有爸爸在。
然而渐渐地,我们见到父亲就感到充满压力。他开始要求我们成为他期望的“优秀的人”。这些期望有着硬性的标准:一定要拿到90分,一定要选上班干部,一定要考上顶尖的大学……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能否达到这样的标准。这是多么功利而冷酷的评判。
在我们小时候,父亲是我们眼中最大的支撑和依靠。但随着我们的成长,父亲逐渐变成了一个冷酷的评判者。
父亲给我们定下高高在上的目标,用殷切目光的鞭子抽着我们不停向前奔跑。
我们惧怕像父亲这样高高在上的权威,渴望像母亲这样平等的抚慰者。
1.孩子对父亲的要求,第一位是强大
孩子对母亲的评价,只取决于她如何和孩子互动。但父亲的境遇却完全不同。孩子对父亲的评价,不仅取决于如何和孩子互动,更重要的是他如何和社会互动。他能对孩子表现出爱与关怀吗?他在社会中是个胜利者吗?
而这两个领域遵守的法则,是全然不同的。和孩子互动得好的父亲,更像是一个“像妈妈”的父亲。但在社会中胜利的父亲,往往需要为了强大,牺牲温柔与善良,甚至变得过于暴力,过于冷酷。
心理学家把这称为“父亲的悖论”。我们对父亲“强大”的首要需求,让他们不得不牺牲一部分和我们的亲密互动——父亲总是身着盔甲,即使在拥抱自己的孩子时。
2.父亲象征着权威,反抗权威是我们在成长期的本能
精神上的“反抗父亲”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人的本能会让我们在精神上“反抗”:摆脱权威强加给我们的规范,发展出自己的独立人格。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本能和父亲及其代表的各种权威——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之间的不断冲突。”
父亲是不愿意我们离开的。他本能地难以接受,依恋自己十几年的孩子,有一天要脱离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了。因此他反复告诉我们,我们和他不一致的行为是错的。“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是我的孩子,我还会害了你吗?”“我养了你这么多年。”他说。
我们也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内疚感。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反叛家长被认为是道德不正确的。当我们本能去反抗家长时,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让我们在内心质疑自己的行为。而父亲对我们反叛行为的反复否定,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压力。
有些人终身没有完成和原生家庭的脱离,将自己始终困在“小孩-长大”的冲突里。他们最终也无法和父亲完成最终的和解。这种冲突将贯穿他们的一生。甚至每次见到父亲,冲突都会爆发。
在迈向成年时,我们急切地渴望自由。与获得自由相对应的,我们也只能让自己成为唯一的人生负责人。
与父亲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让父亲明白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真正负责。
直到这时,我们才能和父亲取得和解——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