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碧波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育人成为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受益一生的必修课。对此,分析了中职劳动教育的现状以及成因,并从多个角度对劳动育人观在教育中的应用措施加以阐述。
[关 键 词] 劳动育人观;中职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28-02
热爱劳动始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中职生正处于思想与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教师和家长,更应将劳动育人观渗透到学生教育中,使其充分意识到依靠自己双手创造财富的人生才有意义,自食其力令人自豪,不劳而获只会让人唾弃,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良好品德。
一、中职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
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中职生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常常受到忽视。目前,我国一些中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但基本上流于形式,甚至许多职业院校尚未开设劳动技能教育相关课程。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一)劳动观念淡薄
很多学生不热爱劳动,不懂得劳动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据调查,一些中职教师表示,在勤工俭学中规定“凡带病学生可以不参与勤工教学活动”,规定一发布,教师收到的“病假条”比以往多出许多,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当代学生的劳动观念十分淡薄,这与劳动教育开展不当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新一批“90后”步入职场,他们出生在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具有灵活的思想与较强的创造力,对自己充满自信,但又承受不了一点挫折,他们主张劳动规则平等,却没有履行一名劳动者的基本职责;他们为未来规划出宏伟的蓝图,但却不肯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踏实迈进,这些都反映出了当代劳动教育的缺失。
(二)劳动习惯缺乏
受淡薄的劳动观念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勞动习惯。在学校中,许多学生连基本的班级轮流值日都想方设法地逃避,甚至花钱雇人做清洁。至于在家务方面更不用多说,部分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成为常态,他们有些连基本的洗脸、洗毛巾、洗内衣裤等劳动都不愿意去做或者根本不会做。有些中职生从小到大在家没有洗过一次衣服,对父母、金钱有着较大的依赖性,逐渐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
(三)不珍惜劳动成果
很多中职生没有充分意识到一切财富都是辛苦劳动所得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在讲课时做出以下假设“如若没有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我们便没有粮食吃。”一位学生马上答道“拿钱买就行啦”。这样的意识不但是对劳动人民的不尊重,同时也是没有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很多中职生大办生日宴,花费“巨资”请客吃饭,点了一桌子饭菜,最后很多都被浪费掉,可见劳动教育缺失对学生良好人格养成带来的危害[1]。
二、中职劳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收入分配制度上也有了新变化,个人收入逐渐多样,但是法制建设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有些人开始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钻法律空子获取财富,社会上出现了“非劳动致富”的乱象,使学生对“劳动最光荣”产生质疑,动摇了原本坚定的信念,同时也使劳动教育的效果大大削减。另外,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更加多元,部分中职生在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逐渐迷失自己,难以正确分辨社会上的美丑、善恶。在生活中也出现了拜金主义、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等风气,侵蚀着学生稚嫩的心灵,逐渐产生了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
(二)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在学生处于中小学阶段时,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从小便没有打下坚实的劳动基础。到了职业教育阶段,又受到就业率的影响,很多院校过于注重学生理论、技能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劳动观念、态度的培养,使学生的劳动教育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其次,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认识,错误地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课本知识,没有义务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并且劳动教育应是无师自通,因此即便部分学校开设了劳动课堂,也形同虚设。另外,学校没有认清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间的联系,从本质上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存在较大关系,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具有较大的德育价值,但由于学校长期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劳动态度消极,缺乏自理能力,无法充分符合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2]。
(三)家庭因素
传统儒家思想提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思想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很多家长将学习与劳动对立起来,从小教育孩子如若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靠劳动赚钱,并将清洁工、服务员等行业作为反面教材来警戒孩子;还有部分家长怕劳动影响孩子学习,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还有些家长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当孩子犯错、调皮、成绩下降时,采用所谓的“劳动教育”对其进行惩罚,长此以往,孩子会自动将劳动看成“改造”,并对其产生抵触、抗拒心理,从心里鄙视、厌恶劳动。在家长错误的引导下,孩子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劳动观念、态度与习惯的培养上受到忽视,导致子女独立、自理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三、劳动育人观在中职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劳动观念,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应积极将劳动育人观渗透到中职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一)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劳动育人观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与教师应积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劳动教学效率。
(1)加强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弘扬社会荣辱观,将劳动教育与德育体系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来建设,本着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原则与信念,发动家长、社会的力量,多个主体形成合力,齐抓严管,定期对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劳动情况进行跟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设置劳动课程,安排劳动周,在对学生进行相关劳动技术教育外,还要重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劳动观念、态度等,将“劳动最重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中、心里,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提高学生的劳动认知。
(3)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不能单纯依靠口头说教、劳动课来培养学生劳动态度,而是要发挥教职工的带头作用,每周开展两次校园劳动,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间得到感化,争相效仿,获得有效的劳动锻炼。
(4)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为学生深入社會实践提供渠道,促进劳动知识向劳动技能的转变,这样做不但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也能使劳动知识得到巩固、劳动习惯得到培养,真正突显劳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3]。
(5)学校构建与完善以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为核心的劳动实践课程群,开设职业体验课程,体验保洁员、园艺师、厨师等工作,把职业生活当作是劳动的重要部分。
(6)家校联动,放手让孩子自立自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学习与成长的一部分。与社区互动,建立劳动实践基地,服务他人,丰富劳动育人内容,全方位体验劳动乐趣,使学生从被动劳动向主动劳动转变。
(二)营造良好的热爱劳动环境氛围
1.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对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校门的LED宣传栏、办公楼、教学楼走廊墙壁等处悬挂习总书记“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的名言以及在习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要求,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对劳动教育进行宣传,使全体师生都能够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劳动认知度,为“人人爱劳动”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将每届学校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劳动教育充分结合,为师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劳动礼仪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组织学生定期清理路面、草坪、水池中的垃圾,保持校园清洁,为优美的校园环境打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2.班级环境
除营造良好的热爱劳动的校园环境外,还要提高班级的劳动氛围,利用班训、班栏、黑板报等宣传劳动知识,在班级中开展一系列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会,每周开展“劳动之星”的评选活动,使学生逐渐爱上劳动,将“劳动最光荣”的意识深深印在脑海之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劳动课上教唱劳动歌曲、播放劳动主题电影、请劳动模范到班级宣讲、开展文明宿舍大赛等,对表现优秀的个人或集团给予表扬和奖励[4]。
(三)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劳动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对于电工、微机、农林等多个专业的中职生来说,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性公益劳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合作、吃苦、勇敢、负责等精神品质,将劳动与学习结合起来,在劳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有趣的科学现象,提高劳动吸引力,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劳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提升自我价值。另外,教师也可采用激励方式,将劳动成绩纳入学生德育成绩中,与评优、奖学金挂钩,建立长效劳动考评制度,定期评选出先进班级与个人,对其进行表彰,对落后班级与个人进行通报批评。为了班级与个人的荣誉,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势必会得到极大的提升[5]。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突显,能够与德智体美有机结合,对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应发挥合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意识、习惯,将劳动育人观运用到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高宇.社会转型期加强中职劳动教育的新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26-27.
[2]林伟.对中职学生劳动素质教育的新思考[J].内江科技,2015,36(12):134-135.
[3]刘克平,熊东梅,丁神锋.劳动实践教育对中职生德育教育的调查研究[J].读书文摘,2017(6).
[4]袁惠莉.以实验中心为基地加强中职生劳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5,26(7):58-60.
[5]李健.中职学生劳动教育课的几点思考[J].课外阅读旬刊,2018(9).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