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在高热环境中,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该病常发生在通风条件不好而又闷热的场所里,或烈日暴晒下而无防晒设施的环境里。那么中暑的简单紧急处理方法有哪些呢?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应撤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对于重症中暑者,应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可用湿床单或濕衣服包裹病人,并用强力风吹,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中,甚至用雪或冰冷却。若病人出现发抖,应立即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
穴位急救法
症状表现为中暑而致头晕、晕厥(包括休克、昏迷等)。常发生于平常体质弱的人,由于过度疲劳、站立过久、环境闷热,或因悲伤过度等因素引起暂时性脑缺血。
处理方法:
1.温开水(或糖开水)1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
2.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1茶匙食盐混合600毫升水慢慢饮下。
3.按摩太阳穴(有药油更佳)。
4.如果晕倒,可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处)。
5.舒缓胸口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2寸)。
6.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物理降温
为了使患者体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立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所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人、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增加产热,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药物降温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25~50毫克剂量,加入500毫升补液,静脉滴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
治疗用药
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