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翔
“你这个人,整天没事找事,还不如死了算了!”“你倒是轻松走了,留我一个人受罪。”这样的电视剧桥段,其实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有研究发现,平时关系越融洽的夫妻或伴侣,在一方去世时,另一方更容易走出阴影。相反,平日关系不太好,甚至剑拔弩张的,反而更难走出失去另一方的阴影,悲伤也会持续更久。
一年前,62岁的柴女士出现失眠的情况,一个晚上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头晕,时而会出现头部胀痛感。近半年来,她的情绪依然很低落,整天面无表情地坐在电视机前,但又似乎没有真正看进去,整个人处于“放空状态”。
节假日,儿子、女儿到家里来陪她,但她依旧没有什么快乐的感觉,还常常说:“一个人很孤单,做人没意思啊。”直到有几次,柴女士当着子女的面表达出了想自杀的愿望,这引起了子女的重视,发现情况有点严重,儿子陪同柴女士来到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寻求帮助。
柴女士本身有高血压和冠心病,一直还算控制得比较好。在做了甲状腺、肝肾功能以及头部CT检查后,除了有些轻微的老年性脑改变外,并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病变。在详细询问病情时,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蛛丝马迹”:一年前,柴女士的丈夫过世了。
“我爸妈当年的关系绝对不属于恩爱的那种,隔三岔五就要拌嘴,老头子的脾气很大,我妈又是比较内向的那种。”柴女士的儿子告诉谭忠林,父亲是个老病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还患有癌症,多年来一直需要柴女士的悉心照顾。“一个月配药都要很多次,平时生活的细节也都是我妈照顾的。”有时候烦了,母亲也会发火,嘴里嘟囔着:“早点死掉么算了。”
爱人去世时,柴女士也并没有表现出极度的悲伤,甚至没有流几滴眼泪。儿女们虽有意外,但也觉得在情理之中。没想到过了这么久了,柴女士居然还没有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
心理检测发现,柴女士抑郁和焦虑的评分都很高,自杀评分竟高达20分(26分为上限),并伴有很强烈的绝望感。
为什么柴女士的“悲伤期”会延迟?“每个人表达悲伤(哀伤)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谭忠林说,有研究发现,伴侣配偶去世后,复雜悲伤的发生率在10%~20%之间,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复杂悲伤的发生率最高。如果不尽早干预,症状缓解的速度会很慢,并可能持续存在。
复杂悲伤,也被称为持久悲伤障碍。强烈的悲伤持续时间超过社会规范所预期的期限,导致日常功能明显受损。可发生于任何亲密关系丧失以后,父母失去孩子后的发病率更高,特别是在死亡发生很突然或很剧烈的时候。
除了进行小剂量的药物干预以外,谭忠林为柴女士开出了一张“情感处方”。他建议,柴女士的子女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每周定时陪伴母亲。在个人时间的安排上,鼓励柴女士重新培养其年轻时的兴趣爱好,邻里间多走动走动,尽量减少独处的时间。同时,要加强对自身慢性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