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桂兰
〔摘要〕一名高一男生由级长和班主任转介到心理室。该生一夜之间爸爸妈妈和妹妹全部离世,他出现了适应性障碍,心理教师陪伴和帮助来访者从丧亲的悲痛中走出来,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关键词〕哀伤辅导;高中生;无条件接纳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8-0054-03
一、个案概况
小Y,男,18岁,高三理科班学生,住宿生,家住广州某区。
2016年6月21日下午,级长来电,把小Y转介到心理室。原因是小Y中午在宿舍用手机听歌,教官要将他的手机没收代管,小Y不同意,教官当时扬言要把事情知他父母,小Y就躲在厕所里不愿意出来。最后教官与班主任联系,才了解到他的情况比较特殊(父母不久前亡故),在二叔的强烈要求下,最后学校没收了他的手机。
班主任介绍,2016年5月15日上午,小Y的二叔突然来校要接小Y走,说他家发生了大事,小Y的父母和妹妹意外身亡。然后小Y请了大约一个星期假来处理家人的后事。5月23日,小Y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晚自习时班主任找他聊过一次,他向班主任透露,妈妈是在浴室帮妹妹洗澡时一起触电死亡的,根据现场的痕迹,爸爸有可能是自杀的。
家人希望此事不要让其他人知道,目前只有班主任和化学老师知道(小Y和化学老师关系比较好)。班主任反映,事发前小Y学习略显懒散,基本不交作业,但是喜欢学数学,数学成绩不错。
二、分析评估
当青少年面对死亡事件时,有可能出现各种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失调,概括起来,一般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急性期反应(一般在事件发生一周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第二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般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出现,表现为闯入反应、警觉性增高、回避症状等,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第三种是适应性障碍,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出现躯体功能障碍(头疼、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社会功能受到损害,时间可长可短。
根據班主任的描述,小Y之前并没有出现急性应激反应。他目前情绪比较低落,内在的情绪需要及时宣泄,亲人、老师、同学对他的心理支持尤为重要。因此,在了解了大致情况后,我马上与班主任沟通,建议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在小Y座位旁边安排有爱心的同学,在宿舍也要安排一位细心的同学关注和留意小Y的情况。班主任平时也要多关注他,给与陪伴和支持。
接下来需要约见小Y,进一步了解他的心理状况,看看他是否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或适应性障碍,进一步做好辅导工作。
三、辅导过程
(一)让情绪流淌,做好与逝者的分离(第一次咨询)
小Y按约定时间来到心理室,整个人看上去比较平静。他很主动地说起事情发生的经过,说事发当天是5月14日母亲节,那天是周日,下午妈妈开车送自己回学校。第二天,二叔来学校,说家里出事了,回到家才知道爸爸妈妈还有妹妹都亡故了。小Y在陈述时一直流泪,有时会有强烈的情绪,这都属于哀伤的正常表达,有助于内在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当小Y平静下来时,我认真地询问他是否有轻生的念头,小Y说没有。最后,我引导小Y做了一次冥想,帮助他与逝者做好分离和告别。冥想词表达的意思大致是:你们走了,这是你们的选择,我尊重你们的选择,感谢你们曾经与我共度的欢乐时光和留给我的美好回忆。我祝福你们,愿你们一路走好,也请你们祝福我。
分析:通过初次访谈判断,小Y暂时没有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性障碍。本次咨询主要运用同理、陪伴和支持等技术,引导小Y宣泄情绪,同时帮助小Y做好与亲人的分离与告别。
(二)约谈小Y的叔叔,进一步了解情况
1.小Y的家庭情况
小Y小时候是和父母、爷爷奶奶以及二叔(未婚时)住在一起的。爷爷奶奶很疼爱小Y,二叔对小Y也很好。后来二叔结婚,爷爷奶奶就随二叔生活。事发后小Y住在二叔家。
小Y的爸爸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妈妈从小Y三年级开始就没有上班。爸爸妈妈时常争吵,小Y和妈妈也经常争吵,争吵的程度非常激烈。爸爸在2015年3月开始出现身体不适,晚上睡不着,后来看了医生,说是抑郁。妈妈不想让爸爸吃西药,为了避免争吵,爸爸只吃中药,到了后来爸爸放弃了吃中药。在事发前三个月,妈妈不准爸爸和二叔及奶奶联系,一旦发现通电话,就会打电话骂二叔和奶奶。
2.事情的真相
经警方确认,小Y的妈妈和妹妹都是被爸爸杀死的,然后爸爸自杀。目前,小Y还不知道全部真相。
3.小Y的社会支持系统
初中数学老师是小Y的偶像,事发后,他第一时间回到母校找了数学老师。他信任的人还有现任的化学老师,有心事愿意向化学老师倾诉,除此以外,还有现任的班主任和心理老师。
同伴支持:小Y很喜欢高一上学期的班级,经常会和二叔说起学校的情况;有几个玩得来的朋友,也非常喜欢班上的学习氛围,即使手机被没收,心情也是愉悦的。下学期重新分班以后,他没怎么谈在校的情况。初次咨询时,小Y说更喜欢高一上学期那个班的学习氛围,自己经常上黑板去讲数学题,很有成就感,这个学期很少上去讲题,因为物理课代上去讲题,会被同学讥讽,所以他也不想这么高调。
4.二叔眼中的小Y
小Y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如果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会选择逃避,如果被亲人或长辈批评了,有时会躲起来(去同学家过夜)。小Y从小就喜欢打游戏,比较沉迷,在家除了打游戏就是吃饭和睡觉。二叔打算暑假带小Y去旅游散心,还给他办了健身游泳卡。对于事情的真相,打算先在他耳边吹吹风,看看他的反应。
(三)短暂的平静期(第二次咨询)
新学期开学后不久,我约小Y来心理室,小Y一进来就带着笑容,情绪状态非常不错。他讲了自己的假期生活:做了一个月义工,和以前的好朋友打球,在家打游戏,和二叔去旅游散心。他主动谈及事情的真相,没有谈及对爸爸的看法。接着,我询问小Y对新老师、新班级的看法,小Y谈了很多,说暂时找不到学习动力和目标,想和几个同学搬出去,到学校附近租房住。
分析:小Y比初次咨询时轻松了很多,情绪状态不错,对于事情真相,他还需要时间去面对和处理。
(四)适应性障碍来了
第三次咨询
咨询前,小Y班主任联系了我,说前不久小Y的两台手机连续被没收了,第二台手机被没收时他哭了,然后主动跟班主任讲了很多心里话,包括他八月中旬知道了妈妈和妹妹的真正死因,在我们面前假装过去了,但内心一直过不去,连最喜欢的数学课也集中不了精神。
小Y来咨询时,我说出了班主任的担心,小Y说没有那么严重。他还是不想触碰伤疤,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所以我也没有继续追问。我只是陪着他,听他聊聊日常生活琐事。
第四次咨询
小Y的状态没上次好,自述最近几天睡不好,晚上一点多才睡着。经常极力克制自己不去想家人的事情,克制不了就默默地哭。上某些课会睡觉,觉得面对老师压力比较大。
小Y再次陷入亲人丧失的哀伤情绪中,并且尝试去压抑情绪。我给出了如下建议:
现在你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是正常的,尝试去接纳它们。如果实在太困,白天上课睡觉也无须太自责。你已经做得很好,很坚强,不要再给自己过多的包袱。想哭的时候尽情地哭出来,释放所有的情绪。想念家人时,把自己想对他们说的话写出来,烧给他们,相信他们会收到。如果实在太累,可以请假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第五次咨询
在咨询开始前,小Y的班主任和二叔分别联系了我,谈到小Y最近状态非常不好,不时请假,回到家一打游戏就是一天,成绩也下滑了。
小Y一进办公室,就说“好想睡觉”,整个人比较疲惫。我说出了班主任和二叔的担忧,问他自己有何想法。小Y说自己是需要改变的,但目前感觉很累,想休息一段时间再调整。
接着小Y说目前感觉学习非常无聊,原因是现在这个班的同学他有很多都不喜欢,他一点都不爱这个班集体,目前这个班也有和自己玩得好的同学,但感觉整个班不够团结,有些同学素质低,对老师没有礼貌,又喜欢背后打小报告等。
分析:小Y开始出现明显的适应性障碍,例如情绪低落、意志减退、无心向学等,他特别渴望一个温暖有爱的班集体,这源于他想从集体中、从同学中寻找和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爱与温暖。因此,班集体是他能否顺利克服适应性障碍的一个重要资源。
(五)让光照进来
咨询结束后,我联系了班主任,进一步了解他们班的情况。班主任反映个别学生确实有些小毛病,但并没有小Y所说的毫无集体荣誉感。和班主任沟通过后,我决定给他们班上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课,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小Y重新认识同伴并发掘正能量。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上,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分享环节也带出了很多积极、正面的东西。在活动中,小Y也非常投入。
(六)改变在悄然发生
中段考刚结束,小Y来到心理室滔滔不绝地谈论起各科的成绩,说数学考了90多分,目前在班上排十几名,有点儿退步,因为考数学时有些紧张,目前正在找同学把之前没听的内容补回来。然后谈到了上次的班级团辅活动,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是不错的,并没有他原来认为的那么糟糕……升入高三,换了班名和课室,也换了很多老师。最近一次考试从370多名进步到了200多名,获得了年级进步奖。
小Y已经克服了适应性障碍,生活逐步回归正轨。班主任反映他的学习状态不错,现在极少找借口请假回家,后劲非常足。我只要再抓住机会推他一把,相信他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四、案例反思
小Y的个案,从高一下学期接手至今大概两年时间,断断续续咨询达十次以上,中间有一个学期,我认为他的适应性障碍基本过去了,所以没有主动约他,他也一直没有过来。直到高二下学期期末,我例行对他进行回访,之后咨询又重新接上了。现在想来,那正是他高自尊的表现。他渴望与他人的联结却又害怕与他人的联结,因为他的安全感是不足的,缺乏足够的自信。
针对本案例,除了要做好哀伤辅导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看到”来访者,了解他的心理狀态,才能明晰咨询目标。小Y早年是有创伤的,父母常年吵架,妈妈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从小生活在一个残酷的、“死亡”的家庭中,因此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而他同时也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他不希望有人知道有关他家庭的事情。他极少向他人求助,因为在他的潜意识当中,父母靠不住,何况其他人,唯有靠自己才是最安全的。正由于他与原生家庭联结不紧密,他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所受的伤害可能会少一些。
针对小Y的情况,我把咨询目标定位在三个点上:增强来访者的归属感;培养真正的自尊、自信;让他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愿与世界亲近。咨询目标确立后,我每次就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工作。回顾这么多次的咨询,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无条件接纳来访者,无论他二叔、班主任如何着急,如何担心,他自己如何情绪低落、不想触碰,我都在那里静静陪伴他、倾听他、等待他。正是因为我的无条件接纳,让小Y有了“被抱持”的感觉,有了安全感,慢慢地,好的改变在慢慢地发生。
最近,同事跟我说,她最近接的一个个案就是小Y介绍过来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咨询后效果不错。这对于小Y而言是一个值得欣喜的进步,这说明他愿意主动与他人联结,并调整了自己的“高自尊”状态,因为高自尊的人是绝对不愿意告诉他人自己的心理困扰并且分享求助经验的。
小Y,愿你走过荆棘,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丰盛的人生!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广州,5114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