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飞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二建筑工程公司, 四川成都 61008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工程项目中设计师对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笔者参建的“西村一号”工程中应用了成孔芯模空心楼板、竹胶纹理清水模板、半砖清水墙半竹纹理天沟侧壁模板、煤矸砖半砖装饰墙、再生砖半砖装饰墙、再生多孔砖横砌装饰墙等。这些工艺材料做法很多无可参考的验收规范,且在最后的验收是面对的发包人和工程设计师,故在施工前做好工程质量策划工作,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很好的满足发包人和设计师对建筑产品的验收要求。通过“西村一号”工程的全过程施工和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人全过程参与质量管理,作者总结了一些理论心得。
与进度和成本这两个概念不同,工程项目质量测量更加困难。进度可以用时间来测量,成本可以用支出和收入来衡量,但涉及特殊工艺和特殊材料的最终测量是发包人和设计师的“人心”来测量的。尽管在工作开展前制定了一定的质量标准,参考了一些类似规范、图集和标准,但最终质量是否满意还是由发包人和设计师说了算。也就是说,客观的质量标准只是用来测量质量的最初标准,而不是最终标准。不同的发包人对相同的工程项目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评价,一个认为合格,另一个认为不满意。因此,项目质量管理的的概念可以从国际化标准组织(ISO)对质量定义稍加变通而得出:质量就是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所有功能和性能的总和,以满足项目干系人的明示和潜在的需求。
质量的过程管理需要借助许多工具和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基于一系列理念的管理文化,使做好工程质量成为项目团队所有成员的内在需求,使所有项目成员都认识到之所以要保证工程质量,不是因为工程质量没做好而受到惩罚,而是源自内心的自我需要:如果质量不好,自己内心会很不舒服。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惩罚,那大家的出发点就是设法寻找规避惩罚的方法,只要找到了规避惩罚的方法,就不会顾及质量的好坏。
(1)一次就把质量做好。一次就把质量做合格所付出的代价,一定比因不合格而返工的代价小很多,所以一次就把质量做好是最省时省事的作法。第一次这就是要绝对避免因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返工。返工,不仅分项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成本消耗(严重浪费),而且还是使你失去本来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和资金,从而对工程项目成本造成极大的费用。要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下顺利完工,就必须避免返工。
(2)持续改进。在工程项目生产管理中,我们应重点强调持续改进而不是大改进。大改进固然是好事,但在实际的项目生产中不可能每天或定时取得,而且项目各要素一旦形成要进行大的改进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持续改进则可以每天取得。在现场生产管理中我们要通过一点一点的、不断的改进来逐渐积累成大的改进。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环就是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提炼,不断的开展PDCA循环,就可以不断的获得改进。
(3)预防胜于检查。预防胜于检查,更强于补救,更强于返工,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质量管理道理。但要真正落实到工程项目各级管理中,特别是把它变成管理人员的习惯和潜意识,并非易事。我们必须通过编制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来预防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质量首先是策划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在预防上花钱比在检查和补救返工上花钱的效益好很多。当然,过程检查也很重要,且必不可少。
(4)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特别强调两个字“全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检验批都要做好质量管理,在任何一个检验批出了问题,那整个项目的质量就会出现问题。在整个项目管理团队中每个管理人员都要积极参加质量管理,任何一个管理人员所管理的工作出现了质量问题,那整个工程项目亦会出现质量问题。在整个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划分不同范围的质量管理职责,要将每一个项目管理成员纳入质量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管理者必须承担更大的质量责任。从表面上看,很多质量不合格现象都是由一线操作工人导致的,但项目管理员也必须承担比一线操作工人更大的责任。这个说法并不是为一线操作工人开脱,而是要让管理者真正担起监理和维护有限的质量管理系统的责任。越是高级的管理者,就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上,而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合同、交底、罚款等手段就能管好质量。
根据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依靠计划及严格按计划执行而实现的。进行项目质量策划就是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和标准,以及如何达到标准。
在进行项目质量策划时应考虑以下主要内容:项目质量政策、项目质量标准和项目质量保证与控制体系。质量政策又叫质量方针,规定质量管理的总体方向和总体要求。质量政策应清晰、简单、易懂,每个不同的工程项目都应有具体的质量政策,项目质量政策应该以书面形式传达给项目团队的每一成员及各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对于工期较长的工程项目,质量政策应定期或不定期地重新审查和更新,以确保有效性。
质量标准应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语言来明确某个分部分项工程必须达到什么要求,以及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将如何测量达到什么要求程度。质量标准的制定一般是以现行的规范、图集和行业要求来进行制定,务必采用可量化指标来进行测量和检查。质量的标准不尽可能越高越好,太高的质量标准是不现实的,即便现实也要付出高昂的时间和成本代价,所以在进行质量标准制定时应参考检验批要求中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要求和测量标准来制定检查标准。
在项目质量计划策划编制阶段,不仅要确定项目的质量标准,而且还要策划如何达到质量标准,即应该如何开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需要事先确定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的程序、内容和责任人。
质量保证是从事项目管理具体工作的管理员亲自开展的。例如:为了顺利通过某主体质量验收,项目管理人员在主体施工期间就必须按计划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如果自身都做不到质量保证,那任何的外来监督和检查都没有用,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各责任主体对工程项目将要达到质量要求的信心,防止对项目质量管控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按项目质量策划的计划实施事先规定好的、系统的质量活动,保证项目达到质量要求,即按计划“做”质量。
(3)开展过程改进,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持续改进,削弱质量返修和返工,使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稳定开展。
(4)适时重新评价质量标准,确保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如果发现质量标准不合理,就要及时改进或提出变更要求。
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要采用规定的方法和指标来测量质量的实际情况,并与质量要求作比较,以便发现质量偏差,判断质量是否合格。如果质量不合格就需要缺陷补救措施,质量的控制就是基于质量标准来“检查”质量,并在必要时“纠正”质量缺陷,检查就是促进项目管人员更好的“做”质量。项目管理参与者都知道自己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会被检查,那么大家都会更加注重工作质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项目质量策划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让项目管理人员对质量的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观念的改变带到实际的生产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做好质量的决定性作用,作者通过现场实际工作总结了几点显著的观念变化见表1。
表1 项目管理人对质量管理的观念变化
因为以上的观念改变,使得项目质量策划和质量全过程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运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项目质量显著提高,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