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该竞争市场引入创新之后,创新企业的利润可以弥补市场竞争导致的利润损失,此时公司的利润可以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在了解时、势、道、术、器后,最关键的是行。行虽然由心驱动,并由时、势、道、术、器决定,但是行是实现可视化的最关键一步。
客户可以通过企业的产品感受企业的初心。企业是否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是否结合客户的需求和感受来提供产品等都是凝结在产品中的。产品是企业智慧的载体,也是企业初心的体现。例如,玫隆食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是经过员工和家属检验的安全放心产品,大北农集团提供给客户的是凝聚企业爱心的高质量饲料……古话总说“人在做,天在看”,实际上是由于一切结果都有其因缘。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企业目标和初心的结果,所以根据企业的产品可以回溯到企业的初心。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应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创新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前进的动力,分享协作可以保证企业高效高产,诚信则是企业经营的根本法则。在创富实践中,企业立足于诚信经营的基石,通过创新克服市场竞争带来的利润减损,再以分享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终将实现创富。
同质性的加法只能成为一成不变环境中的王者,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应该是运用乘法,也就是意味着改变。改变是适应当今和未来时代的根本特征。智慧时代变化越来越快,企业唯有加快变化速度,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企业原地踏步,或者进步太慢,都会被时代抛弃。经济学中告诉我们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企业利润是不断增加的。因为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提供的产品是完全一样的,而完全垄断市场中的产品是异质的,所以该市场中厂商获得的利润是最大的。一样的产品,众多的厂商,在供求均衡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对于企业而言,如果要寻求利润就要寻求变化。提供不一样的商品或者服务是企业转变的主要方向。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改变?量变引起质变。企业改变,不再是基于原来基础上的点滴增加,而是改革。把不适用于时代的方法和内容剔除。但是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天天改变。企业的改革形式可以参考接力赛。每更换一次选手,都会持续努力一段时间。改革是一种间断震荡,持续发展的过程。企业每改变一次,都应该持续发展一段时间。天天折腾的企业是无法改变的。财富的碰撞理论告诉我们财富是经过碰撞之后扩大的。个人经过思考之后,会发生思维碰撞,产生了智慧,再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企业也是同样道理,变革之后,企业来到更高的平台,然后稳定一段时间持续增长发展。当企业再一次遭遇发展泥淖之后,则需进一步寻求改变。就和人类的繁育一样,扩群繁育靠遗传,转型升级靠的是变异。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一个寻求变化,目的是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场存在竞争,创新才能生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马云提到:“创新一定是未来,未来你希望成功,必须要创新,创新是一种机制,创新是一种文化,创新更要让年轻人去创新。”
苹果公司发展初期在销售量上远不及其他手机制造公司,然而今天的苹果却成为手机行业的“佼佼者”,原因就在于创新。创新为苹果公司带来质的变化,将那些只注重规模效益不断扩张的公司远远甩在后面。当其他公司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早已来不及了。这也就是互联时代的“极致思维”,任何事情都要求做到最好,确保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独一无二的。这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不断改变,否则当商业模式被复制之后,等待企业的就是破产。对于人、社会、商业,竞争随处可见。而在竞争中旁人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需要我们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能将自己打败的人才是适应社会的强者。苹果手机目前更新到第七代,相比于前几代产品,它在外观和功能上都有极大的突破。苹果公司就在不断超越自己与否定自己中得到升华和突破。
对于创业来说,需要创新意识,未来的企业发展必然是提供垄断性产品和服务,其中垄断的前提就是创新。未来的社会信息必然越来越对称,只有通过自身拥有的不同的素质才能将个体区分开来。
图1 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型
图2 创新驱动模型
图3 竞争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图4 创新、竞争和利润的关系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词。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是驱动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其中企业的关键也在于创新。熊彼特早就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生产函数实质上就是一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即考虑如何改变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提高产量。符合我们提出的关系创富理论。图1是关于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型,一轮是物质要素转换为物质产品,另一轮是知识要素转化为知识产品。物质层面的要素和产品是可见的,而知识层面的转动是不可见的。通过人类智慧的驱动,将物质要素转化为物质产品,物质是人类智慧的载体。
人类的智慧是通过外部知识的获得以及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形成的,外部要素投入后,结合人类智慧和客户需求形成物质产品,进而满足顾客需求。
创新可以将要素转化为产品,并能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图2)。
企业进入蓝海行业后,此时企业获得暴利,但是暴利很快会被市场中新涌入的竞争者“瓜分”掉,导致最开始进入的企业只能获得微利。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状态下各企业的利润都将成为零。此时如果企业不创新,只能面临退出或者在该行业中无利润的局面;如果企业创新就可以重新进入暴利的循环模式。该模型的关键就在于点出创新是企业持续获得利润的关键。当蓝海市场变成红海市场后,企业要做的不是消灭红海市场中的竞争者,而是考虑如何挖掘下一个蓝海市场。
当市场中只有竞争没有创新的时候,企业的利润会随着创新程度的加剧而降低(图3)。
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不断进入,市场竞争度不断增强,而对于个体企业来说,企业利润不断被摊薄。
当该竞争市场引入创新之后,创新企业的利润可以弥补市场竞争导致的利润损失,此时公司的利润可以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企业的持续创新可以弥补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的利润率的下降。
可以肯定的是,当企业处于异质性市场时,该企业能获得垄断利润。通过企业内部的创新力不断克服外部竞争力带来的利润损失冲击,使企业始终能够保持盈利地位(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