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很时尚,孕育了Givenchy、Louis Vuitton、Balenciaga、Christian Dior这样的时尚奢侈品牌;法国人很浪漫,红酒伴烛光、玫瑰配高跟鞋,大街上随时随地能见到忘情拥吻的情侣;法国人也很会造车,他们是诸多汽车技术的先驱,只要他们愿意,也能成为各大顶级汽车赛事领奖台上的常客。
但,为什么法系车在国内越卖越差呢?
笔者是一名日系车主,同时也是对《头文字D》疯狂入迷的日系车粉丝。但是当笔者上周开过雪铁龙天逸,原本对法系车无感的笔者却对其产生了很微妙的感觉。
由此,也引发了笔者对于法系车在国内处境的思考。
仅凭独特的外观设计,天逸就能让人过目难忘。当然,难忘不一定因为你觉得它好看。
略显“怪异”的分体式大灯,在梯形雾灯框映衬下有些俏皮,“人”字形车标构成的三角形把引擎盖“吃掉”了一小口,车身下沿围绕一圈的塑料防擦条将实用与时尚融为一体,C 柱虽然采用当下流行的“悬浮式”车顶设计,但C 形镀铬饰条又让它看起来与众不同。敦厚的车尾不禁让人联想到卡戴珊家族的标志之一,当LED 尾灯亮起时,即便觉得它不好看,也难免多看一眼。
内饰尽管没有大量使用软性搪塑,中控台上看似名牌包包般的纹路和缝线其实质地也是硬的,但视觉上依旧给人以非常强烈的高级感。全液晶仪表的UI 界面既新颖又好用,柔软的座椅舒适程度不输50 万元级别的豪华轿车,即使笔者这样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一时间也很难挑出刺来。即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堆料,但是能用设计和风格产生高级感,无疑有超脱堆料之上的境界。
日常行驶中,1.6T 发动机与6AT 的动力组合虽然爆发力有限,但也能提供连绵不绝的加速感受,与我的驾驶习惯倒也契合。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出色的底盘调校,既有足够的支撑力也不会影响乘坐舒适性,底盘工程师在两者之间的拿捏恰到好处。
在几天的试驾中,以笔者多年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的经验判断,法国人依旧很擅长造好车。
但好车就一定会有高销量吗?2017 年9月上市的天逸,至今已有约两年市场打拼经历,但今年上半年月均销量仅为不到1300 辆,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合资SUV 细分市场中已接近边缘化。
出色的产品力在尴尬的销量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让人不禁想问why?为什么天逸卖不好?为什么法系车没有存在感,总是“被消失”?
《Top Gear》老搭档Jeremy Clarkson和James May 曾不止一次在节目里揶揄法系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法国人有能力造出一台绝世好车(Clarkson 和May 认为,也许法国人觉得造好车太无聊,所以决定换换口味造“烂车”),所以法国车本身没毛病,他们有能力造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产品。
那问题或许出在人身上,法国人太“倔”了?
当现代汽车工业刚刚在中国起步时,国人很难接受没有屁股的两厢车,但法国人依旧固执地把Citroen ZX 引入国内,好在那个时候大家买车没有更多选择余地,所以国产后的神龙富康很幸运地与捷达、桑塔纳并列成为“老三样”,并且还在汽车改装刚刚开始萌芽阶段潜移默化影响了第一批热血青年。韩寒当年的第一台车就是改装富康,可以说法系车很早就在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0 年以后,随着中国车市进入爆发增长期,法系车收获了一波利好之后遇到了瓶颈。当汽车人均拥有率达到一定密度时,车市淘汰赛开启倒计时,曾经被忽略的“小问题”逐渐被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放大再放大,当手握预算的用户面前有足够多的选择时,没有人会迁就法国人的这份执拗。
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审美需求,这对跨国车企针对不同市场推出不同产品提出了更多要求。在如何做好差异化产品的命题任务中,“本土化”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在中国表现靠前的跨国车企,无不是建立在出色的本土化水平之上。
反观法系车阵营,仍然带着浓浓的“欧洲化”产品特质,在“本土化”方面几乎零贡献,基本都是“原汁原味”引进国产。姑且不论空间、配置之间东西方用车理念差异,单是那天马行空的设计思路就拒绝了相当一部分用户。
好在法国人也意识到了“本土化”的重要性,比如他们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标致508L,轴距加长110 毫米,砍掉了所有“激进元素”,也给出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从3 月上市以来,到6 月仍然只有三位数的销量。显然,508L 的“本土化”并没有get到用户的痛点。
当法国人认为依靠加长和平庸就能重获用户青睐时,大部分人却在讨论为什么508L 上没有无框车门?为什么优雅的掀背轿跑变成了平庸的三厢车?该妥协的时候它执拗,该执拗的时候它又稀里糊涂妥协了,但妥协也没有带来理想中的成绩,结果就是既没了销量也没了高昂的调性。
法国品牌完全有能力造出一台好车,但同级别中其他竞品也不差,甚至还有“本土化”、自我定位认知等技能加成。法系车产品在优势项目中并没有碾压级的表现,但在短板方面又明显差了那么“几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