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什么动物最有美人鱼的风范?中华白海豚当之无愧——它作为海洋生物,却和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用乳汁哺育幼儿。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2.5米,最长达2.7米,体重200~250千克。虽然名为中华“白”海豚,刚出生时,它们却是浑身黝黑的模样;到了两三岁时变得灰不溜秋,之后会渐渐变成灰白色夹灰色斑点;成熟后,身体因为皮下血管调节体温而呈粉红色;老年时浑身呈纯白色,极少海豚在这个阶段会保留灰斑。
中华白海豚是海豚科白海豚属的一种,该属还有花白海豚、西非白海豚、铅色白海豚三种,都是非常珍稀的物种,而中华白海豚最为珍贵,其分布范围仅限于西太平洋、东南亚太平洋沿岸、非洲印度洋沿岸、澳大利亚北部以及我们国家的东海海域。全世界的中华白海豚总数可能不足6 000头。因为数量非常稀少,在我国它又有“海上大熊猫”之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渔民与中华白海豚结识较早。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的渔民称它为“卢亭”,也有人称它们为“海猪”和“粉色海豚”。在闽南地区,中华白海豚被称为“马祖鱼”和“镇港鱼”,在当地妈祖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歌手专门写过一首歌: 《阿嬷是马祖鱼》。因为中华白海豚具有强烈的家族依恋特性,每年都会游回珠江三角洲等地繁殖后代,象征不忘故土,热爱家园,名字又带有“中华”二字,因此被选为1997年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吉祥物。
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河口咸淡水交汇的浅水区和滨海湿地,通常离岸5~20米。中华白海豚在中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两个: 厦门的九龙江口和广东的珠江口。我国沿岸的中华白海豚有时进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曾进入珠江到达广州的海珠桥,并曾进入西江约300千米远。
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除了母豚及幼豚,中华白海豚的群居结构非常有弹性,组群的成员也时常更换。它们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而且游泳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中华白海豚还喜欢随拖网渔船活动,常在拖网浮子前的100~200米处活动,跟随渔船的活动可超过2小时。
中华白海豚与陆生哺乳动物一样,肺部发达,用肺呼吸,呼吸的时间间隔很不规律,短时为3~5秒钟,长时达1~2分钟以上。它们呼吸时头部与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并发出“Chi—Chi—”的喷气声。虽然中华白海豚看起来“萌萌哒”人畜无害,实际上它们的猎食能力非常强悍,是出了名的大饕,一次性可以进食重达7.5公斤的食物。它们摄食简单粗暴,甚至不加咀嚼直接将猎物吞进肚中,猎食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乌鲳、白姑鱼、龙头鱼、大黄鱼等。
中华白海豚生活在较浅的海域,经常跟随渔船活动。由于中华白海豚的视觉能力较差,它们在水中定位辨别方向主要依靠回声定位系统,即通过超声波反射回来的频率来判定目标。这些特性增加了渔船和渔网误伤、误捕中华白海豚的可能性。船只产生的噪音使得白海豚不能准确判断船只位置,导致它们撞上船只或者被螺旋桨误伤。据统计,捕鱼误伤和船只噪音造成的白海豚死亡各占近20%。有的中华白海豚会从渔网中吃鱼,甚至咬破渔网,一些渔民会因此产生报复心理。在部分地区,渔业依然会对海豚种群带来伤害。
然而,站在明处的刽子手并不是最可怕的。对于中华白海豚和大部分其他野生动物来说,最重要的威胁因素是栖息地丧失。中华白海豚的遭遇就是现实版的电影《美人鱼》。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很多白海豚的栖息地都消失在海岸带开发的浪潮中,一些以前曾经有白海豚出没的海域如今再难见到它们的身影。
中华白海豚的繁殖能力较弱也是种群数量稀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雌性中华白海豚每胎仅能繁育一只,并且具有一定的夭折率,而且怀孕期比人类还长,一般要长达十一个月。在寿命方面,中华白海豚可以存活三四十年。
为了遏制中华白海豚数量锐减的趋势,1984年,广西合浦设立儒艮自然保护区,向白海豚提供保护。1997年,福建厦门设立了专门保护白海豚的保护区。1999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后,江门、钦州、湛江等地也设立了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2018年5月8日,我国迎来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相关专家表示,作为处在近岸河口生态系统食物链金字塔尖的生物,白海豚这一生态系统指示物种的“落寞”,给各类涉海工程敲响了警钟。谨此呼吁人们减少在中华白海豚家园附近活动,杜绝污水排放,还它们一个家,让这些“粉红色美人鱼”自由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