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阳
摘要:光伏产业关乎我国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社会乃至全球、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光伏企业已经活跃在50多个一带一路的国家,区域性的全球能源互联已初步形成,随着去补贴形势的发展,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扩大规模到提质增效的转变,如何引导光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去推动和解决。本文结合国内外光伏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光伏补贴对于光伏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了光伏新能源产业在去补贴后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光伏补贴;清洁能源;经济效益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光伏+储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过去十几年中,在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和投资成本下降的驱动下,在竞争性度电成本和各种政策机制的推动下,我们正在走向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可再生能源2.0”将对所有市场参与者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监管机构减少了支持,电力生产商正在寻求新的收入模式。本文将研究光伏能源的主要市场发展,揭示光伏补贴的必要性,并分析未来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后补贴世界中“可再生能源2.0”带来的投资新复杂性,突显“一带一路”和“国际能力合作”光伏发电这种最经济电力能源的巨大竞争力。
一、光伏市场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太阳能发电量较初期增长了28%,达到48亿千瓦时,占比发电总量的2.4%;英国太阳能发电量增加了33%,超过13GW,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化石燃料能源;德國电力的22.2%来自太阳能。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太阳能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里程碑,也证实了光伏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家能源局正在计划将2020年太阳能部署目标调整至至少210 GW。分析师称,目标甚至可能上调至250GW或270GW,以支持中国太阳能组件行业。亚洲逐步成为全球光伏市场的主体和引领者,亚太地区光伏装机量将占全球装机总量的2/3以上,中国光伏正在加速出海的步伐。挪威DNV GL公司能源转型展望(ETO 2018)分析认为,到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将增长2.5倍,而煤炭和燃气发电将减少60%,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增加65倍,届时,累计光伏产能将达到19 TW,占全球电力生产的40%以上。
(二)补贴政策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与补贴缺口逐年拉大,国家能源局开始逐渐加快风电和光伏补贴退坡。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为1,127亿元,其中光伏补贴缺口为455亿元,2018年缺口继续扩大,超过了1200亿元。根本原因是征收乏力,导致入不敷出,二是征收额度没有与可再生能源规模相匹配。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即用电侧实现平价,以此实现光伏“零补贴”。光伏发电的发展重点从规模覆盖转到提质增效上来,利用政策手段引导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减少乃至去除补贴依赖。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将严控光伏产业的规模及其指标,同时下调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和分布式度电的补贴价格。“5.31”新政意味着,为抑制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的继续扩大,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将迎来更为严苛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欧美对中国光伏的“双反”仍在继续,这也让中国的光伏产业陷入内忧外患的险境,光伏行业处于“半停滞”状态。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光伏政策研讨座谈会,商讨“十三五”光伏发电及光热发电等领域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明确表示光伏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清洁能源,未来会加大支持且不会改变;补贴计划将持续到2022年,不会一刀切的推进平价上网进程,在全面“去补贴”前每年都会保证一定补贴装机规模,这给了中国光伏行业释放出正向激励,要求行业的发展逐渐从追求大规模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发展趋于理性、合理。表1列举了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光伏补贴政策,加上全国的度电补贴0.42元,目前阶段各个城市光伏市场发展还是有较好的政策利好。
国际上,英国从2002年开始引入可再生能源配额(RO)制度,政府规定供电商(即零售商)提供的电力成分中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该比例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实际发展情况每年调整一次。2017年转而实行低碳能源差价合约(CFD)制度,政府与供电商签订长期差价合约,差价指项目中标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额,当中标价高于市场价时,供电商可获得差价补偿,反之,超出部分须退回政府。德国从2000开始实行固定上网电价+购买保证制度,法律规定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发电量由区域内的输电系统运营商按固定上网电价收购,如不能全额上网可获得补偿。2017年实行市场化电量+固定溢价补贴制度,强制新建可再生能源进入电力市场销售电量,通过竞争性招标决定市场价格之外的固定溢价补贴。美国的补贴主要有“投资税负减免”(简称ITC,减免投资者设备成本30%的赋税)和“产品税赋抵免”(简称PTC,每使用一度可再生能源发电可获得0.022美元的税赋抵免)两种形式。截止2017年底,已有173个国家通过上网电价(FIT)和其他支持计划引入了支持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政策,这些政策机制旨在为投资者提供项目成功关键参数的确定性:价格,交易量和承购对手风险。2018年来,许多国家已转向基于拍卖的可再生能源采购。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报告称,约有67个国家采用了拍卖计划,这进一步推动了电力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二、补贴对于企业的影响
(一)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
光伏补贴资金发放流程复杂、不及时不透明、拖欠严重,发放周期基本2年以上,补贴拖欠已成为困扰光伏行业发展的桎梏。新政后,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无补贴困境,这意味着必须接受不高于当地煤电(在部分省份是水电)上网标杆电价和定期调整的风险。从光伏能源的属性来看,由于不同于传统能源,光伏存在固有的调度限制,受大量时间和季节性发电及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光伏能源在电力市场上仍无法与传统电力持平,行业发展目前对补贴的依赖性仍然较高,仍需宏观政策对于补贴、非技术成本、规模的统筹与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