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能量真的变少了吗(当事者说)

2019-07-17 06:18魏建国
环球时报 2019-07-17
关键词:中美关系研讨会智库

魏建国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企业负责人在与笔者交流的时候,经常谈到他们的一种感受:中美之间的“正能量”相比以往少了。美国战略界在对华强硬问题上似乎成了“铁板一块”,对中美关系的悲观情绪在上升,以往积极支持中美友好的“知华派”发声少了,不敢站出来了;以往作为中美关系稳定力量的美国企业界,即便在国会加征关税听证会上据理力争,也于事无补,随着冲突的升级,中美双方互信可能将越来越少。

这种感受是真实的吗?7月9日至10日,笔者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中美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国际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前高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传统基金会等机构代表,知名学府代表,中国行业协会、智库等机构代表以及美国企业界代表出席。在会上,笔者感受到完全不同以往的氛围。过去一段时间,中美双边代表出席的研讨会气氛常常紧张,双方相互指责,而此次研讨会,代表们都做了精心准备,发言很有高度和深度,是本着客观剖析根源,找到解决双方问题方案的态度来的,希望通过研讨会打破成见、鼓舞信心、传递积极信号的声音明显增多。

美国战略界在对华强硬问题上是铁板一块吗?在此次研讨会上,美方有商会代表表示,不要通过美国媒体的假新闻、假消息来判断中美关系;有政界人士表示,中美政治制度不同、国情不同,建立互信非常重要,尤其是尊重对方;有学者希望双方多建立一些了解对方的沟通机制,才能进行有目的的对话;有代表希望停止这种把一个国家当作假想敌的做法;还有代表直言不想回到“冷战”岁月,希望参会代表能够站出来。这些声音对引导中美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是难能可贵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在当前中美关系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看到,用关税战解决中美经贸问题是拿错了工具,用“修昔底德陷阱”来解释中美关系是将两个大国困在一起,中国没有任何要把美国“打倒”的意愿,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执政团队中的极右“鹰派”对中美关系存在严重误判,对这

部分人推动中美“脱钩”的担心忧虑在上升,认为当前越发严重的局势应“赶快刹车”的人士在增多。

放下了埋怨斗气的态度,双方可讨论的范围也开阔了起来,观点一致的地方也增多了起来。比如有代表认为,未来中美在全球科技教育能源领域合作空间巨大,未来几代人不会像过去的人那样相处,因为未来是科技引领经济,而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一起总是1+1>2的。

笔者参与研讨会也有几点体会:首先,美国地方政府和经济界总体要比学界和媒体态度更加清晰和积极,尤其是地方政府,他们是国内舆论平时不大关注的部分,其中不少人是真心诚意想跟中国合作,看重中国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的。

其次,争取对方对我们的理解有时也是“斗”出来的。尤其是智库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本着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敢于交锋,多听取不一致的观点,多了解对方的问题,搞清楚哪些地方是理论错误,哪些与事实不符,哪些缺少分析。笔者在研讨会上发现,中方对经贸磋商的态度越来越多地被美国人接受,这正是我们工作的成果。

再次,媒体有理也要声高,要通过各种平台发声,广泛宣传我们的想法。这对智库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把握好大方向。美国的工作是可以做好的,这不仅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意义重大,对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世界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同样如此。▲(作者是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研讨会智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福建举行
魏群夫散文创作研讨会纪要
研讨会莫变“演讨会”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走向新世纪雕塑创作与教学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