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阔澍,王金华,梁健,卢学兰,王斌,乔善宝⋆
(1.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四川省是西南玉米种植第一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近年来,四川通过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和“粮改饲”青贮玉米示范区建设、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调整和优化玉米种植结构、促进产销衔接,提高了种植、加工效益,缓解了单纯使用籽粒玉米带来的存贮、加工以及供需矛盾等方面的缺陷。大力推广青贮玉米种植和青贮技术,将助推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促进西南地区青贮玉米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1 试验示范取得成效 近年,依托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粮丰工程、乡村振兴转移支付等项目,在成都、达州、雅安、甘孜等不同生态型区对80余份国内外青贮玉米品种(材料)进行研究,筛选出了中玉、云青、渝青等一系列本地适生性品种,并选育出了具有较好生产性能的雅玉青贮系列、群策青贮系列、成单青贮1号、荣玉青贮1号和其它具有高产性状的青贮玉米品种,在洪雅、中江、郫都等29个地区进行了示范推广。2019年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四川雅玉青贮系列为国家区试唯一对照品种。
1.2 种植面积逐年加大 2017年以来,在缺乏国家“粮改饲”项目支持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省级资金发展青贮玉米,在洪雅、剑阁等20个肉牛、奶牛主产区建设40余个青贮玉米示范区,以引导、带动青贮玉米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依托各级项目,大力推广青贮玉米实用技术进一步稳定种植面积。目前,全省青贮玉米种植面积30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以上,农户种植青贮玉米面积和青贮饲料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1.3 综合效益有所提升 据宣汉县测算,与常规玉米籽实比较,全株利用带苞青贮玉米比单纯收获常规玉米籽实,亩产经济效益要提高560~720元,用青贮玉米饲喂奶牛产奶量要比籽粒玉米饲喂奶牛产奶量高89.3kg/亩,按照本季度生鲜乳价格行情分析,以每千克鲜奶3.5元计算,每亩可增收312.5元,亩综合效益至少增收872.5~1 032.5元。2016年,宣汉县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在大成镇瓦窑堡村建立蜀宣花牛种牛场,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农户2 000户种植青贮玉米和牧草增收,其中531户贫困户通过种植和务工增收174.82万元,户均增收3292元。
1.4 绿色发展水平增强 一是在宣汉、渠县等18个地区试验青贮玉米示范种植,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配套技术,探索出了“内部循环模式”“种养结合模式”“间套复合模式”等多种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二是在中江、三台、泸定、丹巴等地围绕旱地带状套作青贮玉米品种筛选及水肥药一体化精准减量提质增效技术、探索了高原藏区青贮玉米套作大豆混种混收的新模式。三是在金堂、洪雅等地探索形成了适合小农户等多种新型主体参与的青贮玉米化肥农药减施生产的“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推广示范模式,以及“专家-农技人员-农户”技术成果扩散机制。四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四川是畜牧业大省,全省奶牛、肉牛栏量常年达到400万头以上,按每头奶牛每年需饲喂3亩、肉牛饲喂2亩青贮玉米,如果全部饲喂青贮玉米,潜力至少可达950万亩以上,与其他饲料搭配饲喂,也至少可达500万亩以上,提高青贮玉米种植及配套技术水平,可有效延长玉米产业链,提升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发展潜力巨大。
2.1.1 利用方式传统 四川青贮玉米占玉米总面积的11%左右,黄贮的比例远高于全株青贮,难以满足牛羊等草食牲畜的饲养需求。
2.1.2 发展区域不平衡 在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较好的农区,如资阳、眉山、南充、绵阳、广元等市的部分县(市、区),青贮玉米发展较好,种植规模相对较大,牛羊等草食牲畜的规模养殖业主对青贮玉米接受程度高、青贮的数量也较大,其余地区发展规模化程度较低。
2.2.1 机械化基础条件差 四川盆地以丘陵盆地为主,次为低山和平原,青贮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受制于机耕道路缺乏、田块细碎等条件制约。
2.2.2 青贮机具使用率不高 一般的中小养殖专业户(专合社)和青贮玉米种植农户收入水平低,自有投入力度和购买力弱,加之缺乏政策扶持,先进的青贮机械只能在一些有较大规模的养殖企业推广利用。
2.2.3 青贮技术难掌握 不同区域对青贮发酵时间、设备等条件要求差异较大,青贮添加剂和技术细节尚需进一步改进。
2.3.1 牛羊等草食畜牧业规模化水平不高 分散经营、单家独户或小规模的小生产,难以形成稳定的商品青贮玉米饲料需求。
2.3.2 青贮玉米产销衔接机制尚不健全 青贮利用主体发育还不成熟,连结市场与农户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较少,产销之间没有紧密衔接的保证机制。
2.3.3 缺乏市场化运作经验 业主的青贮玉米种植和青贮利用的商品经营意识淡薄。
3.1.1 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将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解决小户、散户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
3.1.2 着力处理好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 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3.2.1 进行青贮玉米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 在不同生态型地区开展青贮玉米引种试验及栽培试验,筛选出适生性好的优质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当地青贮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2.2 开展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青贮数量与效果调查 准确了解评价养殖户青贮技术环节上是否存在漏洞,进行多因素分析,整体提高青贮水平。
3.3.1 开展高产青贮玉米种植示范 推广标准化青贮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青贮收割、加工设备,在青贮样板点上进行示范。
3.3.2 开展青贮玉米配套技术示范 加强以品种为核心的青贮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切实提高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水平。
3.3.3 加大对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加强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培植多种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青贮玉米生产及产业化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