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婧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亲属称谓是人类对内在亲属制度反映的语言符号,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重要支脉。从古至今亲属称谓研究不在少数,但古人研究侧重于实用角度,收集描述的目的在于调整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了解自己在整个家族中的身份和地位,遵守自己的义务,从而达到治家严明、社会安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该类书也有教化作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就有“凡亲属称谓,皆须粉墨,不可滥也”,古代学者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有清代梁章钜的 《称谓录》、郑珍的《亲属记》,其他杂记如钱大昕的《恒言录》、顾炎武的《日知录》等也有对亲属称谓的考释。古代研究情况因年代久远部分文献也已流失,如北周卢辩的《称谓》我们无法参考。近现代的的资料文献却又多如繁星,20世纪以来亲属称谓的研究已然成为各种学科研究的交叉热点,研究亲属称谓可以从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语言学等多角度展开,近年来的成果也比较丰富。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主题“方言亲属称谓”,一共出现了274篇论文。其中按年度发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7-1998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对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还比较少,平均每年不到一篇,该阶段是方言亲属称谓研究的 “萌芽期”;1998-2019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论文数量得到大幅度增长,单单2016年有28篇相关论文出现,此阶段是方言亲属称谓研究的“发展期”。抽取其中一百篇论文来看,其中主题类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1.关于某地的亲属称谓的描写和分析,一共有52篇,其中以地域叠加类型的文章有6篇,地域叠加具体某词或字的文章有4篇。2.以各种语言研究为主要内容涉及相关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或是以方言亲属称谓词为交集、子集有20篇。3.从文化内涵角度探究方言亲属称谓词有5篇。4.以某本书为载体研究亲属称谓词的有7篇。5.各个方言区之间的亲属称谓比教9篇。6.从语用角度出发,研究方言亲属称谓中的特殊现象的论文有7篇。如下图所示:
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有超过一半文章主题是某地的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这类研究就某一地方的方言亲属称谓词做全面的记录并分析该地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对象是某地方言整个亲属称谓系统,有时候也可以是一类词或一个词。剩下的不到四分之一是以方言亲属称谓为交集或子集的其他语言学的研究,其他类型主题的所占比例约占四分之一。
21世纪初胡士云的《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系统的全面的对中国亲属称谓做了详细的描写,之后学界出现了一大批研究亲属称谓了的文章。其中综述性文章也出现几篇,如龙紫薇、喻锦的《近十年来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对近十年国内亲属称谓的研究现状、综述、比较研究、变化趋势研究、泛化及社会功能研究、某地使用情况等六个方面进行展开评述,展现了国内研究的部分现状。江钒的《汉语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述评》也对国内过去几十年有关汉语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做出了总结和梳理,从文章数量和研究方言地域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从时间上将研究分为了三个阶段,并阐述了其个人思考。王倩蕾的《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从系统、语形、语义、语用四个方面阐述了从1915年至2012年中的亲属称谓研究动态。姚权贵的《亲属称谓的演变及其文化动因》从多角度找亲属称谓词形成的原因,社会发展、亲属制度、汉字形音义、方言俗用等都是亲属称谓形成的动因,其研究为后人研究展开了思路。
这类研究在方言亲属称谓研究中所占比例最大,文章数量也最多。从中国知网上搜索主题“方言亲属称谓”一共出现了121篇涉及到某具体地域的亲属称谓研究。从地域上看,研究的对象多为市级以下的的行政区域,但也不乏将范围扩大至整个省份的或缩小至某一村、县。其中以某一省份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不多,这些省份主要包括:甘肃、河南、山东、四川、陕西、山西等,集中在北方地区,相关的文章有焦国荣的《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郭瑾的《山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共时分布与历史探源》、万里的《山东方言亲属称谓的语言特点及使用情况研究》等,以某省的方言亲属称谓词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数为学位论文,篇幅长,内容多,其中还有对亲属称谓使用情况的调查融合了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还有一些文章突破了省份的行政区划而是以人们常见的地域概念为范围研究亲属称谓,比如:河西走廊、两岸、北方等,如徐丽华的《河西走廊的汉语亲属称谓语》主要调查了甘肃省河西五市的亲属称谓语,这类研究不局限于行政规划,从当地风俗、语言相似程度、人们心里归属感为划分有利于各个方言片语言的比较和深入。单单从文章数量上看,北方地区的亲属称谓词研究不如南方地区亲属称谓词研究文章多,北方地区亲属称谓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山西地区,该地使用晋语与其他使用北方官话的广大北方地区不同,晋语存古较多,其亲属称谓也比较丰富。
从研究方法上看,在研究初期学界对某地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较为单一,只是对本地方言亲属称谓词做全面记录,并分析其构词方式、语义内涵等特点,也较常使用比较法将本地的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进行对比研究,后期研究方法多样如陈芳的《客赣方言亲属称谓比较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地方言亲属称谓词进行计量比较分析从而更细致地得出两地方言的亲疏关系。再如苏新春的《词频选取法在方言特征词研究中的运用》以21个方言点的长辈亲属词为研究材料,运用词频统计的方法,更加科学的界定方言特征词。这类的研究从单点扩展至多区域,从单与普通话比较到两、三种方言之间的比较,可见某地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在地域上、研究方法上都在不断的丰富。另外,有些文章将研究对象缩小到某地的某一类特殊的亲属称谓词如 《哈尔滨地区夫妻称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甘肃方言父系亲属称谓词研究》等,这类研究不再对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类均衡用力,而是着力于某一类亲属称谓研究深入展开,得出更为详细精确的结论。某类词的亲属称谓的研究是最细化、最深入,此类研究能明察秋毫,对亲属称谓词研究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总之,以某地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研究涉及的地域广、文章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且多以市级以下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研究稍成熟。
方言亲属称谓比较研究是指两个及以上的汉语方言区的亲属称谓词的对比研究,这类研究多集中在南方的方言区,南方方言种类多、源流关系复杂,对比研究也相对丰富。对比研究按比较方的数量可以分为两方比较、三方比较等,其中两地比较的如刘思雨、李康澄的《湘语与赣语亲属称谓词的比较》分析两地存在的特色词并阐明了赣语对湘语的重要影响。三地比较的如王玉的《鄂湘赣三界方言亲属称谓玉比较研究》,文章在选取湖北通城、湖南平江、江西修水三县为方言点,比较得出三地在祖辈、父辈的称谓使用上差距大等特点。也有将南北各地一起比较的如魏娟的 《现代汉语方言直系血亲亲属称谓对比研究》罗列汉语方言区的42个方言点亲属称谓进行比较,从传统词汇学和词汇语义学角度出发,比较得出南、北方言的差异和特点。方言亲属称谓对比研究按比较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同方言片内的不同方言点的比较、不同方言区的比较等,这类研究以南方方言客家话、赣方言、湘方言占多数,如温美姬的《客赣方言亲属称谓词比较——以梅县话、南昌话为例》中分析两地方言亲属观念大致相同,但词汇上仍有很大差异,有些差异呈现对应性分布,相比较而言客家话保存的古语词更多。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从早期的各地与普通话的研究到现在多方言片的研究,经历了从单一到复杂比较的过程,这种多方言的比较研究对研究者在各个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
以某书为载体的方言亲属称谓研究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发展,如谢超的《试析浙江方言亲属称谓——以<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为例》就以波多野太郎所作的《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为据,对浙江地区亲属称谓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其音节特点是以双音节为主,构词方式中附加式构词方式能产性强以及其他的各种语用现象。杜璇的《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例》以词典中亲属称谓为封闭语料对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进行系统分析,从微观上对构词语素进行统计整理并对这些亲属称谓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泛化现象作了详细的探讨。这类研究是方言亲属称谓研究中新生势力,以某本书或某语料库的亲属称谓为载体,研究对象呈现封闭式,材料来源固定,分析结果可靠。亲属称谓是人们在日常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组词汇,文献材料中的记录和实地情况是否一致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从文化内涵角度出发的方言亲属称谓研究结合了亲属称谓背后的民俗习惯、文化内涵等,不仅仅从语言符号上进行分析,更是从符号背后的制度文化着手研究亲属称谓,从而更深层次的挖掘了各地亲属称谓形成的原因。如张德岁、王灵均的《宿州方言亲属称谓语与称谓文化考论》中探讨到宿州亲属称谓是当地父系宗亲文化的外显,并受到社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宿州的方言亲属称谓词在不断萎缩。如张贤敏的《河南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及其文化内涵》也是从文化角度出揭示了方言亲属称谓背后的重男轻女、亲疏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这类文章记录了当地方言亲属称谓语言形式,也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动因,笔者归纳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条:中国传统的宗法制下的男尊女卑、内外有别、长幼有序观念的在亲属称谓上的体现如“女性男称”等;城市化进程下,中国家庭模式的转变和普通话的影响力的升级在亲属称谓上的体现有方言亲属称谓逐渐被同化等。
从语言运用层面对方言亲属称谓的特殊情况展开分析的文章也不在少数,这类研究地域特色鲜明,如明黎娟的 《腾冲方言亲属称谓女称男化的地理分布和同音冲突解决对策》中重点阐述了腾冲地区女称男化的现象,以及当地女称男化产生同音冲突后使用变调和前加修饰成分来解除冲突的策略。如张莉的《神池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及泛化》举出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关系称谓的情况,得出泛亲属称谓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体现了当地神池人的亲和观念。再如唐七元、周丽娜的《雷州话亲属称谓中“同名异实”与“同实异名”现象之浅析》中列表举出雷州方言亲属称谓词中两种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有四点:一是不同历史层次的遗留;二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三是周边语言的影响;四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影响。语用角度考察方言亲属称谓词是方言亲属称谓研究发展深入后的必然趋势。这类文章内容多涉及亲属称谓在语言运用中的变化和特殊现象如背称面称的变化、从他称谓研究、亲属称谓的泛化等。
以上是近年来国内在方言亲属称谓上一些研究方向和动态,大致可以概括为六类。其中研究最为成熟的是某地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这类研究起步早、文章多、内容广,但仍有较广阔的研究空间,每个地方方言亲属称谓研究的程度不同,有些地方已经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有些地方仍是一片空白,相比较而言,南方方言复杂可以更加深入挖掘其规律和特点,如安徽省铜陵地区方言资源丰富,这里是江淮官话、吴方言交叉的重要地带,其亲属称谓也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前人也有论文从语言变化、语言渗透等方面有所论述,该地的亲属称谓研究方兴未艾。其次是其他语言学的研究包含或涉及亲属称谓的文章也异军突起数量增多,亲属称谓是汉语词汇中的重要一支,其研究成果有助于其他研究的深入。剩下的有关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是从不同维度展开的如文化内涵、语用特点等,这些后起之秀也充实了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总之,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即从本体转向关系,从共时转向历时,研究方法也从单一转向多样,研究主题也逐渐丰富。但各地之间的研究仍有差距,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有待解决,如收集描写阶段的文献的可靠性和实地调查时被调查人的语料的准确性,这些都未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国内方言考察多注重语音环节,词汇和语法方面还较为薄弱,方言亲属称谓研究不仅能推动方言词汇研究的发展,还可以从侧面佐证某些方言的源流关系,从词汇的角度丰富了结论。亲属称谓作为社会人日常语言中必不可少部分,其研究的前景还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