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洲 张玲霞²
(1.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 333403;2.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 333001)
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陶瓷艺术与其他的艺术不同,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效果,以及特定的创作环境、系统的陶瓷理论和专门的陶瓷批评,创作、理论和批评共同构建了陶瓷艺术的生态环境。在当下的陶瓷艺术品市场,有不少以中国建筑为绘画题材的陶瓷艺术作品,因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以马头墙为元素的瓷绘创作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马头墙是古徽州建筑中的常用样式,也是构成江南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符号,直到今天,仍然在许多徽派传统民居中得到完整保留,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而广泛地运用于传统建筑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中,这其中即包括陶瓷绘画艺术。马头墙元素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灵感源泉之一而被广泛运用于陶瓷绘画当中,其创作实践意义和理论批评价值均不容小觑,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生动地描述了古徽州建筑的基本特色,其中马头墙作为古徽州建筑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元素,缺之不可。马头墙并非古徽州所独有,在皖、赣、浙、闽交界地带普遍分布,当然,这些地方都受到了徽州文化的深厚影响,并且被徽商带到了全国各地,成为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之一。
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思想造就了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其建筑木质结构的特点催生了防火墙的建造,而马头墙的产生即源于防火的需要,因而马头墙又称为防火墙或封火墙,它指的是位于房屋顶端高出两边墙面的墙垣部分,如同建筑高昂的马头,故而得名。马头墙的建造能够有效防止火灾的蔓延,使灾不越五家而止。
马头墙不仅具有防火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防风功能,防止屋面瓦片被时常刮起的大风吹落。而除了强大的防火和防风的显著功能以外,在夏季,它可以阻挡烈日炙烤,产生隔热功效,在冬季它可以抵御风霜侵袭,具有保温功能,还能够有效地排泄雨水。另外,高大的马头墙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盗贼的飞檐走壁,因此,马头墙具有非常强大的实用功能。
图1 《小巷人家》江海涛
图2 《忽有小风人未觉》林玉宇
图3 《徽州印象》汪浪
从马头墙的形态来看,古徽州建筑多四面围合高大外墙,马头墙则居于外墙顶端,高于屋脊,通常依循着屋顶的坡度走势而层层跌落,呈现出阶梯式的形态,但也有的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形态。按照阶梯的数量,马头墙可分为从一阶到五阶的样式,亦可称一叠到五叠,一般为两到三阶样式,最多的能达到五阶。五阶的马头墙有“五岳朝天”之称,多属于古徽州官员、富商回乡修建的深宅大院,马头墙设计十分讲究,错落有致、层层叠叠,使建筑外观呈现出一种回旋往复,回味无穷的节奏和韵律,并产生出更加威严雄伟的气势。正是因为马头墙的存在,具有封闭式特点的古徽州建筑才显得不单调沉闷,反而呈现出充满动感的活力。
马头墙的建筑材料与整座建筑相一致,采用青砖作为墙体,并以白灰粉刷,墙头则采用青瓦覆盖,呈现出黑白相间的外观效果,简洁明快、赏心悦目。马头墙的形制区别主要在于马头,或称座头,也即朝外的墙头部分。从马头的形制上又可以将马头墙分为印斗式、朝笏式、坐吻式和鹊尾式四大类型,各具特色。 马头墙是明清徽商盛极一时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地位,在体现物质文化的同时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是民族审美观念的缩影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民族符号性和地域标志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被广泛地运用于除建筑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当中,从而使其自身价值得到不断扩展与延伸。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关注的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关注体现在各类艺术形式的普遍运用中,建筑元素在陶瓷绘画中亦较为多见。建筑元素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将其运用于陶瓷绘画中也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创作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在以马头墙为主题的瓷绘作品中,创作者需要先对马头墙的形态具有充分地认知,可以通过赴古徽州等地对徽派古建筑进行实地观察和写生来加深对马头墙的印象,在创作中依据主题需要选取适合的马头墙形态进行表现,然后再深入观察与体会马头墙赖以存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及景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马头墙元素在陶瓷绘画中进行更好地运用。
建筑元素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形式根据于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写意、写实和装饰三大类型。写意风格的陶瓷绘画在运用马头墙元素时对其形态、色彩特征进行高度的提炼和简化,采取概括性的写意语言进行描绘,形简而意至。如图1,作者采用高温颜色釉进行描绘,画面中表现了各种形态的马头墙,色彩黑白对比,在高温颜色釉材料的晕染下极具写意效果;写实风格的陶瓷绘画则在运用马头墙元素时更为细致地对马头墙的各部分运用写实性语言进行较为客观具体的描绘。如图2,作者以富有水墨性的语言客观真实地描绘出古徽州建筑,马头墙的形态客观写实,富有光影变化和层次感;装饰风格的陶瓷绘画则将马头墙元素进行点、线、面的图案化处理,以符号化的形式在画面中进行表现,具有强烈的图案性和装饰性。如图3,作者描绘了一组徽派古建筑,层层排列的马头墙富有强烈的图案装饰性效果。
建筑元素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形式应当遵循整体性的原则。一方面,在创作中不能将建筑元素看作是没有生命力的砖瓦,而应当视其为与生活、与自然紧密联系的活生生的人文元素,使其融合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当中,体现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创作理念,与其他画面元素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形式美。另一方面,在创作中,建筑物特有的形态与色彩需要与画面其他部分相和谐,不应机械呆板地将其拼凑其中,而要注意画面艺术形式的整体性。
建筑元素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形式还应当遵循构图上的灵活性原则。在具体的构图中,建筑物应当与画面的其他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图2 中的马头墙即与自然山水环境和农村生活相融合,从而将徽派建筑“天人合一”的美学精髓更好地表现出来。创作者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构图形式,马头墙可以以少量的、局部的形式出现,以营造意境取胜,也可以采用群组的形式出现,以一组甚至数组马头墙的集中描绘来形成一种气势,如图3 即是如此。
工艺性原则也是建筑元素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应当遵循的原则。建筑体现的不仅是艺术理念,还体现了传统的工艺观,自然质朴而又不失精雕细刻,因而在陶瓷绘画中表现建筑元素时也应适当地强调其精湛的工艺性特征,同时,陶瓷绘画的工艺性也是其基本特质之一,以陶瓷绘画工艺,如青花、釉上彩、釉下彩以及高温颜色釉等各种工艺技法来表现建筑形象,均能形成不同的工艺性效果,使陶瓷绘画工艺与建筑主题的视觉形式与意象融合为一。
以马头墙为元素的艺术创作在当代建筑瓷绘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一方面,从明清以来,陶瓷绘画即深受徽派文化的影响,在当代采用马头墙元素作为装饰内容实属文化血脉的一种延续,而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因为马头墙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审美价值。而深刻领会这两个方面,对以马头墙主题为例的当代建筑瓷绘批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审美形态价值。马头墙具有简洁美观的外部造型轮廓,它不仅是一种建筑要素,更是一种建筑装饰形式。马头墙以建筑物的中轴线为中心采取两边对称的形态,极具装饰美感,契合于追求和谐与平衡的传统审美观念,产生出一种沉稳庄严的视觉感受。将马头墙的形态运用于陶瓷绘画当中时,成为画面形态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写意性表达以一种线性之美,使画面更具流动性和节奏感,而工笔性表达则有一番精雕细琢的装饰韵味,极具形式美感,增添了画面的装饰性视觉效果。
其次,审美色彩价值。马头墙主要呈现出黑色、白色以及灰色调,色彩非常简洁,对比强烈,与中国水墨画的色彩特征非常贴近。将马头墙的色彩特点运用于陶瓷绘画当中时,画面中黑白色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等其他景观形成强烈的反差,使画面变得更具古朴淳厚的年代感,给人以一种平静安宁的视觉感受。同时,马头墙黑白相间的色彩如同水墨浑洒,使画面增添了一种水墨意象之美,并契合于中国传统美学朴素平淡的色彩观。另外,与界画元素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相比,马头墙黑白的色彩与宫廷建筑元素金碧辉煌的色彩感受完全不同,显示出一种自然质朴的民居特色。
第三,审美寓意价值。马头墙虽然最初只是作为防火墙,但是其居于建筑高处的位置以及能工巧匠不断对其外形美观的修饰,使其具有了类似于高高在上的马头的形态特征,并由此而获得了美好吉祥的审美寓意。“马”自古以来即被视作吉祥之物,马头墙涵盖了马到成功之寓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宗族昂首奋进的美好期盼与祝愿。陶瓷绘画中运用马头墙元素,将马头墙的美好寓意蕴含于画面之中,使画面具有吉祥美好的意蕴。
最后,审美文化价值。马头墙是中国独有的建筑样式,它体现的不仅是地域审美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元素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性、人文性、民俗性审美文化特色。马头墙运用于陶瓷绘画创作当中,是传统文化遗产运用于当代艺术的有效途径之一。马头墙以陶瓷绘画为载体,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艺术家在陶瓷绘画中对马头墙进行创造性运用则又是对文化遗产的当代发展。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当代的陶瓷艺术具有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而当代建筑主题陶瓷绘画正是基于此来表现中国积淀深厚的建筑文化的。本文以中国古徽州传统建筑的标志性样式——马头墙为研究的切入口,通过研究马头墙在当代建筑瓷绘中的运用,探索其审美价值与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启发来探寻当代建筑主题瓷绘批评的视角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