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容
在古代,一把紫砂壶造型的诞生靠着艺人们的口耳相传,就这样紫砂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在历代紫砂从业者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紫砂已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在紫砂这个大家庭里,绘画、雕塑、金石篆刻等等竞相融合,对于形体的探索一日一刻都没有停歇,好的紫砂壶讲究茶壶各个部分结构的平衡,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新的造型,新的创意不断涌现。作品“玉兔壶”从形态、神态、两个方面来进行创作性构思,在这个过程中融入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些特征,兼具有传统民俗风味 和当代形体创造的新意。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作品“玉兔壶”的造型轮廓依然遵循传统紫砂壶的基本结构,并没有从根本加以改变,壶上装饰性造型主要集中在壶钮以及壶把的塑造上,装饰优美细腻、线条流畅简约,气韵内生,让整件作品造型更加优美,以全新的设计语言保留了传统气息,衍生出新的变化。
玉兔又称为月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内容,通常被认为是生活在月亮上的兔子。这一点在东亚的很多民族文化中都有所体现,所以月兔实际上是跟月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玉兔壶》
有关月亮的传说由来已久,这些传说基本是由嫦娥奔月这个母体衍变而来,嫦娥的形象也由蟾蜍、玉兔,最后定型为绝代佳丽。这种变化与历史文化的变迁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人文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完善结合的一个范例。将传说故事中的形象引入紫砂壶造型的创作,首先就要对这些传说具有非常客观的了解,总结其特征。由于历史文化传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形态表征,所以提炼某一种表征,即对应某一种形态,或是进行艺术化的加工,舍弃其中矛盾的部分,而只挑选其中最为核心的特点。对于作品“玉兔壶”来说,便要紧扣“月亮”与“玉兔”这两个最为明显的表征,将其融入紫砂壶的结构之中并构建两者的联系。
设计的灵魂在于主题的确立,在作品“玉兔壶”上,“月亮”与“玉兔”两者构成了最为直观的形体特征,壶身被塑造成了半月形态,光洁圆润,符合民间对于月亮的想象,而玉兔则处于依附从属的位置,在这里创造性的塑造成壶把,并且在塑造这个形象的过程中还加入了神话传说才有的艺术化加工,将“彩云追月”的如意纹样雕琢其上,这样一来,半月形的壶身搭配倒把,就如同玉兔穿越云彩临空跳跃,既符合了神话传说,又给予了合理生动的具体想象,令人感受到充分的形体认同。并且壶把上的局部装饰形象也并非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根据人观赏事物的视觉习惯,塑造了彩云飘飘的壶钮,由中心扩展到局部,壶钮与壶把的形象相互映照,彼此呼应,让玉兔的动感更加符合实际,塑造了合理的空间感,而空间既然合理了,那么形体的逻辑也就顺理成章的构建而成了。
作品“玉兔壶”的整体轮廓并不复杂,需要运用到的技艺技巧亦不繁复,其制作的要点在于,新的装饰形象与传统紫砂壶结构、气度的相互融合,这种设计思想既含有复古的文化遗韵,又带有创新开拓的新时代思维,将传统和创新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用一种整体塑造的逻辑,来平衡形体、装饰以及文化内涵之间的比重,用尽量简洁的线条和塑造和表达,使整件作品显得凝练,生动,有气度。
无论是如钩的弯月,还是银盘似的满月,无不启人以瑰丽神奇,对于境界迷离的想象夹杂着人类的浪费,也为艺术装饰留足了空间,装饰造型的创作有时候展现的并不仅仅是形体本身,而是想象的集合,更多文化的蔓延,这样的创作才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去热爱,紫砂文化不断的发展,思维前行的脚步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