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元
磐安地处“浙江之心”,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0.95%,森林旅游资源单体达412个,其中优良级172个,集原真山水、地质奇观、浪漫花海、古村古迹和奇特民俗于一身,生态资源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坚信理念 厚植优势
擦亮森林休闲养生的资源底色
2003年和2006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先后两次视察磐安,并指出:“磐安的生态富县战略提得很明确、很响亮。生态是可以富县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在深刻的感悟和实践中,磐安加大了“生态富县”战略的实施力度。
弘扬生态文明。磐安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发展之路,全面提高爱绿、护绿、增绿的积极性,使绿色成为磐安最鲜明的底色,使生态成为磐安最突出的优势。在山靠山,靠的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從“砍树”变成“看树”,从“卖木头”变成“卖生态”和“卖景观”。
提升资源总量。以森林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磐安行动、“一村万树”工程、义务植树等为载体,2015年以来,累计造林更新1.87万亩,建设彩色健康森林1.32万亩,培育大径材基地6215亩,栽植银杏、樱花、黄山栾树等珍贵彩色树种100余万株,建成省市森林村庄60个、县级森林村庄94个。
构建保护屏障。以四江源头、自然保护地和古树名木为重点,建设生态公益林93.3万亩,落界天然林13万亩,建档保护古树名木5581株,建成古树公园62个,3万多林农获得生态补偿,常年有165名护林员在巡山护林。同时,以“平安林区”为总抓手,大力构建“群防群治、专项专治、群专结合、综合治理”的防灾减灾体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和资源底线。
抢抓机遇 先行试点
打通森林休闲养生的建设通道
2014年,浙江出台《关于加快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的意见》,磐安抢抓机遇,于2015年成功入列“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
加强顶层设计。磐安把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提升为“一号产业”,成立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以2020年“游客超千万,收入超百亿”为目标,以“进森林氧吧、赏森林美景、品森林美食、浴森林文化”为主线,从顶层加以谋划、部署和推动,促进各类要素向森林休闲养生建设集聚,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行的良好格局。
谋篇全域布局。按照“全域成景、全域旅游、全域养生”的发展思路,委托浙江农林大学编制了《磐安县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规划(2015—2025》,以打造“江南生态养生源”和“长三角知名森林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 “一心三镇、两区五片、两廊十道”进行空间布局,全域串连森林特色小镇、森林景区、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和森林古道,着力培育生态景观游、康体养生游、古村文化游、养老民宿游等旅游产品。
强化政策扶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指导意见》,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资源、规划、项目、资金等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坚持招商韧劲。按照“出去找、拉进来”的思路,推项目、找线索、谈意向、促落地,引进了山海协作磐普产业园、大爱城农林景区、高姥山旅游度假区、玉岭山居等大批森林休闲养生项目。2019年,又推进了环白云山旅游、皇城湖休闲旅游综合体和盘山国际旅游综合体等10多个重大招商开发项目。
以创带建 融合发展
促进森林休闲养生的华丽蝶变
2017年,磐安被成功命名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在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级森林城市、大盘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及许多省级创建中,也频获硕果,掀起一场创建风暴和绿色革命。
打造森林特色小镇。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计划投资76.7亿元,现已启动“浙八味”市场提升、中医药养生园、中医药产业园、中医药特色街区、萧统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依托玉山古茶场,重点建设小镇客厅和功能区块,努力打造“一带一路”茶文化基地。尖山森林旅游休闲小镇通过景区提升、古道修复及森林人家培育,成为上海、江苏等地市民优选的休闲度假和疗养养老基地。南孔厥里森林旅游休闲养生小镇,重点围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杜鹃谷及儒学中心加以提升,打造重磅森林休闲养生旅游地。特别是灵江源森林公园,2018年开发高空玻璃桥,迅速成为旅游旺地,金华市主要领导在全国人代会上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2019年又开发天空玻璃县廊,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打造多姿植物景观。重点打造“五谷丰登”主题景观。龙头项目樱花谷,已投入资金6800万元,种植染井吉野、阳光、松月、郁金等60多个品种8万多棵樱花,樱花公园、野樱谷、樱花村及相关节点建设顺利推进。杜鹃谷核心区面积达2000多亩,原产华顶杜鹃、云锦杜鹃、映山红、丁香杜鹃等10多个品种,通过杜鹃抚育、品种引进及设施建设,春季山花浪漫、游客不断。银杏谷依托集中连片的2000多亩银杏林,加强管护补植,修建休闲设施,已成为磐安重要的赏秋胜地。玫瑰谷以“磐安花心”为总体定位,引种英国公司培育的800余个品种10万多株欧月玫瑰,成为浙江省摄影基地和浙江省诗歌创作基地。芍药谷通过培育管理,如今也是一片醉人花海。
打造美丽示范乡村。全面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宜行、宜游、宜居”为切入点,以“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养生药乡线”精品生态游线为重点,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美丽森林、美丽田园、美丽河流、美丽庭院和美丽公路建设,建成“十美村”160个、A级以上景区村100多个、美丽庭院近1万个。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首批“中国森林氧吧”,同时获得浙江最美森林、浙江十大古树、浙江十大风情古道、浙江十大名山公园、浙江十大秀峰、浙江十大秀谷、浙江十大最具特色湿地、浙江最美银杏村落、浙江最美赏花胜地等称号。
打造经典森林古道。以52条古道为基底,委托编制了《磐安县森林古道保护利用规划》,按照“一道一主题、一道一风景”的原则,重点打造十里红枫官道、大盘山千年古道、三州茶马古道、桂川儒仙古道、西华岭炼火古道、仁川红军古道、九双龙庵古道、白云山银杏古道、乌岩岭杜鹃古道和东川香榧古道。同时要打造一个森林古道集群环和一条国家登山步道。
打造集聚森林人家。重点打造乌石人家、沪上人家、灵江源人家、白云山人家等森林人家集聚区,推出“磐安山居、共享农屋”品牌。现已发展农家乐691家,共享农屋1060户,床位1.6万张,从业人员1万人,直接营业收入达2.64亿元。
打造產业融合平台。积极探索“森林+”发展模式,促进森林休闲养生产业与多行多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森林+物产”,以香榧、油茶、茶叶、香菇、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为龙头,壮大林下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名优特产的旅游市场份额。“森林+金融”,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流转林地16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6.6亿元,为森林休闲养生建设提供资源和金融支持。“森林+医学”,与浙江医院合作开展“森林浴”研究,用科学证明了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森林+文化”,深入挖掘茶文化、中药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乡愁文化和影视文化,发挥森林康养与文化的互促共进作用。“森林+体育”,举办了浙江省生态运动会、“中国·磐安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等许多特色赛事。
精心策划 大力营销
扩大森林休闲养生的叠加效应
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13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2亿元,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71%和147.2%,提早两年完成了“游客超千万,收入超百亿”的目标。
突出活动营销。磐安共筹办2届浙江省森林旅游节、5届浙江省森林休闲养生节和7届杜鹃花节。2015年以来,还筹办樱花节、芍药花节、银杏节、古道毅行、中国中药材博览会、专项推介会等其他节会活动60多次。
突出传媒营销。充分发挥互联网、融媒体在宣传营销中的重要作用。如2018年12月30日,《身心两安·自在磐安》巨幅宣传照片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宣传磐安旅游,展示了磐安的风采;“中国·磐安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被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台、凤凰卫视、浙江卫视和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网站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