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

2019-07-16 10:18黄献章
浙江林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梯田公园生态

黄献章

云和梯田地处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瓯江源头,位于浙南山地丘陵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瓯江上游良好的资源环境本底和区位优势,生态区位重要,于2010年12月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设立省级湿地公园,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拥有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景观资源体量大,美誉度和知名度高,湿地景观和农耕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拥有万亩千层、千米落差、千年历史和“中国最美梯田”之称,具有面积广、体量大、落差高、层次密、线条好、动感强、形状美、景色优、历史久、四季分明、湿地类型多样、独一无二、无可复制等特点,是国家4A级旅游景區,被摄影界誉为“中国最美梯田”,获评“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中国美丽田园”,并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和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林地面积1197.8公顷,湿地面积875.3公顷,湿地率39.9%,作为千年大地粮仓,是现代坡耕地治理、利用的典范。园区以梯田景观群为主,拥有稻田、沼泽、河流等湿地类型,由梯田与森林、村庄相嵌组成,构成“山、水、林、田、村”和谐共生、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呈现“森林—梯田—村庄—河流”的垂直特性,构建了青山常在、清水长流、人居和谐、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采取严格措施,保护与建设农业生态。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对水源林进行了保护,实施严格的管护机制;对上游宜林地进行植被恢复,提高上游植被截留雨水能力,减少雨季洪水,提高林地水源涵养功能,保障区域水资源的稳定供给;保护梯田引水沟渠,定期巡护检查,使之满足引水保水条件;保护田块蓄水功能,防止鳝鱼、泥鳅打洞钻孔,穿通田埂造成水渗漏。

保持生态完整性,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在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云和县本着生态优先、注重保护的精神,完好地保持了湿地资源的原生态和梯田景观的完整性,湿地植被类型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被型6个、湿地植被群系20个、湿地维管束植物446种、非湿地植物15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水杉、南方红豆杉、苏铁、钟萼木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凹叶厚朴、短萼黄连、野大豆、明党参等33种,蓝果树、浙江雪胆、云和少穗竹等珍稀、濒危、特有、新记录植物17种,CITES附录植物22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27种;有湿地脊椎动物106种,陆生野生动物14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黄腹角雉、黑麂2种;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虎纹蛙、鸳鸯、中华鬣羚等23种,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有32种;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枫香、苦槠、甜槠等挂牌保护古树名木375株。

自2014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以来,云和县完成了湿地公园内部湿地类型和动植物资源调查,摸清了家底;对保护树种进行调查甄别,进行了挂牌保护;开展水生植物园试点建设,增加了湿地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恢复湿地植被群落,提升了湿地的景观风貌,增强了湿地的游赏功能;对园内503亩杜鹃花海实施了补植造林、定株抚育恢复,补植杜鹃等苗木3.91万株;开展了湿地动植物监测活动,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湿地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合理治理污染,共享绿色生活。在污染治理方面,园内生活废水通过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污水处理设施,截污纳管综合治理;生态旅游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通过专人进行清理运输。此外,园内还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进绿色生态种植。湿地公园以争创风景优美、饮水干净、垃圾分类、厕所卫生、科学施肥、农药控制、塑料回收、参与环保的活动为载体,把公园环境保护与改善公园内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

地域文化魅力四射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文化资源多样,内涵丰富,梯田文化与畲族文化、银矿文化、生态文化互相融合、共生共荣,形成了魅力四射的地域文化。

梯田文化——天人合一的追求。梯田文化以梯田为载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最为广泛的农耕文化类型。在每年的云和梯田开犁节中,约定俗成的一整套祭祀仪式被完整地留存至今,祭祀场面隆重,表演多较自由,集祭神与娱人于一体,具体活动内容包括祭神田、分红肉、犒耕牛、对山歌、认亲娘等古老习俗,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民俗文化的缩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节日通过农事操作、祭神赛歌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山区农民在劳动生产中的习俗,体现了林农们崇尚自然、追求人和万物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内涵。

畲族文化——民族特色的体现。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是云和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畲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民族风情。畲民从饮食到服饰,从日常劳作到过年过节,从山歌对唱、民族舞蹈到婚嫁习俗等,都保持着浓郁纯厚的风俗习惯,也深受梯田文化的影响。

银矿文化——历史留下的“宝藏”。对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来说,梯田湿地的发展与银矿文化关系紧密。公园内银矿资源丰富,是银矿文化的发祥地。明王朝时期朝廷就在此开矿炼银,并在邻近黄家畲村设立银官局,当地银矿开采业的兴起带来了人口的增加,为满足吃饭及炼银需要,梯田规模不断扩大。云和银矿遗址现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园内仍留有银官桥、七星墩冶炼遗址等与明代银矿开采相关的史迹文物。银冶炼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当年采矿辟田的故事,仍在当地传诵,成为银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历史留给当地人的珍贵“宝藏”。

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的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如广为流传的畲乡习俗“樟树亲娘”,畲童认古樟树为亲娘,寓意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传递着畲民“生态至上   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根据森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以及梯田的净化水质生态功能而设置的“山林—村舍—梯田—河流”整体环境格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利用已开挖的遗弃银矿改造为梯田,是受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样板。

生态产业蒸蒸日上

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随着湿地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云和梯田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云和梯田湿地公园以其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江南独特、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悠久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其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和迷人的风光在很多游客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逐渐成为了华东地区游客优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打造自主品牌,发展生态经济。浙江云和梯田农业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立了农产品开发公司,依托“云和梯田”催生出高山五彩稻米、五彩纯酿酒、高山茶叶等30多类农旅产品,打造了统一的自主品牌,为云和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云和梯田“湿地保护+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的模式也有效推动了全县域经济的快速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梯田公园生态
甘肃梯田
水天一色梯田美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在公园里玩
龙脊梯田
开车去公园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