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喆元
“冲呀!砂锅窗口前已经排满了人啦,不跑就吃不到啦!”“加油!终点就在眼前!”几个身影向着同一个方向绝尘而去,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随着上午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前一秒还十分安静的校园瞬间沸腾起来。
在附中,同学们中午、晚上一般都在食堂吃饭。我们的食堂并不大,只有跑得快的同学才不会遭遇排队等待半个多小时才打到饭的“悲剧”。于是出现了全校性的、一日两次的“运动项目”———“跑饭”!
上午第四节课的最后五分钟,急于吃饭的同学就开始整理“行装”啦!瞧,我的同桌迅速将饭卡塞进裤子口袋,悄悄背上书包,左手手指轻轻地敲着桌面,时不时回头看看墙上走得不紧不慢的挂钟。
离下课只剩下一分钟了,越来越多的同学跃跃欲试,双脚蹬地蓄积着力量,颇有百米赛跑的架势。原本安静有序的教室里出现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书本胡乱摞在一起,一把把椅子迫不及待挣扎着挪动着,“吱吱呀呀”地似乎在抱怨与课桌的距离太近。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门口,仿佛想用意念把門打开,方便自己“跑饭”。这气氛也影响到了老师,他只能无奈地合上书,嘱咐同学们一定要等到铃声响起才能出教室。
“五、四、三、二、一!”随着班里一位“积极分子”的倒计时口令,气氛越来越紧张。终于如离弦之箭,几位同学“咻”地飞出了教室,朝着食堂奔去。其他人不甘示弱,紧随其后。此时,“跑饭”迎来了高峰:从各个教室拥出来的人瞬间占领了景行楼、知行楼、洁行楼、敏行楼和图书馆等各座大楼的通道。那场面,比马拉松赛场还壮观,比游行示威更有气势!每个同学都怀着人类最朴素的想法:我要吃饭!
仅半分钟,冲锋陷阵的洪流中就诞生了短跑冠军!这不,最激动人心的呐喊声再次传来:“大家冲呀!不跑就要排队啦!”
每个人的跑步速度不同,免不了有人会被甩到“跑饭”大军的后面。渐渐地,我们班产生了一个新流派———佛系吃饭派。他们因为跑步速度慢,所以在“跑饭”大军中没有优势,所以改变了策略:下课后不急着“跑饭”,而是留在教室里做作业,等到接近12点时再慢悠悠地走着去食堂。这样不仅时间不紧张,到了食堂也几乎不用排队,还顺便把作业都完成了大半,何乐而不为呢?凭着这些优势,这一流派在学校里迅速崛起,就连有些跑得很快的同学也赞同这一方法,这个流派得以渐渐壮大。
这,便是附中的“跑饭”,校园里每日最壮观的“运动”,没有之一。
教师点评
对于住校生而言,没有比“跑饭”更能引起共鸣的了。小作者通过描写附中“跑饭”的场景,从下课铃响前的蠢蠢欲动,到途中的千军万马的架势,再到食堂饭菜窗口前的长龙以及胜利者的呐喊,每处细节都具体形象,深入人心。紧张的气氛中散发着可爱的青春气息和轻松愉快的思考。
(高良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