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军 杨有宗 何曦悦
城市建设改变了街道模样、商铺房租连年涨、大型购物中心挤占生存空间、外卖平台抢走生意……在一轮轮冲击下,近几年,承载着无数上海人记忆的“特色小店”经历了“生存危机”。作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重要抓手,上海提出了支持特色小店发展的10条举措。
精致优雅,抑或烟火气缭绕的街边小店小铺,也是这座国际大都市不变的“乡愁”。“抢救”街边小店,这在擦亮上海购物品牌的同时,也让上海成为一个更有人情、更有温度、更有底蕴的城市。
气质“网红”小店
装扮上海的优雅
法国梧桐、花园洋房,阳光透过树叶散落在街道,午后漫步在淮海路可以尽情感受这里的宁静和柔美,城市的喧嚣和吵闹被这里的优雅和闲适融化。
整排的霓虹灯装饰、时髦而又干练的设计……走进位于武康大楼一层的老麦咖啡馆,会被这里浓浓的工业复古风所吸引。
呷一口咖啡,轻轻放下咖啡杯,今年74岁的赵慧兰告诉记者,自从这家小店去年开业后,她几乎每个月都会在这里和老友相聚一次。“这儿已经是朋友们的固定聚会场所。”
老麦咖啡被网友称为上海“网红”咖啡店的“鼻祖”。2016年年底,老麦咖啡桃江路老店的闭店引来一片惋惜。两年后,这家承载着上海人记忆的小店在武康大楼重新开业。
从美食到生活,从古典到时尚,无小店不上海。
各类特色美食餐厅是上海海派特色小店的“排头兵”。这类小店以少油烟的轻餐饮为主,盛产“网红”店——从肇周路耳光馄饨、思南路阿娘面馆等老牌“网红”,到东湖路皮爷咖啡等新兴“网红”,都吸引大批食客前来打卡就餐。
零售类小店则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时尚潮流。长宁区“Uptown”“小路”等黑胶唱片店、“远见书屋”“正洋图书”等蕴含情怀的书店,受到文艺爱好者追捧;徐汇区衡山和集汇聚书刊、家居用品、设计师作品,定期举办沙龙论坛,俨然成为街区“会客厅”。
在这座有气质的城市,手工定制西装、旗袍、婚纱的特色小店,装扮了上海的优雅和精致。在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上海古北,藏着不少这样的小店,“TI AMO”婚纱定制店的店主表示:“手工定制婚纱都是最新潮流,租赁价格很实惠,非常符合上海新娘既精致又精明的特点,顾客络绎不绝,还有不少老外。”
小店不小,它们已融入上海市民生活。上海市商务委商贸处处长孔福安介绍,目前上海约有47.5万个商业网点,90%为小网点。分布在上海市67条特色商业街区和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上的小店约有9400多家。在各类上海特色小店中,餐饮类约占37%,零售类约占31%,居民服务类约占12%。
不能只有“巨无霸”
也要给小店留空间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简·雅各布斯曾这样描绘她心目中的城市:“早上,雜货店的店主打开窗户……中午,裁缝打开窗给花草浇水,爱尔兰人在白马威士忌酒馆里晃荡……城市里到处是短的、七拐八扭的街道,人们能享受到拐弯的空间感乐趣。”特色小店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今年上海市两会前夕,一篇题为《抢救上海小店》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流传,这篇文章提到威海路一家小店因房租上涨而关门歇业,引发社会各界对小店处境的忧虑和思考。成本高、竞争激烈、不合规范成为威胁小店生存的“三座大山”。
一是房租成本高企。部分店主表示,房租是造成生存压力的主要来源。一家咖啡店负责人赵女士说,他们所租用的80平方米的沿街商铺,费用比国内二线城市贵一到两倍,再加上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二是市场竞争激烈。许多特色小店长期处在盈亏平衡点,稍有经营波动,就容易导致亏损。由于规模效应等原因,在和大型购物中心、连锁商店竞争时,小店有被碾压的态势。电商平台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也分流了街边特色小店的消费人群,导致一些竞争力不强的特色小店客流减少,经营陷入困境。
上海市民宫丽萍是一个逛街达人,她说,原本每天中午都是她逛街消费的高峰期,随着即时配送不断完善,中午去餐饮小店、服装小店的次数在减少。“咖啡配送越来越快,体验更好,越来越不想出门。”
三是缺乏制度性安排。一些特色小店存在证照不全、安全隐患等问题,相关部门和街道在加大市容整治和执法力度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简单取缔关门了事的情况,致使一批特色小店被迫撤离或关闭。
今年3月,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街面招牌设计在网络上引起议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俭认为:“店招店牌应该注重生活性、文化性和艺术性,能否通过店招店牌塑造街道的识别性是我们未来需要思考的。”
对上海来说,大商场、大马路虽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必需品”,但特色小店则是城市的味道所在。上海市人大代表童丽萍认为,上海在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兼顾老百姓对人文生活的需求,将上海打造成一个有温度的、有底蕴的城市。“上海不能只有‘巨无霸,还要给这些小店留下生存空间。”
保护好特色小店
政府要做“加减法”
有着百年历史的上海老街愚园路,曾是众多名人大家汇集之地,如今,这条历经时光洗礼的街道,在老店铺中发掘出新生机。
每到饭点,位于愚园路公共市集的“山东水饺”饭馆总是一桌难求,这家经营传统食品的餐饮店如今升级为一家“网红”小店。“饺子用料足,老板人实在,吃出了家里的感觉。”在上海工作的山东人张海林说。
老板于腾介绍,去年12月,夫妇二人从原先愚园路1112弄9平方米的小店,搬进了愚园路公共市集,地方宽敞了,施展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随着愚园公共市集今年上半年开业,一批像“山东水饺”一样的小店焕发了生机,在保持街区整洁有序的同时,也为上海这座城市留存了独有的烟火气息与精致生活。
“赵师傅做衣服非常尊重顾客的要求,还总能根据当下潮流更新款式。”家住愚园路的吴阿姨说,十七年前,小赵裁缝铺在这里开店了,他们全家人从那时起就成为店铺的常客。
小赵裁缝铺店主赵云彪师傅的手艺不仅深受本地居民信赖,还常常吸引外国友人、知名演员前来定制服装。热爱二次元的年轻人,也会慕名而来找赵师傅定制cosplay的服装。“我以前没有做过这种衣服,就拿着他们提供的照片细细琢磨,研究布料怎么裁剪才能做出这种效果。”赵师傅对于细节的追求,积累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客。
不过在搬来愚园路公共市集前,赵师傅一家就住在店铺里,吃住和工作不分家,白天用来裁剪熨烫的工作台,晚上铺上褥子就成了赵师傅睡觉的床铺。
公共市集开张后,对入驻的老手艺人不收房租,赵师傅有了一个明亮的店面,也不用再过工作台上睡觉、客人影响休息的局促生活了。白天在公共市集的店面清爽工作,晚上回家也能清净放松,赵师傅说自己的心情都变好了。
保护海派特色小店,上海在行动。《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保护海派文化特色小店,着力打造展现工匠精神、凸显前店后厂、融合本土生活场景的特色主题街道,支持举办“世界逛马路日”等主题活动。
对于部分小店反映的房租成本高的问题,上海支持特色小店发展的10条举措提到,用好国有网点资源,降低特色小店经营成本。积极引导国有企业集团、产业园区、街镇政府等持有的商业网点资源通过租金减免等方式扶持特色小店发展;发挥财政政策作用,适度扶持特色小店发展。鼓励各区结合各自实际,对特色小店和海派特色主题街区发展给予财政政策扶持。
“应辨证看待特色小店经营成本高的问题。”上海市长宁区商务委主任杨东升认为,对于明显公益属性的特色小店,应当给予政策扶持,但对于一些市场化的特色小店来说,应当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考验。
“应该做好政策和政策的衔接,政府如何服务特色小店,让他们生存得更好,这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上海普陀区长寿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平表示。
上海市城管局局长徐志虎表示,保护特色小店发展,应兼顾规划的刚性和管理的弹性。上海支持特色小店发展的10条举措提到,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为大规划打好“小补丁”。
支持特色小店发展的10条举措还包括:针对特色小店比较集中的重点海派特色主题街区,编制发展规划,发布业态导则,为特色小店合规发展奠定基础;允许各区重点海派特色主题街区内的咖啡馆、酒吧、轻食餐厅等沿街店铺开展“外摆位”“跨门经营”试点,制定发布管理指引,实施精细化管理。
“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上海市黄浦区商务委主任金韶靖表示,黄浦区经济密度高,应根据每個商业街区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哪些区域、哪些时间段可以外摆经营。”
保护特色小店,政府在做“加法”的同时,也应做好“减法”。“要克制政府的行政冲动,不着急,慢慢来,希望留住这条小马路的烟火味、人情味和文化味。”地处风貌保护核心区的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树杰说。
海纳百川,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无小店不上海,特色小店展现着上海的城市记忆和人文情怀。在上海商业的大规划中,特色小店的谋篇布局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