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高新区规划图(图/泸溪高新区官网)
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泸溪高新区”),群山环抱,一条小河在春日的阳光里轻轻地流淌着。
走在泸溪高新区内,如果不是标准化的现代化厂房和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很容易让人产生进入公园的错觉。
这个办在大山里的高新区,交出的成绩单十分瞩目:“氮气雾化铝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区内企业发起制定;微细球形铝粉及下游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等20多个国家;10多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8年被湖南省发展改革委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泸溪县是全国最早生产微细球形铝粉的地方,泸溪高新区是以铝系列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氮气雾化铝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由区内企业发起制定。
“抢占了先机,就掌握了行业话语权。韩国的三星电子、现代汽车都是我们的客户。”湖南金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代水介绍,公司生产的微细球形铝粉、铝基合金复合粉体材料、新型功能性金属粉体属国家支持的高性能金属新材料产业,在全国微细球形铝粉市场上一直是领跑者。
除了球形铝粉,泸溪高新区内企业生产的其他新材料产品同样大放异彩。
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使用了42万吨含钒高端精品钢材。提供钢材的宝钢、华菱钢铁等知名企业,长期从湖南众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鑫新材”)采购钒氮合金,用于制造含钒高端精品钢材。
“这一世界奇迹有我们泸溪元素。”众鑫新材董事长张春雨自豪地说,钒氮合金是优良的炼钢添加剂,能显著提高并改善钢材的强度、韧性等机械性能和焊接性能,降低炼钢生产成本。公司产品还广泛出口到欧洲、大洋洲和东南亚,2018年实现出口额760万美元。
目前,泸溪高新区内已聚集了微细球形铝粉、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铝基合金复合粉体材料、功能性涂料和纳米级材料、电解铬、钒氮合金、铝型材等七大新材料生产企业。其中,微细球形铝粉及下游产品占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
泸溪高新区一角(图/红网)
泸溪高新区的前身是泸溪工业集中区。20世纪80年代中科院的一个微细铝粉中试项目落户泸溪,建成全国第一条年产量200吨的生产线。
正是这条生产线为泸溪县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奠定了基础。一批本土新材料公司相继成立。学化工出身的刘海洋担任湖南金马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开始了创业生涯。“微细铝粉是一种基础原材料,主要用于军工产品。”刘海洋介绍,当时公司虽多,但生产工艺陈旧,产品质量不高。
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市场变化影响,2006年左右,泸溪工业集中区内的新材料生产企业一度陷入困境。
是关还是转?站在十字路口,泸溪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关停一批生产量少、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大力发展铝系列精深加工、新金属材料等高新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引导资金专项计划”,设立“科技兴县杰出贡献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科技创新企业奖”,推动企业由量变转向质变。
受益于这些政策,刘海洋进入了自主创业的新阶段:2011年,建成年产5000吨氮气雾化微细球形铝粉生产线;2012年,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以微细球形铝粉为原材料,进行新型铝基复合材料的技术研发;2014年,开工建设年生产能力2000吨的新型铝基复合材料生产线……
仅有铝粉生产还不够,产业链太短。在企业的探索下,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应运而生。铝硅合金是极好的散热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通信领域。
据介绍,日本等国的铝硅合金工艺,用的是搅拌法和渗透法,成本较高;而泸溪高新区企业采用的是合金法,成本更低廉,用途也更广泛。2018年9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湖南恒裕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恒裕科技”)参展的碳化硅铝基复合材料、碳化硅陶瓷散热片获得“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展品金奖”。仅恒裕科技一家公司,2018年生产的散热片就超过3亿片,产品主要用于电脑主机、路由器、汽车等,联想、创维、比亚迪等都是其终端客户。
在泸溪高新区,总投资3.4亿元、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第三期标准厂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泸溪高新区不仅升级了硬件设施,还推出了全方位服务:对入园项目手续报批实行全程代办,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全程代建,对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相关部门职能向园区平移,实现一个窗口服务。“这些政策和项目资金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便捷贴心的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尊重和温暖,企业进得来、坐得住,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张春雨对园区的营商环境十分满意。
有了软硬件的有力支撑,泸溪县大打“乡情牌”抓招商引资。2017年底引进的湖南泰和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数码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董事长杨昌军是土生土长的泸溪人。在泸溪县组织的一次招商活动中,他将公司在深圳的出口基地部分转移到了泸溪高新区,投资1.2亿元建成年产2000万块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投产不到半年,公司就被列入湖南省100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像杨昌军这样的能人,在园区比比皆是。目前,泸溪高新区入园企业达56家,70%以上的企业老板是本地人,带动当地群众就近转移就业1.3万人,工业总产值60多亿元,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业园区正快速崛起。(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