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锭 文/图
红色,是共和国的颜色和本色。红色文化的纪念地,是共和国红色文化的金字品牌和光荣传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又是武夷山列宁公园建园88周年。闽北苏维埃时期开辟的“列宁公园”与新中国成立后在园内建立的闽北红色文化标志性的纪念碑(亭)和纪念馆,是共和国红色文化宝库的璀璨部分,每年有10多万人次入园参观游览和开展活动。现介绍其5个经典部分,与广大读者共享。
列宁公园位处武夷山市区中心,原为崇安县城关“城隍庙”所在地。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方志敏等革命家两次率领赣东北红10军到崇安苏区作战,开创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的辉煌时期。1932年金秋时节,在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的亲切关怀下,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效仿中央苏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葛源建立列宁公园的做法,在城关的城隍庙地址开辟公园,占地50亩,取名“列宁公园”,供红军和群众作为集会、练兵、休息的场所。
1998年7月,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将列宁公园扩建,面积由原来50亩扩大到80亩,在公园大门的中央树起用白色花岗岩制作的牌坊,匾额镌刻“列宁公园”四个金字,使列宁公园变得更加宽阔、庄严、壮观,给人以特殊的感受、特殊的教育、特殊的熏陶。
如今的列宁公园,既是闽北红色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园地,又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具历史性、综合性的基地,还是目前闽浙赣中央苏区保留和提升最完好的一个列宁公园。
列宁公园内具有闽北中央苏区圣地标志的纪念碑——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120多平方米。纪念碑用花岗岩建造。碑基呈四方形,四周建有围栏和台阶,各设6层。碑座正面黑色大理石上,记述着闽北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1926年7月至1949年10月,坚持23年“红旗不倒”的辉煌历史。碑座三面围屏刻有陈毅、邓子恢、张鼎丞、叶飞等革命家的题词。碑身正面刻着朱红色大字“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亲笔题写。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91年3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列宁公园内的闽北革命烈士纪念亭,建于1982年5月,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亭阁。亭内正中竖立一块石碑,高2.2米,宽1.2米。碑的正面刻有闽北革命根据地早期献身革命的徐履峻、陈耿、徐福元、汪林兴、黄立贵、王助著名烈士的英名,背面刻着六烈士的生平简介。碑的后面建有半圆形墓冢,直径2.5米,高1.5米,安放着六烈士的忠骨。
列宁公园内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一座壮观典雅、颇具民族风格的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3840多平方米,1985年7月奠基,1987年7月建成,1988年7月开馆。纪念馆是公园内最宏伟的建筑,是南平市唯一一座全面展示闽北老区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展馆。
纪念馆门坊横梁上悬挂着革命家方毅书写的“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巨匾。整个展馆分大厅、展厅、会议厅三个部分。展厅内陈列着200多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300余幅历史图片,展示闽北革命胜迹大观。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被福建省政府授予“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革命老区项目”。
列宁公园内还有粟裕大将骨灰安放处纪念碑。1935年3月,粟裕师长率领红军挺进师进入崇安县坑口村车盆坑老区基点村,与闽北红军会师。中共崇安中心县委书记曾昭铭到车盆坑会见粟裕师长,双方商议了坚持游击战争和彼此配合等问题,闽北将抗日先遣队留在崇安苏区的五团二营编入挺进师。挺进师将马长炎率领的一个分队30多人留在闽北,编入闽北红军独立师第4团。
火红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武夷山留下足迹的粟裕大将,临终时念念不忘转战过的武夷山老区。1984年5月20日,他的夫人楚青带领一家三代人把粟裕大将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列宁公园内,实现粟裕生前将骨灰撒在战斗过的地方的遗愿,并亲手栽下一棵长青树,作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