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019-07-15 03:33张衍香
神州·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态度价值观历史

张衍香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也是历史学科发挥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初中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素养和终生发展能力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本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基本策略实现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一、备课时,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任课教师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其教学方式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二、授课中,精心创设课堂情景,把握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情由景生,创设恰当合理的课堂情景。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情景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时,就会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一段音乐、一幅图片、一个短片、几句诗词、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几句精彩的语言等等,都是创设情景的好材料,适当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时比起严肃的理论说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更容易打动人心、点燃情感的火花。如在上“民族政权的并立”一课时,采用视频《天龙八部》序幕和动画视频《澶渊之盟》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锦上添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而恰当使用多媒体,确实能够达到其他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例如在《全民族抗战》一课中,当东北沦亡后,日本侵略者把魔爪伸向华北,可以利用动态地图的方式,配以爆炸的声响,一下子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形势的危机,以及日本的侵略野心,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直观感受。

3.结合家乡文化,增强认同。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怀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任务,而家乡文化更容易让学生有认同感,而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如我们泰安:讲授孔子思想,让学生参观晒书城。讲武则天时,让学生查阅泰山封禅的资料,感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家乡也更容易让学生有认同感。

4.联系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价值观是人本主义人文情怀的体现,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和认知。如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让学生查阅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前后对比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这样,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就会更直观、更真实,情感就会更丰富。

5.营造师生心灵交流的良好氛围。我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感受,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不同的思想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对一个历史事件的看法,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他们的观点整合起来,很有可能就是对这一事件的全面准确的认识。如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学生对历史事件评价的过程也是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是师生心灵交流、情感共鸣的过程。

三、授課后注意利用活动课再现历史,注重考核评价。

1.活动课再现历史,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得到有效延伸。利用活动课可以更好地对课本的主题内容做补充,在学习了《沟通中外文化的丝绸之路》之后,我让学生排演了历史短剧“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初中生对表演的兴趣很大,学生经过准备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情景,加深了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认识,深切体会到张骞那种为国家民族利益勇于奉献的精神。

2.考核评价,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其考核评价已成为教师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落实,包括书面练习、口头练习、检查评估和思维训练等,通过训练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巩固能力中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归宿,这是一种人文意识的回归。相较于其他学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上,历史学科有自己的优势,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态度价值观历史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新历史
态度决定一切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