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做好水务执法,时代和环境对我们的水务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今后如何继续做好并提高水务执法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做好水务执法工作。
关键词:坚持 科学发展观 做好水务执法
针对近年来水务执法工作的实际,为贯彻执行好国家有关水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统一管理好水资源,依法加大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水务执法工作的水平,从而使水务执法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笔者提出几点认识与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共同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充分利用报纸、刊物、广播、宣传标语等形式,深入厂矿、车间、机关、学校、田间地头等对水利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从而使人人学法、懂法、提高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将执法工作的职责、任务、注意事项、政策法规进行公示,便于随时能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解决好严格执法与改善发展环境的关系
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把行政执法与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符合上级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协调行政执法与改善发展环境的关系,改进执法过程中不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使行政执法更加符合改善发展环境的要求,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水务执法能力和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防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自由化思潮对我们水务执法队伍的破坏和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努力提高水务执法监督人员业务知识、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等素质的同时,加强和做好政治教育及后进人员的转化工作,从塑造现代化的水务干部职工入手,大力弘扬“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爱岗敬业、奉献社会、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人人争先进,个个比贡献”的良好风气,从而使我们的水务执法成绩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首先,在行政上做到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职权,做到执法的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适用法律正确。为了保证严格执法,我们把执法队伍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抓四个方面:
1、是提高执法队伍文化素质和法律水平。
2、是提高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
3、是增加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将执法人员的照片、姓名、职务的标牌放在办公桌醒目的位置,便于群众联系和监督。
4、从严明纪律、整顿作风出发,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不得粗暴、野蛮、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严禁吸烟、喝酒,衣帽要整洁大方,待人要礼貌、周到、热情,以实际行动切实做到文明执法。
(二)在执法中做到“三勤”。在具体水政执法工作中,我们要求全体执法人员做到:
1、口勤:执法人员经常将有关法律、法规向当事人做宣传、向社会做宣传。把法律讲清楚,把道理讲透彻,使群众特别是当事人知法、懂法、守法,使违法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及其应负的法律责任,纠正错误,不再违法。
2、脚勤:执法人员在分管区域多走多看,多检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苗头及时制止,不让它继续发展。
3、脑勤:对一些已发生的严重违法、不改正错误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在“口勤”、“脚勤”无效的情况下,我们要用脑子来想办法,督促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
(三)在收费上不搞“一刀切”。行政收费是行政执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引起对方更加明确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执行。在收费工作上,我们坚决依法、依规办事,不该收的费用一分钱不收,该收费的就低不就高,对困难的企业区别情况按政策分别给予缓交、减交和免交的优惠。这对于支持企业发展经济、优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依法行政,认真查处水事案件。
1、按照《水法》和有关水利法规,及时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罚适当。
2、建立水事案件查处制度。对举报、控告、来信、来访,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进行立案登记,搞好调查研究,依法处理,并按照水事案件统计制度逐级报告。
3、做好市级河道和沟渠的确权发证工作。搞好划界、立桩、立标、登记造册、绘制图表、“三权”(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落实,从而为实施依法管理打下基础。
四、围绕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大对水污染的防治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对人类来说,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礎。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加快,工矿企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作为当前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其污染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城市供水的质量、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构成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所以我们水务执法部门在坚持节水、治污并重的同时,必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部署完善把水污染防治也纳入水行政管理的问题,在定期做好企业废污水排放检测工作的同时,依法关、停、并、转水污染严重而又无力治理的企业。建立水环境监测设施,达到以防为主、以治为铺、防治结合的目的,逐步实现水资源、水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态发展环境。
五、依法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做好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
水资源的概念,目前能为世界上多数科学家及学者所接受的普遍提法是:水资源为可以逐年恢复,且较容易被人类利用的地表、地下的淡水水源。在2009年4月20日于上海举行的第三届长江论坛上,水利部部长陈雷说,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水资源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水问题日益突出。专家预测: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水资源紧缺时代,如不采取措施,今后世界爆发冲突将很可能从争夺宝贵的水资源开始。水资源承载的能力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平衡。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广配套节水设施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针对目前各地的用水状况,必须量化责任、强化措施、实行目标管理,将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列入法制管理轨道,切实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水平。建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水价体系,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合理确定水资源费的标准,对企业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的措施和步骤,依法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竭力推动水资源费征收的顺利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 赵新华,王磊,王乐强.浅谈水保执法与水利执法的关系.山东:山东水利.2001(6)42
[2] 胡立敏,孟祥江.水行政案件非诉行政执行程序初探.山东:山东水利.2001(12)10-13
[3] 许继军,桑连海.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探讨.北京:中国水利.2010(11)13-15
作者简介:姓名:曹子森,职称:工程师, 单位:临清市水务局先锋水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