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这四个因素中,只有物质是真实存在的,其它三个因素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只要抓住物质的本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关键词:物质 能量 时间 空间
相对论认为,速度能使时间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时间就越慢。这就是钟慢尺短现象。如果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太空中的宇航员正在相对地面人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宇航员的运动速度比地面人员的快,宇航员的钟表就比地面人员的慢。不过,如果以宇航员为参照物,宇航员就是静止的,地面人员正在相对宇航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人员的运动速度比宇航员的快,地面人员的钟表就比宇航员的慢。那么,究竟谁比谁慢?这是一个悖论。一旦出现悖论,就说明之前的假设有问题。唯一的解释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是有区别的。目前,爱因斯坦的理论只是一个基础。需要把爱因斯坦的理论修改三次,才能抓住实质。
一、物质
物质形态主要有八种。其中,常见的有三种。那就是:固态、液态、气态。其实,这三种物质形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它们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同。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最小,固体的密度就最高。气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最大,气体的密度就最低。那么,除了这三种物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物质形态?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原子中的电子就会获得能量,并从原子中逃逸出去。那么,原子核和电子就会分开。原子核会变成带正电的离子。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这就是等离子态。例如,高温的火焰就是等离子态。
在物质的原子中,原子核只占有原子几千亿分之一的空间,却占有原子99.96%以上的质量。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物质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如果把这部分多余的空间全部压缩,只剩下原子核和电子,物质的密度就会大量地提高。这就是超固态。一个乒乓球那么大的超固态物质,它的质量大约是一千吨。例如,白矮星中的物质就是超固态。
如果压力进一步增大,原子核就会被压碎。那么,质子和中子就会被释放出来。在巨大的压力下,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就会结合成一个中子。那么,所有的质子和电子就都会结合成中子。再加上原子中本身的中子,物质就由中子直接组成。那么,物质的密度就会进一步提高。这就是中子态。中子态的密度比超固态还要高大约9.6万倍。例如,中子星中的物质就是中子态。
如果压力进一步增大,中子就会被压碎。那么,所有的物质就会全部被压缩到一起,物质之间就没有任何空间。此时,物质的密度就会达到极限。这就是黑洞形态。在所有的物质中,黑洞是密度最高的物质。
黑洞是物质的集结状态。相反,如果把物质中的成分将近彻底地释放出来,物质就会被还原成基本粒子。这就是基本粒子形态。在基本粒子形态,物质主要以辐射的形式存在。例如,光就是基本粒子形态。光是光子组成的。光子就是一种基本粒子。光主要以辐射的形式存在。
因此,物质形态主要有八种。那就是: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黑洞形态、基本粒子形态。
那么,基本粒子是什么?物质究竟是什么组成的?
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另外,有些物质是原子直接组成的。
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在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围绕原子核公转。原子核只占有原子的很小一部分空间,却占有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量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相等,并互相抵消。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
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中子不显电性,呈中性。一个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那么,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总量就相等。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
质子和中子都是夸克组成的。一个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一个中子也由三个夸克组成。
夸克分为六种基本类型。那就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底夸克。其中,每一种基本类型又分为三种色荷类型。那就是:红色荷、绿色荷、蓝色荷。到此为止,夸克共有十八种。
有些粒子有对应的反粒子。所谓反粒子,就是所带电荷完全相反的粒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质子的反粒子就是带负电的质子。电子带负电,电子的反粒子就是带正电的电子。反粒子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同样,每一种夸克也都有对应的一种反夸克。以上有十八种夸克,就有十八种反夸克。因此,夸克共有三十六种。
在基本粒子中,还有一些质量较轻的粒子,也就是轻子。轻子包括电子,还包括μ子和τ子。这三种轻子又有对应的三种中微子。那就是: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τ子中微子。这三种中微子也都是轻子。到此为止,轻子共有六種。
同样,每一种轻子也都有对应的一种反轻子。以上有六种轻子,就有六种反轻子。因此,轻子共有十二种。
在基本粒子中,还有一些传递粒子。万有引力的传递粒子是引力子。电磁力的传递粒子是光子。弱力的传递粒子有三种。那就是:W+粒子、W-粒子、Z0粒子。强力的传递粒子是胶子。胶子有八种。因此,传递粒子共有十三种。
另外,还有一种基本粒子。那就是:希格斯粒子,也就是上帝粒子。
基本粒子分为四个大类。那就是:夸克、轻子、传递粒子、希格斯粒子。夸克有三十六种。轻子有十二种。传递粒子有十三种。希格斯粒子有一种。因此,基本粒子共有六十二种。
宏观和微观有惊人的相似。而且,越宏观的东西就对应越微观的东西。因此,对于在宏观中遇到的问题,答案往往要到微观中去找。
从宏观上讲,行星系是最小的天体系统。在行星系中,行星位于行星系的中心,卫星围绕行星公转。
我们所在的行星系是地球系。在地球系中,地球位于地球系的中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27天。
在行星系之上,还有更大的天体系统。那就是:恒星系。在恒星系中,恒星位于恒星系的中心,行星围绕恒星公转。恒星只占有恒星系的很小一部分空间,却占有恒星系的绝大部分质量。这和原子内部的情况相似。因此,宏观和微观有惊人的相似。
我们所在的恒星系是太阳系。在太阳系中,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那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其中,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365天。
在恒星系之上,还有更大的天体系统。那就是:星系。星系中有无数颗恒星。这些恒星都围绕星系的中心公转。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位于星系中心的是黑洞。
我们所在的星系是银河系。银河系的中心就有一个黑洞。这个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400万倍。银河系中所有的恒星都围绕这个黑洞公转。其中,太阳的公转周期大约是2.5亿年。
在星系之上,还有更大的天體系统。那就是:星系团。星系团由若干个星系组成。不过,只有一百个以上的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才称为星系团,而一百个以下的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则称为星系群。
我们所在的星系群是本星系群。本星系群没有向中心集结的趋势。
在星系团之上,还有更大的天体系统。那就是:超星系团。超星系团由若干个星系团组成。
我们所在的超星系团是本超星系团。位于本超星系团中心的是室女星系团。本超星系团中所有的天体都围绕本超星系团的中心公转。其中,银河系也围绕本超星系团的中心公转。银河系的公转周期大约是1000亿年。
恒星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核反应共有两种。那就是: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指: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较轻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例如,原子弹的爆炸就是核裂变。
核聚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相对核裂变而言,核聚变能够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例如,氢弹的爆炸和恒星的燃烧就是核聚变。
当恒星耗尽自身的能量时,就会失去向外爆发的动力。由于受到自身引力的影响,恒星开始向内塌缩。
当质量较小的恒星耗尽自身的能量时,由于自身的引力较小,就会塌缩成白矮星。白矮星由超固态的物质组成。
当质量较大的恒星耗尽自身的能量时,由于自身的引力较大,就会塌缩成中子星。中子星由中子态的物质组成。
当质量更大的恒星耗尽自身的能量时,由于自身的引力更大,就会塌缩成黑洞。
黑洞是一种天体。黑洞之所以称为黑洞,是由于它不发光。那么,黑洞为什么不发光?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引入一个概念。那就是:逃逸速度。例如:从一个天体上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受到这个天体的引力影响,这个物体就会落到这个天体的表面。不过,如果这个物体被抛出的速度足够快,这个物体就不会落到这个天体的表面,而是会突破这个天体的引力制约,并飞离这个天体。那么,飞离这个天体所需要的最低速度就是这个天体的逃逸速度。
天体的逃逸速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逃逸速度就越高。由于黑洞的质量巨大,黑洞的逃逸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光的运动速度没有达到黑洞的逃逸速度。因此,光无法从黑洞中发出来。
目前,光速是所有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光速都没有达到黑洞的逃逸速度,所有物体的运动速度就都没有达到黑洞的逃逸速度。因此,任何物体一旦进入黑洞的引力范围,就都会被吸进去,并永远无法逃逸。
物质是基本粒子组成的。目前,基本粒子共有六十二种。那么,这六十二种基本粒子又是什么组成的?是否还有一种最基本的粒子?
其实,组成物质的不是粒子,而是物质本身。所有物质的组成原料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物质本身。物质本身只具有两个特性。第一,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第二,物质占有一定的空间。几乎所有的粒子中都含有物质和空间。其实,所有粒子中的物质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的粒子中,物质和空间的比例不同。
例如:原子核只占有原子的很小一部分空间,却占有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如果把原子中多余的空间进行压缩,物质就会被压缩成中子态。一个原子会被压缩成若干个中子。相对原子而言,中子中多余的空间更少,物质占有的比例更高。对于压缩前的原子和压缩后的中子而言,它们中的物质都是相同的。只是在这两种不同的粒子中,物质和空间的比例不同。
如果把物质中所有的空间全部压缩,物质就会被压缩成黑洞。在黑洞中,所有的物质就会全部被压缩到一起,物质之间就没有任何空间。同样,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原料中也只含有物质,不含有空间。
几乎所有的粒子中都含有物质和空间。粒子就是物质和空间组合而成的。物质和空间按照不同的比例组合,就会组成不同的粒子。不同的粒子就会组成不同的物质。因此,物质是物质本身组成的。
物质是永远能够再分的。如果把一个物体一分为二,就会变成两个物体。如果把这两个物体再一分为二,就会变成四个物体……以此类推,这些物体永远能够再分下去。因此,物质永远能够再分。
从宏观上讲,组成宇宙的东西只有两种。那就是:物质和空间。宇宙就是物质和空间组合而成的。有物质的地方存在天体或尘埃。没有物质的地方就是空间。宇宙中的物质是本身就存在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既不会自生,也不会自灭,而只会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且总量保持不变。宇宙中的物质是有限的。宇宙中的空间是无限的。
二、能量
在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力共有四种。那就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这四种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如果万有引力的大小是1个单位,电磁力的大小就是1036个单位,弱力的大小就是1025个单位,强力的大小就是1038个单位。那么,力是什么?力又是如何产生的?
其实,力的产生和传递粒子有关。物体之间的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通过一些传递粒子在物体之间进行力的传递。例如:一个物体向前方运动,并撞上了前方的一个传递粒子。那么,这个传递粒子就会受到一个向前方运动的力。传递粒子开始向前方运动,并撞上了前方的另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就会受到一个向前方的力。这就是传递粒子在物体之间进行力的传递。
如果传递粒子在两个物体之间来回碰撞,就会把这两个物体向外推。那么,这两个物体之间就会产生斥力。如果传递粒子位于两个物体的外侧,并向内碰撞这两个物体,就会把这两个物体向内推。那么,这两个物体之间就会产生引力。
第一种力: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一种能使任何两个物体都互相吸引的力。
相对论认为,万有引力的产生是空间弯曲造成的。例如:一个人向前方抛出一个物体。如果地球不具有引力,这个物体就会一直向前方运动。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不过,由于地球具有引力,这个物体就会落到地面。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抛物线,也就是曲线。在下落的過程中,这个物体并没有接触到其它的物体。那么,造成运动轨迹弯曲的就只能是这个物体所在的空间。如果空间发生了弯曲,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就会随之而弯曲。因此,是空间发生了弯曲。
天体的质量能使周围的空间发生弯曲。弯曲的空间就能使天体周围物体的运动轨迹发生弯曲,并飞向这个天体。这就是天体能够吸引周围物体的原因,也就是万有引力的成因。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借助一个辅助工具。那就是:磁铁。天体能够吸引周围的物体。磁铁能够吸引周围的某些金属。万有引力和磁力有惊人的相似。同样,磁铁的磁力也能使周围的空间发生弯曲。弯曲的空间就能使磁铁周围某些金属的运动轨迹发生弯曲,并靠近这个磁铁。这就是磁力的成因。
但问题在于:如果磁铁周围的空间发生了弯曲,这个磁铁周围的任何物体就都会被吸过去。不过,磁铁却只吸引铁、钴、镍等金属,而不吸引其它的物体。因此,引力的现象和空间无关。由于不同物质的内部结构不同,不同物质对磁力的感应程度就不同。这就是磁铁只吸引某些金属的原因。
其实,万有引力的产生和传递粒子有关。万有引力的传递粒子是引力子。天体周围有无数个引力子。由于这些引力子和天体周围物体的碰撞,就能把这些物体推向这个天体。这就是万有引力的成因。
其实,空间也许并不是真正的空间。即使在真空中,也可能有一些基本粒子或基本粒子组成的物质。例如:光子、引力子、光、电磁波……
第二种力:电磁力。电磁力是原子核、电子之间的作用力。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这两种电荷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电磁力的传递粒子是光子。
第三种力:弱力。弱力是一种能使质子和中子互相转化的力。一个中子能够分裂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并产生一个反电子中微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也能结合成一个中子,并产生一个电子中微子。弱力的传递粒子是W+、W-、Z0这三种粒子。
第四种力:强力。强力是质子、中子、夸克等较重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强力的传递粒子是胶子。
现在,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也就是那个宇航员的故事。那么,匀速直线运动的宇航员和静止的地面人员有什么区别?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借助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能方程是:E=MC2。质能方程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是能够互相转化的。根据质能方程,就能推导出以下结论。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是有区别的。例如: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其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质能方程,质量和能量成正比。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它们的能量就相等。不过,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要多出来一个动能。那么,这两个物体的能量又不相等。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出来的这个动能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外界的能量。那么,这个动能就并非来源于外界,而只能来源于这个物体的自身。根据质能方程,质量能够转化成能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它自身的质量转化而来的。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之间的区别。
相对论认为,光速是所有物体运动速度的极限。光速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那么,光速为什么是极限?其实,当物质所有的质量全部转化成运动的能量时,物质所能达到的运动速度就是光速。此时,物质所有的质量已经全部转化成了运动的能量,没有质量再来进行进一步的转化。那么,物质的运动速度就无法进一步提高。因此,物质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就是光速。
当物质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物质所有的质量就会全部转化成运动的能量。此时,物质就不具有质量。例如:光的运动速度就是光速。光的质量就接近于零。
因此,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它自身的质量转化而来的。当物质所有的质量全部转化成运动的能量时,物质的运动速度就会达到光速,物质就不具有质量。但问题在于:如果不具有质量,物质就不存在了。那么,正在运动的又是什么?
其实,能量只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物质的运动表现为能量。因此,能量的存在不能脱离物质的存在。如果脱离了物质本身,能量就没有意义。
质量是物质多少的量。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运动代表位置的变化。其实,位置的变化并不影响物质的多少。例如:把一个铁球是放在前方一米远的地方,还是放在前方十米远的地方,这个铁球的质量都是不变的。因此,位置的变化并不影响物质的多少。运动代表位置的变化。同样,物质的运动也不影响物质的多少。因此,物质多少的量和运动的量没有关系,也不存在互相转化的问题。
如果物质运动的能量是它自身的质量转化而来的,当物质所有的质量全部转化成运动的能量时,物质的运动速度就会达到极限。不过,如果物质运动的能量并非来源于它自身的质量,物质的运动速度就没有极限。
如果物质自身的质量不能转化成运动的能量,即使物质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物质的质量也不会消失。其实,光子是具有质量的。因为光子也是一种粒子。所有的粒子都是具有质量的。因为如果不具有质量,粒子就不存在了。只不过,有些粒子的质量很小。因此,光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光也具有一定的质量。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同时具有粒子和能量的双重属性。其实,以辐射形式存在的往往是粒子。例如:α射线是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β射线是电子组成的粒子流。γ射线是光子组成的粒子流。光是光子组成的。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样,电磁波也是光子组成的。
其实,区分粒子和能量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需要介质。能量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例如:声音的传播。粒子的传播是不需要介质的。例如:光的传播。因此,光是粒子属性。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物质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能量就越大。因此,能量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物质的运动表现为能量。
三、时间
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速度能使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广义相对论认为,质量能使时间和空间发生弯曲。这两种情况都会形成钟慢尺短现象。
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时间就越慢。例如:一个人相对一个时钟以一定的速度运动。这个人离开之后,时钟运行到了九点钟。时钟在九点钟发出的光会以光速运动。只有当时钟在九点钟发出的光到达这个人时,这个人才能看见时钟的时间是九点钟。由于这个人也在运动,时钟发出的光追上这个人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假设,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时钟发出的光到达这个人的时间就是十点钟。此时,这个人才能看见时钟的时间是九点钟。在这个人看来,时钟的时间就会变慢一个小时。这个人的运动速度越快,他看见的时间就越慢。因此,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时间就越慢。
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个人向远离时钟的方向运动,时钟发出的光到达这个人的时间就要晚一些。在这个人看来,时钟的时间就会变慢。不过,如果这个人向靠近时钟的方向运动,时钟发出的光到达这个人的时间就要早一些。在这个人看来,时钟的时间就会变快。那么,对于运动的物体而言,它的时间是变快还是变慢?这是一个悖论。
其实,时钟的时间并没有变慢,只是我们看见的时间变慢了。我们什么时候看见时钟的时间并不影响时钟本身的时间。因此,时钟的时间不能以看见的时间为标准。看见的时间变慢并不等于时钟的时间变慢,也不等于真正的时间变慢。
相对论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这个物体的时间就会停止。例如:一个人相对一个时钟以光速运动。假设,这个人离开的时间是九点钟。这个人离开之后,时钟运行到了下一个时刻。时钟在下一个时刻发出的光会以光速运动。由于这个人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时钟在下一个时刻发出的光就无法追上这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无法看见时钟的时间是下一个时刻。在这个人看来,时钟的时间就会停止在九点钟。因此,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这个物体的时间就会停止。
但问题在于:时钟的时间不能以看见的时间为标准。看见的时间停止并不等于时钟的时间停止,也不等于真正的时间停止。
相對论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时,这个物体的时间就会倒流。那么,人类是否能够回到过去?其实,这当中有一个悖论。例如:一个人乘坐时间机器回到了十年前,并杀死了十年前的自己。这个人在十年前已经死了。现在的这个人就不存在了。那么,这个人又如何回到十年前,并杀死十年前的自己?这是一个悖论。唯一的解释是: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
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其实,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它的时间就越慢。对于运动的物体而言,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距离。时间和距离成正比。时间越慢,距离就越短。距离越短,空间就越小。因此,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但问题在于:空间变小是时间变慢造成的。因此,空间变小必须以时间变慢为前提。
相对论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这个物体就不占有空间。但问题在于:如果不占有空间,物质就不存在了。那么,正在运动的又是什么?
相对论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光速时,这个物体占有的空间就是虚数。但问题在于:空间是虚数没有意义。
那么,时间是什么?其实,时间是物质变化的量。例如:一块冰融化了十分之一,它的时间就过去了十分之一。因为和这段时间之前相比,这块冰发生了变化。对于这块冰而言,这段时间就有作用、有意义。如果这块冰停止了融化,这块冰的时间就停止了。因为无论过去多长时间,这块冰都不会发生变化。对于这块冰而言,时间就没有意义。因此,时间是物质变化的量。
其实,时间只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物质的变化表现为时间。因此,时间的存在不能脱离物质的存在。如果脱离了物质本身,时间就没有意义。
我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是由于我们的神经细胞发生了变化。例如:我们感受到时间过去了十秒钟,是由于和十秒钟之前相比,我们的神经细胞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的思维停止了,就无法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因此,时间是物质变化的量。
时间是相对的。不同物体的时间是不同的。物体的变化速度越快,它的时间就越快。如果一块冰比另一块冰融化得快,这块冰的时间就比另一块冰的时间过去得快。因此,时间是相对的。
那么,时间会停止吗?其实,时间的停止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会发生。
第一种情况:温度最低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绝对零度的情况。绝对零度大约是零下273摄氏度。在绝对零度,物质中所有的基本粒子就会全部停止运动。运动停止了,物质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时间是物质变化的量。物质的变化停止了,它的时间就停止了。根据相关定律,温度永远无法达到绝对零度。其实,绝对零度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第二种情况:压力最大的情况。这种情况只有在一种地方才会发生。那就是:黑洞的内部。在黑洞的内部,所有的物质就会全部被压缩到一起,物质之间就没有任何空隙。那么,基本粒子就会失去运动的空间。运动停止了,变化就停止了。变化停止了,时间就停止了。
时间是物质变化的量。物质的变化越多,它的时间就过去得越多。因此,时间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物质的变化表现为时间。
四、空间
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物体的质量能使周围的空间发生弯曲。如果一个物体进入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会受到挤压。那么,这个空间就会发生弯曲。这个物体的质量越大,这个空间受到的挤压就越多。那么,这个空间的弯曲程度就越大。
空间弯曲能使空间变小。例如:一张纸上有A、B这两个点。从A点到B点,距离最短的就是线段。因为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不过,如果把這张纸卷成一个圆筒,A、B这两个点就会离得更近。二维的纸张通过弯曲,变成了三维的圆筒。这就是空间的弯曲。这张纸的弯曲程度越大,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就越短。距离越短,空间就越小。空间越小,空间中的物体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因此,物体的质量越大,空间的弯曲程度就越大。空间的弯曲程度越大,物体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但问题在于:一张纸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能把它卷起来。不过,空间中并没有任何物体。那么,又如何弯曲?
另外,物体能使空间受到挤压。不过,空间中并没有其它的物体。那么,受到挤压的又是什么?
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时间就越慢。其实,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空间越小,距离就越短。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距离。距离越短,时间就越慢。因此,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时间就越慢。但问题在于:时间变慢是空间变小造成的。因此,时间变慢必须以空间变小为前提。
空间是一种没有任何物质的状态。空间是物质体积的量。物质的体积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因此,空间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物质的体积表现为空间。
五、结语
在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这四个因素中,只有物质是真实存在的,其它三个因素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只要抓住物质的本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作者简介:魏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毕业,本科学历(会计学专业),管理学学士,高级经济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