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而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本文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概述,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意义,并分析如何联系实际,培养初中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希望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 应用意识 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正在进行深化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策略,多联系生活实际,搭建数学和生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的利用,进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策略,教师多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机械的记忆定义和公式,导致学生效果不佳,同时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导致课堂气氛较为压抑。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数学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割裂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面对生活问题很多学生不懂得变通,不能做到学以致用[1]。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一)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更为看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显然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加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教师还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升[2]。
(二)迎合新课改的需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养成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精神。数学是人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不能迎合新课的需求,将数学知识利用才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利用知识服务于生活[3]。
三、培养初中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建构认知结构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忽视与学生的交流,这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互为补充,因此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并且从生活中挖掘资源,建立知识和应用联系的纽带[4]。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同时初中生的求知欲望较为强烈,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依然需要经验的支撑,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如下有效互动:“同学们,我们见到蝴蝶飞舞,也见过三角形的积木,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有规律的图形,其中有很多是轴对称图形,当教师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后,大家能否根据教师展示出的图形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思绪会马上联想到生活中的各种图形,进入教学环节,学生会知道,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在轴对称图形中间画一条线就成为对称轴,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a天坛;b脸谱;c山水的倒影画;d英格兰的国旗;e蜻蜓,让学生说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举出生活的类似的例子。通过该教学过程,学生就会形成数学意识,更加愿意利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问题[5]。
2.创造悬疑情境,把握好問题的难度
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不多,且容易受旧有经验影响,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喜欢用“惯性思维”,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悬疑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认知失调”,而学生在打破原有认知的同时就会对数学知识更加好奇。比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学生可能认为四边形内角和也是180°,每个内角为180/4,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渐的开展教学,让学生知道边、角与内角和的关系。此外,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教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向学生提出一些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出现思想放松的情绪和焦躁的情绪[6]。
(二)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十分依赖于教学的讲解和带动,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只会机械模仿,不能把实际问题通过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在于对称轴,那么在课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剪纸,将纸进行对折就会得到轴对称图形,学生也会豁然开朗。再如应用题也是初中数学常见的题型,不论是几何教学还是代数教学都经常和应用题“打交道”,比如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再如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密切在,在应用题中与生活的关联更为紧密,教师在设置应用题题目时要对从生活设计出发,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就会形成容易理解的画面,使问题的解决更加轻松。由于初中数学难于小学数学,那么教师可以问题中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因素,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策略,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例,教师把录制好的鸡兔同笼视频分享给学生,而鸡兔同笼也是初中常见的应用题题型,比如: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发现鸡兔共有35个头和94个脚,那么笼子里鸡兔各有多少只。这道应用题显得不枯燥,反而充满趣味性,在解答中学生会想到鸡头和鸡脚和比例为1:1,兔头与脚的比为1:2,学生设兔子数量为x只,就会得到方程2x+(35-x)x=47,最终得到兔子数量为12只。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很有帮助,在班级中,由于每一名学生的数学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策略可以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可以集思广益。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不同表达能力、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不同的难易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成员要明确分工,有的联想生活中的案例,有的负责图书室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成果汇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的优势就会发挥出来,使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7]。
(四)发挥应用题作用,促进学生综合提升
对应用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有综合的数学知识,在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上较为全面。比如学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教师可以举出这样的应用题:木匠要做几张桌子,如果一个桌面需要消耗木料1m2,而每消耗的木料0.08m2可以作一支桌腿,那么10.2m2木材最多可以完整制作出几张桌子呢?初中生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会想到用画图的方法,然后立刻联想到一张桌子由一个桌面和四条桌腿组成,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国就会得到培养,然后结合题目信息列出等式。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继续追问:有12个木匠共同制作一张桌子,每人每天能做2张桌面或者4.5条桌腿。如果木料充足,制作出20张桌子,怎样安排木匠才能最快完成20张桌子的任务?。在初中数学应用题中,不仅涉及周长、面积、体积和大量的计算,还與物理的力学知识、化学的溶液知识和地理的直方图等相关。此外,还设计到生活中购物、利润、股票等经济问题,需要学生用最值思想解决,所以教师好构建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桥梁,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建构认知结构;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此外,还要发挥应用题作用,促进学生综合提升,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会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发掘数学奥秘,更好的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欣.浅谈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09):81-83.
[2]陈启智.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以《函数应用》教学设计为例[J].考试周刊,2016,(69):50-50.
[3]刘忠宝.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04):93-93.
[4]李春娟.概率统计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15,(05):90-93.
[5]王文杰.浅谈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旬刊,2015,(02):44-44.
[6]冉崇明.浅议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J].科学咨询,2017,(05):62-62.
[7]左朝富.如何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J].考试周刊,2017,(10):74-74.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