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
摘要:自“中国梦”这一概念被提出,逐渐已经成为时代的一种价值、发展目标和精神动力的体现。“中国梦”不仅在国内受到普遍关注和探讨,其丰富内涵也在不断随着时间推进而挖掘。现如今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的国际传播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笔者将以大众传播背景下中国梦的传播路径作为研究基调,旨在探索有中国气派的对外传播战略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大众传播 中国梦 路径
“中国梦”在大众传播中实现说服技术与能力,“什么是中国梦,怎么实现中国梦”就赋予了大众传播的重大历史责任。从传播学的角度上来看,“中国梦”的传达、解读和认知得到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大众传播担负着对内对外的工具性功能,扩大“中国梦”的辐射范围,阐释中国梦的内涵并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在党的方针领导下,媒介继续作为党的“喉舌”,弘扬主旋律。大众传媒是一个公共领域,是一个公共讨论、互动交流的领域。推行“中国梦”是将其介入日常生活,平衡公众与媒体、百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传播“中国梦”的目的。双向传播互动是传播“中国梦”的关键和意义所在,如果忽视受众、反馈意见,这样的传播就不存在任何意义和价值。因此,大众传媒在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满足意识形态的同时,更要把侧重点放在受众的主题感受上,形成百姓积极参与的景象,使其充分表达同时也可以及时干预。这是“中国梦”大众传播中大众媒体首先要确立的自身定位问题。
一、中国梦的声媒传播
在符号学中,索绪尔把语言符号学中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结合在一起。声音也是听觉符号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网络和无线电覆盖的范围都可以传播,所以在“中国梦”大众文化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广播电台的栏目中从书信与听众联系,后来转变到电话短信的沟通。电台主持人与听众一答一问进行互动满足了受众参与的主动性。广播的受众可以在轻松的条件下避免画面的冲击,排除其他主观变量或刺激影响其接收信息及反馈,这部分受众的主力军集中在路面交通工具上尤其是出租车、私家车。但同时广播媒介接收的门槛低,在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之外还能提供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信息,帮助手中解决一些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情感、家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将实用性信息传递到偏远地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冲击着传统媒体,各地方台面临的困难也是大同小异传统电台媒体将与听众的沟通方式也转移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在本身拥有相当大的粉丝量前提下,这种新型的互动方式发掘了受众自我表达,满足了成为“意见领袖”(KOL)的欲望,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除了常规的传统电台外,现在声媒传播中出现了新的形式——以手机应用程序(APP)为载体的全新声媒系统。例如蜻蜓FM、果冻电台、喜马拉雅、爱因斯坦、荔枝FM等,未来这类广播是声音服务与体验的提供者,可以叫做移动声媒与传统的广播电台不同,前者更注重强调全域性,全面性,移动性,场景化的声音服务。不同用户群体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APP,由于手机的可移动性,软件的多选择性区别于传统广播电台栏目的固定时间放松,大大增强了受众的使用体验,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综合上述阐释可以总结为移动声媒在传播“中国梦”的过程中的几大优势:首先,便携贴身是它首要优势。本身广播在传统媒体中发展到今天就具备了可移动性,所以移动声媒终端也必然具备这个基本特征。其次,可融入性也是移动声媒的特点之一,在不同的设备里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都可以兼容移动声媒所对应的APP,其高适配性使得传播范围更为贴合受众的生活。最后,移动声媒还具有超强的垂直性,能直接有效的提供给受众收听内容,区别以往的搜索环节,甚至很多终端可以声控传达指令。解放双手,放松双眼,在任何一个想要的场景中都可以收听广播、相声、歌曲、新闻、路况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声音媒介在互动交流中推动“中国梦”的大众传播。
二、中国梦的视媒传播
列奥纳多·达·芬奇说说过,“距离感官最近的感觉、反应最迅速,这就是视觉,所有感觉的首领。”因此,视觉对于个体受众的意义不言而喻。视觉传播作为人类早期与口头传播都是人类早期主要信息传播方式。虽然早期社会由于文字的出现文字传播一度超越视觉传播,占信息传播的主导作用,视觉紧随其后。但是现如今由于科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视覺传播方便制作其内容,网络容量日益增大,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而人类信息传播中视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视觉传播在人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也逐步被人们所认可。笔者主要以中国梦在公益广告中的传播为导向,研究“中国梦”的视媒传播。
公益广告系列主要展现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通过文化传承教育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们心灵,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好形式。公益广告从新闻发展史来说起于二战时期的美国。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国内外民众的传播效果而成立了半官方性质的“战时广告委员会”,通过印刷媒体和广播媒体制作了许多类似战争动员和弘扬美国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以达到宣传国家积极正面形象的目的。到了二战以后,把公益广告的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公益广告不仅成为美国广告业的重要部分,并且逐渐演变成衡量媒体能否服务于公共利益的重要指标。而内容和形式也由之前的战争动员,自由、平等等深化到国家的政治议程(如打击毒品犯罪和反对核扩散等)以及细化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例如,健康和安全等)。七十年代末媒体广告才逐渐引入国内,而直到八十年代末公益广告才逐渐被中国媒体所关注。同年,贵州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支正式的公益广告——“节约用水”。随后带动了中央电视台以公益广告为主的“广而告之”栏目。始料未及收录率始终保持在央视前三。正因为如此,国内逐渐引发了一股公益广告热潮。十九年代末,“媒体公共性”被“产业化”理念击溃,“市场化”开始蔓延整个中国,使得媒体公益广告的能见度和影响力都大大降低。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央视春晚作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虽然没有直接插播广告,但是各种形式的“植入广告”层次不穷。使得人们开始对公益广告也产生深深的担忧。所幸“十八大”召开前后公益广告再度被媒体和公众所重视起来。各大媒体开始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密集推出“讲文明树新风”等具有中国梦特色的公益广告。
三、中国梦的纸媒传播
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杂志的统称即为纸媒,又名印刷媒介。文字符号传播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媒介,可以说纸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人類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报纸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上必然的产物,也是纸媒传播中最早的新闻媒体,由于其及时有效的传播,这种陈述性的内容是具有描述并且阐释具体实施的知识,使传播信息量化且呈现静态的特征,在其有条理的描述下使受众能够更加清晰明了传播信息。正因为纸媒具有这些特点,所以纸媒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和意蕴能够比较清楚直观的传播,同时由于纸媒具有可以反复阅读的独特优势,受众可以自主合理安排接受信息的时间、地点以及内容。在当下的信息化社会,纸媒虽然无法与其他媒体比拟及时发生的时间的传播但是由于其先天的优势可以对专业复杂的信息做深度鉴别和比对。将事实追根溯源,为整个事件呈现足够专业的分析。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各级机关报刊、地级市报刊也刊登了关于“中国梦”的相关文章进行宣传。
在纸媒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其责任为承担着舆论教化和引导。众多纸媒更是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将党的宣传方针政策、捍卫党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使命。纸媒在现如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背景下,同时更应该将“宣传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作为自身首要的职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这是因为,纸媒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者”,不但见证和记录了历史,更是直接参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与此同时,纸媒更应该思考实践转型创新,冲出新媒体夹击的重围,为了使新闻真实性、公正性、可信性和可读性得以保证,应该主动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疾苦,以自我进步的同时,助力实现大多数人民的梦想为根本目标。
四、结语
“中国梦”的传播与媒介融合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要想更为具象、生动地解读“中国梦”,将其最优化效果的传播,就需要外宣媒体不断挖掘自身独特的优势,拓展传播路径;同时,因地制宜,本地区外宣媒体的实际受众基础也因考虑其中。除此之外,国际传播也必不可少,具体表现在以推动东盟国家认同、接受“中国梦”为主要战略思想,担当传媒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自觉,完成从向世界说明中国到向世界阐释世界的转型,从而有效提升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让世界更加乐于共享“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郜书锴.全媒体记者:后报业时代的记者先锋[J].青年记者,2011,(03).
[2]石长顺,景义新.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J].编辑之友,2013,(05).
[3]曲飞帆.浅析河南网络媒体的新闻队伍建设——以“大河网”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4]付婷婷.“中国梦”对外传播的阶段性问题及进路[J].青年记者,2018,(08).
(此论文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委托课题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51s1zdwtkt-02;作者单位:辽宁广告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