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提升课程建设的效果为切入点,结合着本地区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类企业的具体实际,分析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必要条件,给出基于课程建设层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专业建设效果的评价观测点,旨在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评估策略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启迪。
关键词:课程 专业 评估 策略
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影响学校教学的重要因素[1],也是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本质是建立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之上的特殊知识系统[2]。专业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上位概念。
一、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课程建设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经过分析,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课程建设缺少人文素养的渗透。在专业课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关注专业技术的掌握与技能的提升,忽视了人文素养在专业课中的渗透,最终形成了为了学习专业而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局面,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以至于参加工作之后后劲不足,进而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课程建设缺少企业的深度参与。现代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和企业都要承担着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职业院校中长期出现的“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在很多地区还普遍存在,企业在学校育人方面表现不积极,甚至是不配合。体现在课程上也是如此,有的学校虽然说是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但是实际上企业参与的成分微乎其微,这也影响了课程建设的深度与内容的时效性。
(三)课程建设中的项目化设计有待于进一步深度实施。目前高职院校在大力推进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首先进行充分的企业调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来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学习目标。为完成学习目标,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作为支撑载体。最后,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结合专业特色设置情境、制定学习项目、细分学习单元,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完成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目前在项目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表现为教师没有针对于课程进行具体的调研、学习目标没有与企业的技术技能需求进行对应、教学情境不完全來自企业真实的项目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完整地解决,就会影响到课程项目化设计的落地。
(四)课程建设没有注重与专业建设的紧密结合。专业是课程的特殊组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这种元素特性,只是为了课程建设而建设课程,忽略了课程建设的整体观念,也就是需要将课程建设放在专业建设的大局中进行考虑。同样名称的课程在不同专业中其建设的内容指向性往往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中的《汽车构造》课程内容偏重于制造、装配工艺与质量检验等,而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汽车构造》课程内容偏重于工作原理、拆装的方法、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等。
二、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分析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构件,课程建设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比,国内专业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资源使用与人才培养之后的产出的实体组织。而美国高校专业内涵的实质在于专业仅仅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没有单独归属的师资、专用教室、实验设备等。换句话说,专业不体现其实体性[3]。
专业建设的基础在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要点包括专业的知名度、规模、层次等,其结构特点在于动态、柔性。课程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并促进课程所属专业目标的达成,建设要点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实验实习条件、考核方法等,其结构特点在于静态、刚性。专业建设的目标、内容、任务等都是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完成的,专业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在于课程建设。
三、从课程建设的角度评估专业建设的策略分析
专业建设的实质性内容在于课程教学[2]。所以,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分析专业建设效果以至于专业特色发展的策略是理论研究的应然。专业特色发展是否显著的重要判断依据就是课程建设的程度高低,其观测点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授课效果检验。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
在通过调研确定专业目标定位之后,确定职业岗位群,进而分析其工作任务以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从事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要求、知识要求与素质要求,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各种专业课程,再按照课程的性质与相互关系进行排列组合,形成针对于这个专业的课程体系[4]。同样的一个专业,专业定位不同会影响到专业建设方向,不同的专业方向必将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问题
标准意识是一项工作专业化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标准建设。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为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5]。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基本上是国家教委和各地教委着手组织编写的。但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基本上是由各个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编写。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参与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师是否对专业有正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对于课程的掌控是否能够自如等都会影响到课程标准制定的好坏。所以专业建设的评估体现在课程上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制定。一个规范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其中,在课程概述里应该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等,课程内容里应该涉及到教学内容模块、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进度安排等。同时,要注意课程标准建设的分类建设、分层建设、国际化、职业发展功能体现等基本趋势[6]。
(三)课程内容的取舍问题
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确定之后,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等五个方面的对接[7]。从《意见》中可以看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模块、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进度安排乃至第二课堂等。课程内容的取舍要与专业目标定位的方向性一致,同样的一门课在不同的专业(包括专业方向)中应该讲解不同的内容。凡是忽略甚至是混淆不同专业下的同一门课的内容都会对专业建设造成不可预知后果,也即偏离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影响到专业特色的形成。
(四)课程授课效果的检验问题
用一张试卷来确定课程授课效果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有的课程做的完善一些,比如加上平时的表现和过程性考核,最终形成课程的综合成绩。这些实际上都是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但是依据课程标准针对于教师授课效果的检验的做法目前处于缺失状态,这也造成了专业建设效果检验的空白。针对于这个问题,建议如下:
1.任课教师以课程教学团队的方式进行课程质量分析报告。每学期(学年)进行质量分析报告,针对于一个授课周期(学期/学年)进行阶段的课程建设总结,同时对下一个周期的课程授课提出建议。经过若干个周期的授课,不断改进与提高课程授课效果。
2.成立课程检查小组,或者组建第三方检查小组通过抽取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检查检验,这属于他评。通过对课程授课效果的检验,保证整个专业建设效果与专业特色的稳步发展。
四、结语
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是课程教学,基于课程方面的建设对检验专业建设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取舍、课程授课效果的检验等四个观测点进行专业评估策略分析,同时更加明确基于课程建设角度的专业特色形成的机制,对于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及其特色形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宫毅.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J].公安教育,1999,(04):34-35.
[2]刘晓等.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从课程建设到专业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89-92.
[3]张群.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5,(06):90-92.
[4]丁伟.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課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3,(09):113.
[5]吕文龙等.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开发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7,(03):140-141.
[6]孟胜兵等.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历程、模式与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1):27-29.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09-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促进品牌专业特色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5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桂凤,研究生学历,教授,单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与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