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贫困问题是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我问题,党中央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对我国贫困问题做出改变,消除局部地区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在聚焦局部农村还未从贫困中走出来的巨大问题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为避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本文就扶贫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管问题作出建议。
关键词:扶贫资金 审计监管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基本已经全面实现小康,但仍有局部农村地区未能摆脱贫困的境地,实现小康。基于此我国政府在聚焦这些局部贫困问题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以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财政扶贫自己是国家根绝贫困地区实际生产情况和生活条件为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建立,同时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生活水平的专项财政资金,现已经进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收官阶段,为了实现这一历史目标,政府制定了专项扶贫计划。30年来,政府安排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2016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同比2015年增长43.4%高达670亿元,财政扶贫资金的大量投入使我国贫困地区已经摆脱了贫苦艰难的旧面貌,但由于扶贫专项资金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贪污挪用现象不可忽视的确实存在,多疑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管尤为必要[1]。
一、扶贫资金使用率低下的原因
(一)缺乏有效科学的审计监管
在扶贫资金的审计管理中政府机构占据绝大多数的主导地位,通常扶贫资金会分为专项审计与常规审计。由同级别审计机构对扶贫项目的监管审计构成了常规审计,也真是因为其有同级别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的特性,审计结果真实性并不可靠,审计者往往受被审计者的领导导致出现较低的审计风险,并且很难排除审计者不愿得罪自己所受领导的政府机构给出的审计结果可信度不高并且缺乏独立性。专项审计相对于常规审计独立性要强一些,但由于专项审计所评估的项目大多规模较大,实施时间稍长并且由于机构人员并不充足导致对于中小型扶贫项目的扶贫实用性不足。
(二)审计监督不够深刻全面
使用方面太多而且广泛,更由于使用时间长等等原因对扶贫自己的使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有很高要求。由与扶贫自己涉及部门较多,而且各个部门协调合作较难,挪用现象确实真实存在于财政资金的下拨过程中,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对扶贫资金使用资金全方位、全过程深刻监督的体系与机构,以便扶贫资金最大化的被使用[2]。具体体现在两点,由于审计机构大多重视项目结束的时候效果预评价,对项目处的风险把控以及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到位使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以及真实性没有得到良好保障,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缺少有效的监管出现的挪用以及贪污情况是事后评价多不能解决但是却不可忽视的。二是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在大多审计机构对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因为过于重视扶贫资金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可以再短时间内表现出来而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很难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来,而且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审计人员由于太注重经济效益对于分险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甚至回避性的选择也是扶贫自己审计监管不能深刻和全面的重要原因。例如2016年审计署开展的大型扶贫资金审计中,揭露数8.43亿的扶贫自己闲置,2.99亿元的扶贫资金浪费,可见审计监督的深刻全面的审计对扶贫资金的下发与使用有关键作用。
(三)存在于传统审计监管机构的弊端
扶贫资金的投入意在于使贫困人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是一笔十分重要的民生资金,更是贫困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推力,也是党中央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但是由于扶贫资金使用在各个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地方,传统审计监督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许多政府部门并没有采用全新的审计监督方式,无法实现精确监督从根上解决审计监管问题。
二、扶贫自己审计监管的具体对策
(一)增强审计监管的独立性
以往的审计监管体系中,以政府作为扶贫资金监管的主导,从社会各个方面实行具体全方位分析。但是随着国家财政扶贫力度大加大,扶贫资金金额数量的不断增加,需要政府审计职能强度也要随着提升,但是也引发了政府审计监管与社会存在的问题。增加审计监管体系的主体,社会监管与政府相配合,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完全公开透明,例如工程招标问题,在政府部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招标步骤,认真筛选资格合格的招标公司以来达到招标公平公正合理的进行。与此同时在招标审计方面,应当选择最合理的审计资源,在审计人员的报酬方面,应当从政府剥离出来确保审计结构的公平性与可靠性。异地审计可以有效构建审计平台以及减少政府审计成本,使审计监管更加独立可靠。
(二)构建一个完善的审计监管体系
扶贫资金的使用率低下已经资金贪污挪用和情况的屡有发生是因为先前审计机构对于扶贫项目的结果评价过于重视,忽略了项目的事前立项考察以及项目中的具体实施监管[3]。应当构建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管体系,以事前考察、事中监管、事后评价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尽最大可能避免闲置、挪用等情况在扶贫资金管理与分配中的出现,同时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进项综合审计,对需要消耗很长时间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监管方式,使扶贫资金的审计与监管更加全面且具有层次。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审计监管
在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审计监管基础上,对我们使用大数据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监管创造了良好条件。扶贫资金的运用富有多样化、涉及部门较多而且适用范围较广,我们在了解了财政扶贫资金去向的基础上需要相關部门进行配合,充分对数据进行采集,建立起一套精确多为的大数据体系,贫困户立卡建档,与其他部门分享数据,保证信息的流通,建立一个精准的数据平台,动态化实时监管。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可以查询大数据,科学的进行就审计监管。另外通过互联课可以实先审计异地化,可以通过网络将已经信息化的贫困户基本资料与数据化,不仅提高审计真实性同时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从而使舞弊现象从根本上消失,为扶贫审计创造了“全面覆盖”和“精准”的条件。
(四)利用好已有的宝贵经验完善审计监管体系
我国政府规定了各项扶贫基金的用途,因此为整合扶贫资金用途的整合增加了难度,扶贫资金的过于分散会导致无法集中更容易出现遗漏重复现象。在扶贫工作审计的过程中,重点把握存在的制度缺陷与各种问题,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更可以利用市场资源更大力度的加强反贫基础[4]。当前,根据近几年的审计监管过程我们已经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譬如一些切合农民切身利益的专项扶贫项目,我们通过这和扶贫项目资金,重新参与到扶贫攻坚战中来;处理“村村通”公路的修建以及移民政策都变得灵活;整合过后的扶贫项目资金应该找到龙头重点发展等。另外为了避免历史错误的再次出现,也有利于避国家财富的再度流失,完成项目审计工作之后,我们应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正,在一些挪用、冒领等重大错误时,我们应当坚定自己信念,为国家财产的流失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持续跟踪与监管,加强审计体系的不断整改。
三、将审计监管的众任也赋予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审计监管结果的公布是使人民群众也参与到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渠道,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使扶贫工作在阳光下进行[5]。审计结果的公布引发了媒体争相报道和社会强烈的反响,对扶贫资金管理者形成不小的舆论压力,从而促进了扶贫资金在阳光透明的环境下使用。同时也应当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提升审计结果的质量。在审计结果仔细真实公布的同时,也应当保障审计监管结果的及时,更要通过丰富的途径等手段来提升审计公告的质量。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审计信息也是扶贫自己审计监管工作一条可行路径。
四、结语
为了使我国早日不如全面小康的道路,打赢这场扶贫的攻坚战,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为之奋斗的目标。国家对于贫苦人民的财政资金支持是贫困人民脱离苦海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对国家财产负责,对人民负责,加强审计监管工作的开展,确保国家扶贫资金能切实落到贫困弄您手中。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应当不断汲取教训以及不断创新,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审计监管机构,使贫困地区能够获得国家帮助,脱贫致富奔小康。
参考文献:
[1]朱琳.关于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6,(34):85-86.
[2]樊剑华.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5,(09):27-27.
[3]屈煦炜,孟永佳.“精准扶贫”背景下财政扶贫资金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8,(11):83-86.
[4]罗建峰.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无影灯效应改进研究[J].中国市场,2017,(06).
[5]王娅婷.强化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对策[J].中國经贸,2017,(08).
(课题名称:齐齐哈尔扶贫过程科学的监督管理研究 编号QSX2018-07YB;作者简介:刘行,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后勤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