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克静
张进刚,男,1961年5月出生,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人,200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现任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经联社社长。张进刚同志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曾被授予“北京市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2016年被推选为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委常委候补委员,2017年当选北京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和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代表。
上世纪六十年代,黄山店诞生了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红色背篓”精神,并在全国广泛传播。传承发扬背篓精神是黄山店儿女的光荣,建设家乡服务人民是黄山店人的使命!
传承红背篓 奉献为乡亲
黄山店村位于北京市域西南部浅山区,总面积约20.2平方公里,山多地少,常住人口约1500人。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至上世纪末期,黄山店和很多积贫积弱的普通山区农村一样,也面临着人口空心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农业和个体手工业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基础和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2001年,经周口店镇党委挖掘荐举,生性敢想敢闯的张进刚在父辈们的殷殷期望中,抛开了打拼多年的建材厂,放弃了乡镇企业稳定的工作,把自己牢牢“钉”在了建设家乡、带领父老乡亲创业谋脱贫的基层工作岗位上。为了脱贫,面对集体经济负债停滞的现实,张进刚深入分析本村矿产资源优势和本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从发展生产、促进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出发,因地制宜确立了“农业为本,工业兴村”奋斗目标。
围绕周口店地区“灰白黑”传统产业供给模式,谙熟企业经营管理的张进刚稳扎稳打,首先通过成立集体所有制煤矿和石灰石、板岩矿,盘活了矿产资源存量,解冻了“冰封”已久的集体经济;又采取“固化土地预期收益”的方式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增量,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累计整合600亩零散承包地,使碎片化的生产资料积蓄为合作化和产业化发展势能;2002年,张进刚抢抓房山区水泥制造业技改升级重点项目选址机遇,创造条件引进要素资源,如愿引进浙江立马水泥控股集团日产能力2000吨的现代化水泥生产线,一口气吸纳资金要素2.5 亿元人民币。庞大的工业产业链条把集体经济送上了火箭式发展轨道。
瞄准水泥原料供应,张进刚趁热打铁,乘势而上,动员村民加入集体控股、个人参股的股份制矿业运输公司,进一步盘活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存量,一举带动全村运输业、汽车修理以及商业服务等业态速生猛长,吸引大批农民就业创业,300多户家庭因此受益。矿业公司运转第一年即实现总收入400万元,利润185万元,入股村民分红比例从30%到100%仅用了四年时间。
直至2010年彻底退出二产之前,经过轰轰烈烈的工业发展时代,集体经济持续数年保持高速增长,黄山店有了质的转变:远远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普通村民共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然而,一直保持清醒的张进刚并不能高枕无忧。
“破破岭”蝶变 一片热土一处清凉
2008年前后,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政策的部署实施,张进刚敏锐意识到必须尽早转变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经营管理集体资产的思想认识,既要坚决放弃高污染、高耗能的低端产业“土饭碗”,更要坚定改革创新信念,为村民照亮可持续发展的致富强村“金饭碗”。
面对彷徨无助的父老乡亲和集体经济结构改革的诸多不确定性,张进刚顶住产业转型巨大压力,多方面调研后在班子会上对黄山店的过去和未来进行了反思,并深刻分析了黄山店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总结提出了“工业反哺生态,绿色产业强村”转型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开发建设“破破岭”。而有的支部委员却认为“正是矿业开采最红火的时候,即便退出二产,书记说搞旅游的想法也太超前,实现不了”。这种疑惑不仅来自“两委”班子内部,许多村民也站在不支持的阵营,反对之声纷至沓来:“破破岭、破破岭有啥可看的?”、“日子好过了,瞎折腾!”、“建景区就是往山上白扔钱!”……种种质疑声中,张进刚一方面结合产业转型政策宣讲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则是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云台山和红旗渠等地进行考察,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张进刚的一套组合拳最终弥合了分歧,就此推开了黄山店转战“无烟工业”的大门。
2009年起,以村北部宝金山上撂荒多年、老百姓眼中的“破破岭”为突破口,张进刚带领党员群众除荒清杂,抚育黄栌等原生彩叶树2000余亩,又靠人扛骡子驮,历经“两拆三修”,打造了近万米高标准登山石阶步道,历时两年,终将过去无人问津的破破岭变为今天惊艳世人的“坡峰岭”红叶文化景区。
坡峰岭景区于2011年试运营举办登山节后,为把生态和文化有机结合,扩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绿色产业底蕴,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张进刚凝心聚力,精心组织,累计策划举办了6届不同主题的红叶文化节,还先后承办了乡村美丽汇、九九重阳登山、中国诗歌万里行等大型文体活动,共接待全国各地观光游客逾200万人次,使坡峰岭成为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色摇篮。其不断释放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又辐射带动了周边的快活林、醉石林、玉虚宫和红螺三险等一批原生态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反哺复活生态后开辟出了一条越来越宽的共享绿水青山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康庄大道。
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铁镰刀
2012年,一直锲而不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黄山店遭遇7·21特大暴雨侵袭。水毁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灾害面前,张进刚冲在救灾抗洪前线,用“艰苦的路我们不走,群众就得走”红色背篓精神鼓舞党员干部重建家园。在之后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张进刚积极筹划村民避险搬迁大计,争取并充分利用各部门灾后重建集成政策,又克服自筹资金困难,终于在2013年4月启动了整村搬迁上楼工程,并一步到位全面完成8万平米永久避险安置小区建设,以及新村绿化美化2.5万平方米、天然气配套、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工程。2016年春,全村500余户村民喜迁新居,永远告别了设施条件落后的危旧平房,住进了宽敞、明亮、舒适的楼房。
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的同时,张进刚又以完善绿色产业链条为目标,结合河长制工作,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在区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对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布局进行了规划设计,利用老村闲置集体资产分期分批、因地制宜打造了以“姥姥家”、“黄栌花开”、“桃叶谷”等品牌为代表的30套特色精品民宿,使其与坡峰岭、快活林等景区景点联动,初步形成了乡村全域绿色生活旅游产业街区综合体架构。
近年来,黄山店绿色产业的带动能力持续扩大,不仅实现本村劳动力100%就地就业,还吸纳了大量周边村庄闲散劳动力,促进了本地区商业服务业以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2017年,坡峰岭景区到访游客突破4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2000万元;节假日一房难求的特色精品民宿为集体创收600万元。
农业农村农民好,是国家稳定和社会繁荣的基础。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不辜负党的教育和党组织的信任是应尽的职责;幸福是在奋斗中取得的。能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为乡亲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事业中,虽鞠躬尽瘁,得到的幸福却是无价的。
在“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红色背篓精神的传承中,张进刚善抓机遇,敢于创新、勇于擔当,在艰辛繁重的基层岗位上甘之如饴;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18年里,不当甩手掌柜的张进刚舍小家顾大家,夙夜在公,与黄山店人一起改变了家乡落后的面貌;十九大以来,张进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坚定“文化赋能生态、乡愁振兴乡村”新站位,努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经济结构的深化改革,为实现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继续燃烧着自己建设家乡一如青春的火热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