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
全国金融租赁机构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加剧传统融资租赁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促使融资租赁机构不断创新,开拓新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培育新市场中,融资租赁公司将面临市场风险、资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为此,融资租赁公司要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制定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残值处置收益、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壮大自身。
融资租赁是一种以工具设备为交易载体的新型金融产品,具有融资、融物的双重功能,其与银行贷款相比,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交易载体是有形的“物”,而非货币。对于融资租赁,交易载体的类型则是融资租赁市场划分的依据。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最早在民航领域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随后又逐步渗透到船舶、集装箱、工程机械、交通运输等领域,这显然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息息相关。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融资租赁业的市场结构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根据商务部资料显示,2014年融资租赁资产规模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通用机械、工业装备、建筑工程设备和基础设施及不动产。
而到了2016年,资产规模排名前五的行业则是能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基础设施、通用机械设备和工业装备,紧随其后的是医疗制药设备、建筑工程设备、通讯电子设备、采矿冶金专用设备等领域。其中,能源设备、医疗制药设备及通讯电子设备领域的融资租赁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可以看出,融资租赁新市场的培育过程是不断演进的。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机构总数约为10611家,较上年底的9676家增加了935家,增长9.7%。
其中,金融租赁公司共计69家,与上年度持平;内资融资租赁企业总数为366家,较上年底的280家增加了86家,增长30.7%;外资租赁企业共计10176家,较上年底的9327家增加了1439家,增长15.4%。机构数量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加剧传统融资租赁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促使融资租赁机构不断创新,开拓新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而,近年来融资租赁机构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医疗服务、高科技电子消费品、文化创新、商用车以及教育领域积极进行了市场开拓。
其中,环球医疗租赁专注于医疗服务行业,狮桥租赁聚焦于商用车领域,国网租赁积极开展新能源融资租赁业务,北京文化科技租赁则是国内第一家以文化资产融资租赁为主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看出,培育新市场也是融资租赁行业市场化竞争的必然结果。
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而言,培育新市场必然面临诸多风险,其中最须关注的风险类型是市场风险、资产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本文将重点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市场就是消费者,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而融资租赁进入新领域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带来更多的消费者。一是新市场中潜在承租人对融资租赁业务的认知度较低,缺乏对融资租赁特点的了解,因此不会轻易采用融资租赁这种新兴的交易模式进行设备投资。二是新市场的制度环境可能与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相互冲突,其中主要包含监管、会计、税收、法律等四方面因素,从而导致融资租赁在这一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三是新市场中客户集中度较低,业务开发成本较高,导致融资租赁业务的推進难度加大。四是新市场中的设备投资需求总量是影响融资租赁有效需求的直接因素,这与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周期密不可分。一旦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或受到产业政策的限制,盲目进入该行业则会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融资租赁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就融资租赁而言,进入新市场意味着将以新的设备为资产标的,因此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租赁物的资产风险。一是租赁资产的连续定价问题。通常情况下,传统的融资租赁标的物,如飞机、船舶、交通运输设备等均具有较为成熟的二手设备转让市场,因此对于租赁资产可以形成较为连续的定价,这是新的租赁市场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租赁资产的专业化管理能力或相关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通常情况下,厂商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设备的专业性方面具有优势,而一旦进入新的领域,则以往积累的设备专业性优势不复存在。在此情况下,容易导致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严重背离,从而放大了资产风险。
无论是传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信用风险依然是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类型。承租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是影响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融资租赁市场,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和标准。而对于融资租赁新兴市场,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沉淀,则难以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对承租人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有效评估,加大了出租人筛选合格承租人的难度。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不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融资租賃进入新市场,必然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操作风险。一是由于租赁标的物的专业性以及业务模式的转变,导致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业务操作准备,从而引起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既可能是租赁资产价值的损失,也可能是租赁债权的损失。二是忽视特定行业的准入门槛。在我国某些特种行业,生产设备或相关器械的准入具有严格的规定与限制(如医疗、煤炭、烟草、军工、特殊印制行业),盲目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则有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投入生产,引起巨大投资损失。另外,承租人是否具有相关的生产或从业资质,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也是初入融资租赁新市场时易于忽视的问题。三是忽视承租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负外部性,如环境污染、重大安全隐患等,易于引起相关的法律风险。而一旦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涉及违法、违规问题,则会对出租人的债权和物权造成巨大风险隐患。
一是对融资租赁标的物的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包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特性、租赁资产的预期现金流、设备的可移动性及通用性。二是对新市场中的设备投资额进行分析预测,这是转化为融资租赁交易有效需求的基础。三是通过多种方式调查出潜在承租人对于融资租赁交易模式的接受程度,这是将设备投资需求转化为融资租赁交易的关键。四是加强融资租赁相关的宣传推广与培训工作,提高融资租赁知名度与客户基础,旨在培育融资租赁在新领域中的有效需求。五是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加强银租联动、投租联动,进一步丰富融资租赁产品类型。
一是充分对目标领域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会计、税收制度进行研究,任何业务的开展均须以不违反相关的政策制度为前提。二是结合融资租赁交易方式的特征,研究制定出适应于新市场的业务流程,凸显融资租赁特色。三是加强对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整个团队的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四是加强对业务的事中事后监督,密切关注新的风险动向。
一是加强对租赁资产市场价值的监测与估计,尽可能准确地测算出租赁资产的风险敞口。二是提高对租赁资产的残值处理能力,通过打通残值处置通道、整合相关资源的方式,切实保障租赁物的残值处置收益。三是积极构建设备的二手处置市场,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四是积极推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促进新的基础资产得到市场认可,提高租赁资产的再融资能力。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可用于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一方面可以申请接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通过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信用信息来对承租人的基本信用水平进行考察。另一方面,提升出租人对于租赁资产的管控能力,构建以租赁资产的生产运营信息为基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总体来说,即是通过多种手段、多重维度对承租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更加有效的评估。三是加强融资租赁与财产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产品的结合,有效缓释信用风险,切实保障出租人的债权与物权。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租赁研究中心博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编辑:张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