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
【摘 要】 本文结合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活用”品牌文化活动即“鲁班文化节”,阐释了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1234”新模式:即打造一支队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育人合力;通过两大板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三个推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融汇“四个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等。其活动成效显著,经验可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专业教育;融合;“1234”新模式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结合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多年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隐蔽”思想政治的“教育”意图,“淡化”学生的“受教育”意识,结合专业实际,凝练出鲁班精神,创建了“鲁班文化节”,并活用这一有效载体,“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专业课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1234”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育人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一、明确目标及思路
建筑工程系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把准学生思想脉搏,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领学生成长成才。通过“鲁班文化节”平台,构建“1234”育人模式,促成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水乳交融,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1”是打造一支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相结合的育人队伍。“2”是通过两个板块,两个层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是倡导推进鲁班文化进师生头脑、进专业课堂,推进鲁班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4”是实现鲁班文化教育与校园环境、技能培养、素质拓展、深化教学改革相结合。该模式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营造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阵地。
二、实施过程及方法
1、打造一支队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育人合力
整合本系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建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相结合的教育团队“鲁班精神建设委员会”。优势互补,形成拳头、凝聚合力,构建机制,每周定期开展研讨,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入手,将思想政治教育浸润推进,有效实现育“人”和育“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通过两大板块,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鲁班文化节设计了“综合素质”板块和“专业技能竞赛”板块,两者协同推进,提升育人效果。综合素质板块包括:鲁班大讲堂、“走进国学,诵读经典”、“汗水托举中国梦,勤奋浇铸建工魂”演讲比赛等,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朝着“鲁班文化节”指引的“方向”,于潜移默化中就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鲁班杯”技能竞赛板块,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通过竞赛,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浸润效果。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畅通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构筑精神高地,促进专业学习。
3、倡导“三个推进”,达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推进鲁班文化进师生头脑。从教师入职、学生进校,就召开“弘扬鲁班精神,争当鲁班传人”动员会,由系党总支书记开设“鲁班文化”讲堂,讲解“鲁班精神、建工弟子规、三字经”等,力求每位师生一进校门就对鲁班文化理念“入脑入心”,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結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当中。
(2)推进鲁班文化进专业教学课堂。在“鲁班精神”浸润下,专业课教师转变观念,根据课程特点各展其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纳入教学计划中。如《工程经济学》从第一堂课开始,结合课程目标讲解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结合资金时间价值,探讨珍爱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结合项目可行性分析,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蔽”其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同时进步。
(3)推进鲁班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将鲁班精神和时代精神、职业精神相结合,开展了“鲁班大讲堂”、鲁班精神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使根植于传统文化凝练的鲁班精神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音符相融合。让新时代下的“鲁班精神根植于行业,养成于校园,服务于社会,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4、融汇“四个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鲁班文化教育与校园环境相结合。打造育人环境 ,使“鲁班文化”浸润校园。在教学区域设置了以建筑名家、名家作品为内容的展板,各班级设计鲁班文化主题学习园地等,“教室”、“宿舍”、“走廊”,处处可见“鲁班的身影”。一景一物、一墙一角都在无声地“说话”,时刻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潜隐教育于无形,提升育人效果。
(2)鲁班文化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以鲁班能工巧匠形象为代表“鲁班杯”技能大赛系列活动,持续时间长,参赛人数多,引导学生崇尚知识、乐学技能、锤炼品质、提升素养、开拓创新。
(3)鲁班文化教育与素质拓展相结合。围绕弘扬鲁班精神,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在班级中开展“弘扬鲁班精神,争做鲁班传人”主题班会,观看“鲁班学艺、鲁班传说、鲁班奖”、走进名人诵读经典、外出参观实践,去敬老院志愿者服务活动、“我歌唱我心,建工好声音”歌手大赛、“韵语青春﹒律动绮航”韵律操大赛,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剪纸艺术展、“演绎鲁班精神,展示学子风采”情景剧表演大赛、“展我魅力,秀我风采”达人秀、“创先争优展风采,青春闪耀映团徽”主题团日等多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宣传、组织、参与、训练、比赛、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潜移默化提升素质。
(4)鲁班文化教育与深化教学改革相结合。以鲁班文化建设为推进,强化实践育人,深化教学改革。结合“教书育人”目标,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系统设计编制教学实施方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实现学生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有效提高了教育质量。
三、活动成效及经验
1、学生受青睐,建工专业就业率达96%
2012年至2016年建筑类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6%。近年来,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称职率一直呈良好态势。如:通过对2016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好的占95.4%,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较好的占95.2%,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的占90.7%,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占90.6%,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
2、参赛热情高涨,各类竞赛屡屡获奖
自鲁班文化节举办以来,广大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2016年常佛护等同学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刘萌等同学在全国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李旭佳等同学在全国BIM算量大赛中获一等奖;26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谢志秦老师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
3、践行鲁班精神,职业素养逐渐养成
钢筋安装大赛等锤炼了学生吃苦耐劳;广联达算量大赛等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唱响中国梦,出彩建工人”歌手大赛等提升了学生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在鲁班文化的熏陶浸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逐渐养成。
4、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和谐校园熠熠生辉
在鲁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们爱专业、能吃苦、擅创新,老师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諧友爱,鲁班精神文化品牌已培育成型,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熠熠生辉。
四、结论
经过5年开展,“鲁班文化节”已经成为学校“品牌”项目。建筑工程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活用“鲁班文化”精神,“隐蔽”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自主”参与的“1234”育人模式,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自然”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管海欣.自媒体时代公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9.01.
[2] 黄波.中原经济区建设视野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3] 张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j].才智,2019.09.
【作者简介】
马 月(197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