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玉泉寺管理区 山东 泰安 271000
在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森林资源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齐、分布不均等问题,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林业的发展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林业管理水平在高新技术成果的支持下逐渐提高,甚至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而借助有效的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各类虫害的预防、治理,提升林业管理的综合效益。
关于虫害的防治问题一直是林业管理中的一项长期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却因为近年来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使森林的面积逐渐的减少,国家对此加大了重视力度。为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部门也展开了全方面的管理优化。尤其是对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因森林资源分布地区不均匀,南北、东西差异大,导致虫害的发生季节、发生种类、发生规模的差异也很大,预防和治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林业管理部门要对此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因虫害造成的森林损害。
虫害对于森林资源的威胁显而易见,而林业虫害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将其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3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在我国西北地区,因为历史原因,森林资源被过度砍伐,而即便是在之后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当地政府也一直在坚持人工林的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因为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单一,生态系统相比天然林稳定性较差,导致了虫害一旦发生就会迅速传播。同时,气候异常也会导致害虫死亡率下降,尤其是暖冬气候的出现,更是造成了害虫存活率增大。二是人为因素。随着林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在种植本土树种的同时,也会尝试引入新的品种来对林业结构进行丰富。而在引入新品种的过程中,可能会将害虫引入区域中,在缺乏天敌的情况下,虫害的影响范围以及带来的损失会超出预计。另外,对于天然林的长期砍伐,使得森林资源的质量有所下降,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对于虫害的抵抗能力。而如果采用不恰当的防治措施,害虫可能产生相应的抗药性,继而导致治理难度增加。三是其他因素。除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还存在一些会引发林业虫害的因素,如基础设施,如果林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则会影响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最终导致无法提高管理水平;如果治理力度不足,同样会导致林业虫害的发生,而且治理力度与地方政策、经济文化等存在密切关联,需要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
3.1 林业基础防治技术的意义 林业管理的基础防治技术就是人工检测土壤是否有病虫害滋生,人工林的树苗本身的质量是否有正规保障。在树苗种植后,也要定期人工检查其是否正常生长,发现有病虫害的侵入就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树苗的健壮生长。进行林业基础防治,保证树苗的质量,可以有效减少化肥等的过度使用,在生长初期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也能降低使用化肥等的成本。
3.2 监测预警防治技术的意义 为了实现对于大规模虫害的及时防治,做好森林监测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林业虫害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如GIS、GPS、RS技术等。其中,RS(遥感)技术能依照植被本身对于电磁波的反射情况,对植被的长势进行确认,GPS技术能帮助林业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实现对于各个方位信息的明确,提升定位的精度和准度。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合理使用,林业部门能定期发布相应的趋势预报,实现对于森林的全方位立体监管,同时可以减少人为、物力资源的损耗。发现虫害后,林业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抵达相应位置,及时了解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技术的应用都有着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在对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也应结合具体情况,做好地理位置的全面考察,尽可能消除监测死角。
3.3 化学防治技术的意义 现阶段,在我国虫害防治方法使用最广泛的是利用药剂等化学品进行预防、控制,并最终消灭林区的虫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如今使用的农药药剂大多数是由天然物质或生物质成分研制而成,其中有效成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也不会将有害成分残留在土壤中,能够有效保护其他的有益生物。针对名贵的树种,一般利用人工操作进行施药的方法进行虫害防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对于大面积林木进行虫害防治,则离不开专业工具。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作业,同时还能利用无人机对重点防治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有效地进行方案的调整。化学防治的优点在于作业简单成本低,但要注意防治过程中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农药需不断改良才能保证理想的防治效果。
3.4 新型生物防治技术的意义 当下林业管理中出现了新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虫治虫”,该技术是在遵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对病虫的繁殖能力进行削弱,对林业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试验以来,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它也是目前最有效的虫害防治技术。
3.5 基础防治的意义 林业管理中的基础防治措施就是在种植新树苗是对所种植地区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其地下害虫及其土壤中滋生害虫的情况进行排查;同时,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消毒,以保证提让的质量。针对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土壤应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后再进行树苗种植。在进行树苗的选择是应进行严格的挑选,并且在树苗终止后及时进行观察,清理树苗周围的杂物。如若发现受虫害感染的树苗应将其病虫清除,并将树苗的书评进行焚毁。
森林作为自然生态环境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发展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提高林木质量、推动林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应切实做好林业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做好虫害防治工作,在保证森林资源多样性的同时降低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经过长期发展,人们已经形成了对于林业虫害防治的有效认知,对于虫害防治技术也投入了足够的关注,相信会将林业管理推入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