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生 赵立兰
1.云南建设学校 云南 大理 671000
2.大理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云南省古城、古镇众多,火灾频发给古城、古镇的防火安全敲响了警钟。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秀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东西南北四座城楼,城楼雄伟,这样古朴而幽静的大理古城里的建筑均有一定年限,并以小规模、低层,砖木结构为主。
笔者参与完成了大理古城文庙恢复重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在交通和防火设计方面特别重视,大理文庙原建筑群建成于清朝光绪初年,是府县合署文庙,为大理旅游二次创业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成为大理旅游的新景观和新名片,挖掘大理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地方民族文化传统,按大市政办[2013]277号,同意大理古城文庙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大理文庙建设用地位于大理古城旅游核心区,复兴路中段,西边靠近博爱路,东边紧邻复兴路,南边与人民路连接。地处大理古城中心地段,四周大部分为一至二层的低层建筑物,场地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环境较好。目前交通主要以步行为主,文庙恢复重建项目占地12217.75平方米(约18.32亩),总建筑面积7843.6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面积7710平方米,保留大成门建筑面积:133.6平方米,建设用地呈东西向 的较不规则地块),文庙恢复重建项目包含崇圣祠、文化馆、办公楼、图书馆、大成殿,南北庑、南北休闲廊、大门八个建筑单体。
(1)充分体现明清庭院式的廊庑建筑风格,变古通今,修旧如旧,光大古文庙建筑生命;
(2)充分利用红线内土地,规划休闲廊,融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有利于古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注意生态环境和绿化地带,坚持以人为本,适合旅游者和城市人休闲的需要;
(4)设计从便于祭祀,开展学术交流,孔学教育,专项旅游及展览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考虑。
在设计本项目交通和防火设计之前,首先对大理古城区的交通和防火情况进行分析:
(1)古城区道路系统由城市支路(机动车道)、商业步行街,自行车道与街坊内部巷弄组成。
(2)根据总体规划和古城整体保护的要求,古城区内博爱路、玉洱路、叶榆路及南水库西侧新规划道路为城市支路,规划为机动车道,其它街巷实行交通管制。
(3)复兴路、护国路、人民路东段为商业步行街,实行严格交通管制,非特殊情况严禁机动车辆通行。
(4)古城区城市道路形成方格网状道路格,除三条机动车道,三条商业步行街外的其它道路为步行街和自行车道,在复兴路南北入口,玉洱路东西入口,南水库垂钓园设置为停车场;
文庙恢复重建项目地处古城区中心,属于紧邻两条商业步行街复兴路和人民路,严禁机动车辆通行,以步行为主。在本项目交通组织时主要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建设用地西高东低,总平面规划布置为上、下两个平台,平台之间高差2米,由于下平台有多株古树名木需要保护,导致上、下平台的消防车道无法贯通,下平台紧邻复兴路,在复兴路上文庙用地北侧规划了消防车道的专门出入口,并在消防车道近端布置12米×14米的回车场,文庙建设场地内所有建筑均在消防车153米的供水服务半径内。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2.8条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消防车对外、对内交通组织。
同时还需更好地考虑场地内各建筑单体和单体之间的防火问题,建筑单体耐火等级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二级,木结构建筑为四级,在各单体建筑设计中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距离,楼梯、走道疏散宽度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相关规范执行,
(2)木结构建筑采用的所有木构件均涂透耐火漆,耐火极限为1.0h,各建筑单体的墙体、梁、柱、楼板等建筑材料均达耐火等级的要求,
(3)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钢筋混凝土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2.1条规定,尽可能控制在6米以上,但由于用地较为紧张,文庙用地内部份建筑与周边用地内建筑间距大于3.5米,不满足6米的崇圣祠、文化馆、图书馆的相邻墙面上开设的窗均采用甲级防火窗,木结构建筑之间的间距达到10米,木结构与钢筋混凝建筑间距达到8米,各建筑之间的间距按挑檐之间距和构件外缘算起,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5.3条,第5.5.5条规定。
在完成大理古城文庙恢复重建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和借鉴导致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大火蔓延的间接因素:1)独克宗古城内通道狭小,纵深距离长,大型消防车辆无法进入通行参与扑救,2)消火栓未按国家相关规范进行防冻措施而不能效防止低温冰冻,导致消火栓未正常出水,3)市政消防给水管网压力不足,在火灾扑救时,未及时联动、提供加压保障,导致火灾蔓延,损失惨重。在以后古城建设项目中交通和防火方面总结以下几点:
(1)在着手设计时,首先要对建设场地周边对外,对内交通关系进行分析,并统筹布置交通系统以便消防车在紧急情况下畅通,减小火灾损失。
(2)合理布置总平面、场地内道路交通、扑救场地,规划设计要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转弯,回车,扑救及安全出入。
(3)古城内建筑都为坡屋面,一般挑檐较大,木质装饰构件较多,在建设项目中各建筑单体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控制,防火间距应从挑檐和外装饰构件起计算,古城用地紧张,建筑密度大,在局部不满足防火要求部位要采用防火墙及防火门窗。
(4)建设项目中各建筑单体的安全疏散距离,防火分区,楼梯、走道疏散宽度严格按规范进行计算确定,并按规范要求,做防排烟、通风设计。
(5)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的消防,防火系统要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施工。
(6)消防系统每年须启动运转两次,以检测及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在古城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建设,维护,管理到位,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市政消火栓进行改造,确保完好,将古城消防安全纳入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保护好我们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