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蒙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21116)
一般来说,职业比较好理解,生涯却有着多重含义。职业可以指个人通过某种职业创造的有目的,持久的生活模式或过程,例如体育生涯、教师职业和军事生涯。还可以将职业生涯视为多种角色的集合,例如一个人既是母亲、妻子、女儿,也是公务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将自己的职业理解为特定的人生历程。所以在此基础上,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总结为: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人分析、总结和衡量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从而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预先建立一个职业发展系统安排的活动或过程,以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包括职业选择阶段,职业阶段和职业阶段三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帮助个人专注于他们的工作,激励个人努力工作,并激励个人发挥他们的潜力。大学生涯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
大学师范生是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专门是指教育方向的本科生。这些学生将来有明确的就业方向,是未来教师的中坚力量。对于大学师范生来说,他们的职业规划可以理解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充分了解自己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实现定向规划和未来工作的行动措施之间的良好匹配。为一生的事业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总之,大学生通过职业规划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涉及心灵和行为的动态过程,包括整个识别和实施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动态性、前瞻性的特点。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争抢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校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尽管如此,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理论的指导。现阶段,高等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大学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从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高校教师队伍对理论研究的不深入,往往会使得大学师范毕业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模棱两可,模模糊糊。这将造成大学师范生无法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和动态性,从而对他们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无从下手。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大学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施于实践的过程中会受到限制,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第二,课程设置不规范。大学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教学形式相对简单,时间安排不科学。主要表现为课程不规范,缺乏科学性和稳定性,不能形成合理的、固定的就业课程体系。此外,相关的辅导内容具有反复性,这种反复性不仅常常出现与就业指导课程相同和重复的内容,而且还表现为一些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性。有些高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资源浪费严重,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和相关性的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出大学师范毕业生自身的特点,没有结合他们的优势,把特殊的方法一般化,没有联系和考虑大学师范毕业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无法有效地实施课程,一定程度上课程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第三,缺乏专业有效的辅导。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我国大学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咨询,职业咨询带有随机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应该积极寻找各种有效路径,为师范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师范生可以通过这种职业咨询的方式来充分理解、实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职业咨询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仅仅依靠传统的课程、讲座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师范生的就业问题的。
第四,教育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当下,由于没有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的教育部门和机构,我国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靠就业指导中心来进行。这就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式仍旧是传统的说教的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缺乏理论结合实践,容易造成学生的不重视、消极对待,参与度有待提高。
步入大学的青年开始形成他们最初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开始注重于自我思考,相较于青少年时期,更加关注于自我的认知和定位,更加了解自己。这一时期,随着大学师范生的心理和生理进一步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得到快速发展,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然而,他们的心理发展仍然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且适应性差。大学师范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一方面,随着他们对于自身认知的加强,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潜质。与此同时,师范生能够依据其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初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进而逐渐形成适用于其自身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有所发展,但还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经验和分析能力有限,有时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在各种不稳定环境的影响之下,大学师范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动摇,这对他们的将来就业势必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师范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突出之处和能力,坚定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克服种种困难,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对外部环境进行评估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的组成环节,它包括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和对社会环境的评估,对个人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师范生在就业方面没有麻烦,但他们也缺乏选择职业的机会,当时社会对大学师范生的要求相对简单。然而,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越来越普遍,优越性也逐渐降低,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师范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大学师范生及时进行心态调整,做到认真对待就业、择业问题。只有经过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以及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大学师范生才能在就业和职业选择中取得成功。现阶段,处于新时代的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愈加进步,对于师范生而言,应该更加努力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能够进一步满足师范生的需要,督促他们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完善,师范生能够有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质,不断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系,丰富的知识体系,健全的人格体系,综合的能力体系,丰富的生活活动体系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系等新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他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对于师范生而言,确定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付出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大学师范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并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并为这些方面做好准备。尤其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师范生,这是他们职业准备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需要他们树立起明确的职业准备意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师范生应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扎实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增强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时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做好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是个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依据其自身的条件和素质,对今后的个人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并能够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而做出有效调整。因此,这种规划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师范生既然把教师当做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那么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应当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此外,个人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对于大学师范生来说也同样重要,这也是教师这一职业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更重要的是,师范生要有终身从教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并愿意终身为之贡献一生。
现阶段,我国高校师范生将教师确定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理想时,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理想的选择可能不是十分坚定,甚至还会出现迷茫、摇摆不定的情况,这就需要师范生通过各种方法来不断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支撑自己走下去。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选择的职业是他们热爱和擅长的,往往他会将这份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从而会保持热爱,不断追求。因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职业理想的坚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师范生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和分析自己,把握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定位更加准确。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根据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关行动指导,充分发挥出师范生的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此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师范生可以再次审视教师的职业理想,客观、合理地定位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加坚定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