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宋市民音乐的唐宋社会生活的转型分析

2019-07-14 08:56李菁菁河南大学音乐学院475004
大众文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娱乐场所艺人百姓

李菁菁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475004)

市民音乐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传播和使用的一种音乐形式。其以城市为中心向外扩散,市民音乐讲究技术的精湛性和表演形式的程式性,具有一定的商业性。从历史角度看,属于民间音乐范畴。市民音乐不仅有乡间音乐的淳朴抒情性,又有都市娱乐的华彩性,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民间音乐形式。

一、概述北宋市民音乐形态

市民音乐又称市民通俗音乐,是在城市中供城市居民消遣娱乐的音乐文化形式。“市民”二字被一再强调,其与市民音乐形成发展有一些历史渊源,同时也是产生市民音乐的客观历史条件。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传播形式主要限制在皇亲贵戚贵族高官的深宅大院中,以宫廷乐舞为主流形式长期发展,唐宋时期是音乐文化传播的分水岭,是中国封建社会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唐宋时期的物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民大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有一定要求,二者相互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文化形式。该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重要变化。

1.城市规模庞大,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唐宋朝代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城市管理制度由坊市分离的古典市制逐渐转变为坊市合一的新市制。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相对发达,商业活动空前活跃,逐渐发展出许多大型城市。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十几个,北宋迅速发展至四十几个城市。普通民众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社会的中坚力量,统治阶级的管理制度随之发生改变,这为市民音乐和街头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时机和条件。宫廷音乐走进民间趋于平民化,百姓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和观念也随之改变,形成市民音乐逐渐流行,成为百姓欢迎的音乐艺术形式。市民音乐的兴盛也是宋代音乐发展的重要特征,北宋是市民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2.市民音乐表演形式多样,表演场地增多

北宋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渐渐宽裕起来,人口逐渐增多,普通百姓阶层逐渐壮大,音乐表演场地逐渐发展成艺人专门表演的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瓦舍,又称瓦子或瓦肆,是主要以娱乐为主的商业聚集地。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修建成的固定演出场所,在舞台上艺人表演各种各样的民间技艺。这些固定的娱乐场所吸引各个地方的民间艺人争相演出。不同地区的艺人汇聚一堂,相互学习切磋,这一方面促进了艺人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艺人更具专业性和职业性。同时,为适应普通百姓阶层的品位,市民音乐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充斥着各方面内容,其中杂技艺术和说唱音乐逐渐发展起来。勾栏中表演的艺人一般都起艺名招待客人,如张五牛、刘百禽等。瓦舍勾栏的经营带有商业性色彩,是艺人争相表演的舞台,艺人想要在瓦舍勾栏的舞台上站稳脚跟,必须在技艺方面有过人之处。在北宋时期被百姓喜爱的艺人多达数百位。比如宫调孔三传、杂扮刘乔、影戏董十五、赵七等。固定的娱乐场所和专业的艺人促使市民音乐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且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基于北宋市民音乐的唐宋社会生活的转型分析

1.使普通大众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北宋政治统一后社会稳定,商业发展迅速,这为市民音乐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物质文化的提升间接提高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民音乐在瓦子勾栏的娱乐场所兴起,促进了百姓消费观看表演。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主要建立在大中型城市中,艺人表演风格符合百姓口味,让百姓的生活轻松愉快,满足了百姓的精神需求,这些百姓含有城市居民、往来商人、附近农民、官家及其家奴等。市民阶层的娱乐活动非常活跃。

2.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结构变化

市民音乐在民间兴起,瓦子勾栏等娱乐场所的出现推进了整个娱乐行业的发展,休闲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被大批修建。为配合这些新建的娱乐场所,附近修建各种酒楼、妓馆、茶楼、小吃店等建筑。城市建筑以瓦子勾栏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建筑成为新的、热闹的、生机勃勃的新城市。

如东京梦华录所言“则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出旧曹门,朱家桥瓦子。下桥,南斜街、北斜街,内有泰山庙,两街有妓馆,……看牛楼酒店,亦有妓馆,一直抵新城。自土市子南去铁屑楼酒店、皇建院街、得胜桥郑家油饼店,动二十余炉,直南抵太庙街、高阳正店,夜市尤盛,土市北去,乃马行街也。”

3.百姓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市民音乐被宋代百姓阶层喜爱,在节日庆祝期间,瓦子勾栏中的艺人创造设计出各种各样丰富精彩的节目吸引百姓观看。在北宋节日期间是允许妇女逛街游玩的,街道从早到晚人流涌动,百姓穿上干净华丽的服饰,奔走往来拜访亲友,巷口、坊门口等位置摆放各种食物、生活用品、文玩书籍等物品,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市民音乐的优美声音。

三、北宋统治者对民间乐舞百戏的喜爱与发展

北宋统治者对民间音乐与百戏的喜爱是推动北宋市民音乐发展的一大动力。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上谓近臣曰:‘学士之职,清切贵重,非他官可比……有敕设及弄猕猴之戏,久罢其事,然亦非宜。教坊有杂手伎、跳丸、藏珠之类,当令设之。’”宋太宗在这段话中明确表明了,若不是十分看重这些翰林学士,觉得对不起他们的身份,就让教坊安排耍猴之戏招待他们了,思来想去,还是安排普通的百戏杂技算了。在此可以得知,在宋太宗之时,在宫廷中所用的教坊乐的形式已经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乐器表演,还兼有杂技、趣味游戏等内容。

宋真宗时,但凡是帝后生日诞辰,春秋大宴,都会开放皇家园林供百姓游玩:“咸平中,有司将设春宴,金明池习水戏,开琼林苑,纵都人游赏。” 由于宫廷庆典百姓亦可旁观和参与,教坊乐与其他音乐机构、民间市井音乐往来亦是频繁。《宋史》中记载的景德四年(1007年)的一场盛大酒会庆典,可以看出这种音乐上的交流:

上御五凤楼观酺,宗室、近臣侍坐。楼前露台奏教坊乐,召父老五百人列坐,赐饮于楼下。……又骈系方车四十乘,上起彩楼者二,分载钧容直、开封府乐。复为棚车二十四,每十二乘为之,皆驾以牛,被之锦绣,萦以彩引,分载诸军、京畿伎乐……”

这场关于宋真宗与民同乐的盛大酒会,细致的描绘了当时的节日盛景,民众的大量参与,欢庆的乐队与游行队伍络绎不绝,不仅教坊乐列席,而且军乐、开封地方官府乐籍中的乐队、市井中的歌坊伎乐统统加入到节日的欢庆中,音乐文化交流高度活跃。教坊乐在其中体现了包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这厢教坊之乐齐奏,那厢市井民乐响彻四方,官方与民间、教坊与勾栏瓦肆之间的音乐交流交相辉映,“东距望春门,西连阊阖门,百戏竞作,歌吹腾沸”。这其中的乐伎艺人必然交流调动频繁,为北宋的音乐教育、传习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由此可见,北宋时期的统治者更加富有人文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前朝统治者高高在上的特权身份,而是主动的与百姓交流同乐,这不仅对于宫廷与民间音乐,而是在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与民间频繁融合,这种情况是历朝历代都所罕见的,北宋统治者亲民“接地气”的程度是在中国封建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北宋市民音乐勃兴的主要推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宋代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北宋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社会中资本主义的萌芽带动了市民音乐的商业化发展。北宋的统治者的人文情怀与当时经济文化环境条件促使市民音乐走向综合性艺术形式的道路,并创造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发展高峰期。

猜你喜欢
娱乐场所艺人百姓
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娱乐场所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贫苦阶级的“公共娱乐场所”?:《雾都孤儿》与19世纪英国济贫院制度改革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百姓看家“风”
花灯艺人
猴子杀鸡
多媒体音视频技术在娱乐场所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