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乌托邦类建筑形式研究

2019-07-14 08:56王辰鑫河南大学47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乌托邦建筑师形式

王辰鑫 (河南大学 475000)

一、引言

当今建筑界早已被水泥、钢筋、玻璃等现代材料所充斥,在社会发展中逐渐迷失自我,现代建筑也陷入失去建筑语汇的尴尬困局中。BIG建筑事务所曾道:我们认为为应对今天的挑战,乌托邦式的建筑模式正引导着沉闷盒子式的实用主义和数字现实主义进入到未触及的宽广领域。在这样的认知下关于未来建筑的理想空间与形态表现的实施,就对建筑师提出了新要求及挑战。乌托邦的存在对于建筑未来发展起着引导性作用,从相关理论基础入手,探索现代乌托邦类建筑设计的模式,研究其形式以对未来建筑发展有所希冀。

二、乌托邦类建筑发展脉络

社会发展中会忽视精神世界的构筑,但建筑与社会、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营造建筑的精神氛围,乌托邦理念不可或缺,如同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力催化剂。

1.缘起

公元前三世纪,以柏拉图《理想国》为缘起的“乌托邦”概念雏形,古希腊是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摇篮,雅典卫城和帕提农神庙--是人类将乌托邦以建筑方式展现出来的最早实例。到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工程师维特鲁威延用了柏拉图相关的城市理论,使得理想城市概念初具形态;后来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对其虚构的岛屿进行解释:世间没有好地方,仅是寄托人类理想世界的虚构之地。

2.发展

基于此理念之后的百年里,人类尝试实践乌托邦梦想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社会进步发展中科学、哲学为理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文化做了铺垫,再次激发人们对城市多变的想象。基本致力于发展生活交互方式及生产消费,同时兼顾对新建筑空间的研发。19世纪初傅立叶就提出了可容纳1.5k-1.6k人数的巨型建筑“法兰斯泰尔”,其目的为废除家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推行空想社会主义理念,已经出具现代集合住宅的雏形,并为之后大型综合体建筑奠定了理论基础。步入20世纪后建造技术迅猛,建筑构造有极大拓展,针对高密度大城市发展作出相应对策。一战后基于城市住房需求,建筑师们发挥自身想象力,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未来城市的构想,将乌托邦理论引入建筑学领域中,通过设计理想城市以解决现实问题。

3.特性

其一是来自于对理想世界的渴求度,基于精神、灵魂上的追求;其二超出常规建筑的形式,打破司空见惯的构筑法则,向体制性权威发出挑战,欲构建自由空间,力争建筑本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三是对城市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关注人居空间、城市景观建造。乌托邦类建筑最重要的特质就是预先设定意志,追求自上而下的绝对控制,也说明人类试图控制世界的远意图。还有建筑师自我人性的表达意识,体现了未来科幻性构想。乌托邦类建筑本身应为精神世界的牧歌式建筑,凝聚着人类终极性精神式样及对未来的理想。它是组织框架、结构图景,不单是建筑的形式展现,更重要的是蕴含包容、永恒与均衡性的高效构建。乌托邦类建筑是人类集体想象力的结晶,对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精神预判,也敢于进行时代创新并为未来指路。

三、乌托邦类建筑表现倾向分类原则

首先基于意志表现倾向:其中有诺亚方舟式的救世主义,是乌托邦类建筑对城市和建筑所做的救赎,试图开辟建筑的新天地;也有人文关怀与公民意识的悲悯主义,设计建筑作品让人感同身受;还有科幻构筑主义,这类是源于未来设计的指向性(不可实现性),多半为建筑师的科幻梦;最后就是公平集体参与主义,体现乌托邦类建筑的公平性与集体性,宗旨就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为目的。其次基于未来超越表现倾向:其中有利用高新技术让建筑在尺度、跨度上突破极致,如荷兰OMA建筑事务所以颠覆性设计而盛名,其作品极具震撼性。重视实用功能性,把建筑当作创造未来的手段。其在中国的代表建筑作品就是北京CCTV大楼,建筑形式具有颠覆性压迫动势,试图推动社会的多样性发展;也有除旧立新主义的存在,其代表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归结于他精简纯正的建筑理念与普渡众生的哲学思索,为现代建筑发展做出理性预判,后人誉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还有重视城市规划及社会重构的,强调绿色生态技术,调节都市景观以充分融合于城市之中。如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现实柏拉图式的理想国,强调宏大叙事性,同时关注社会整体与公民的生活方式,为未来建筑形式的发展做出有力的探索,为人类建筑中史诗般的作品存在。最后基于理想图式表现倾向:依靠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高效组织模式和依靠技术迈向乌托邦理想化建筑模式这两种。

四、乌托邦类建筑形式分解

人类发展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滋生诸多问题,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社会等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加之建筑膨胀,使其与自然界发生冲突,导致城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出现裂痕,城市建筑该何去何从成为建筑师肩上重任。建筑师需要在长远的未来中寻找答案,解决人类面临问题的建筑构想方兴未艾。

1.普渡众生

主要依靠科技手段和极致的表现追求来对建筑进行构建,最终达成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并促其发展。最早的就是巨构这种建筑形式,是乌托邦类建筑对尺度的极致追求,证明人类征服自然的最大可能性。建筑尝试摆脱束缚向高空发展,用以缓解城市人口碰撞问题所带来的压迫感。该建筑形式的体量庞大且非单一体态的延伸,是具有更多复合功能的综合体巨构建筑。如矶崎新1960年提出的空中城市规划,将树状新城覆盖在既存街区之上,将公共基本设施放置在柱形主干中,居住空间似枝叶向空中延伸的建筑形式。还有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于宏观的城市超景观形式的设计,如中国境内极少具有乌托邦思想的建筑师--马岩松,他对于未来城市的构想是基于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的概念。马岩松认为未来城市是自然的,建筑是必须隐匿于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建筑师独有的山水观,反映建筑对自然的尊敬与欣赏。

2.关怀平等

主要体现在建筑师满足集体诉求,关注城市底层阶级及改善社会的思考,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在有限的空间中注重公共交互的营造,平等互助享有社会资源,蕴含共产主义的平等思想,如城中村的改造,也是在践行乌托邦最原始的初衷,在有限时间中用现有资源用最优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虚构科幻

立足于时代功能性及社会性上,但受科幻影响产生城市规划构想,使得建筑形式具有神秘科幻感。此类乌托邦建筑形式体现建筑师自身对未来美好城市发展的愿景,用当今先进技构筑环保建筑来为未来城市做铺垫。每位建筑师都是理想主义,都会对建筑乌托邦有执念,区别就在于务实就会压抑表达心中的乌托邦情怀,痴于表达就会如同建筑师高迪般狂热的表现,这充满了对自然与生命的礼赞。

4.公民参与

乌托邦类建筑形式在某种程度展示了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及促进人民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对于灾后重建项目的指导。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公民属性及参与度,投入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工作的人文精神,关怀回报社会及公众的无畏精神,使建筑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实现以人为本的建筑形式,完成乌托邦不灭的神话。

五、结语

乌托邦类建筑是对未来建筑、社会与人类生活的预测,也是未来世界中建筑形式的一种新格调。对理想社会的构想通常囊括建筑和城市乌托邦,需要建筑师通过设计建筑形式来改变物质环境,用以推进改良社会。本文从乌托邦类建筑的缘起及特性进行梳理,加之辅助典型案例出发,对乌托邦类建筑形式研究给予新动向,最重要的是让更多人认识到乌托邦类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完美价值。眼下我国建筑师缺少乌托邦精神,希望借由对其的分析,能对其推动建筑形式的发展以警醒,让中国在未来建筑发展中,形成能独具当代特色及展示自身特点的建筑形式。

猜你喜欢
乌托邦建筑师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小小建筑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乌托邦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