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玲 (广东省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 527300)
《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意大利)的代表作品,约作于1485年,木板蛋彩画,尺寸为172.5×278.5㎝,目前藏于乌菲齐美术馆。几百年来该幅画作一直受到人们由衷的赞叹。该幅作品也一直为笔者所喜爱。笔者广泛查阅了有关该幅名作的鉴赏分析文章,认可某些观点,在此基础上也有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思考或看法。笔者认为,赏析一幅名画,不仅要分析其情景和意境、表现形式和手段等,还应深入了解画家创作时的时代文化背景、心理或思想状态等,只有如此,才能更准确把握画家的创作意图、作品努力要表达的主旨思想。
15世纪末有代表性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艺术家波提切利,住在佛罗伦萨。在15世纪,佛罗伦萨工商业日趋繁荣,是意大利文化最发达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文艺主顾是市民阶级,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个市民阶级恰是佛罗伦萨新兴力量资产阶级的前身。由于意大利贵族与教皇势力强大,导致在文艺上与新兴的市民阶级产生了必然的矛盾。伴随着波提切利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他发现在佛罗伦萨这个城市的共和国政治权利慢慢的在美帝齐家族(银行业巨型寡头)集中。
1475年前后,波提切利得到了劳伦佐、美帝齐家族的宠爱,接触到了一些宫廷贵族的范畴,其艺术逐渐留下宫廷贵族文化的印记。可他又是著名的敢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僧侣画家腓力波·利比的学生。腓力波·利比去世以后,画家波提切利开始疯狂崇拜更为激进的佛罗伦萨左翼画家安·波拉约罗和委罗基奥的艺术。作为佛罗伦萨最后一位大师,波提切利的艺术思想充满着矛盾,集中体现于波提切利艺术思想中现实主义和宫廷贵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上。
《维纳斯的诞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必然产物。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时期一直试图摆脱禁欲主义的束缚,“克服中世纪基督教艺术中的抽象化、概念化和公式化的倾向,以人为中心,恢复古希腊追求健全的感官享受的精神,创造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艺术家们为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了大量的裸体,直接表现人体美,歌颂人的自然美。《维纳斯的诞生》是其艺术成就之一。
波提切利通常以其绚丽的文字作品和远古时期的神话作为媒介,来讴歌当时世间的美好,作品总体而言有充斥着诗情画意,而描绘的画面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美好感染,进而感动。《维纳斯的诞生》亦如此。所谓美感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官因素,当视线和作品交汇时,大脑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体验,所观察到的这个审美对象就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决定主观的一元论,物质决定意识,而情景和意境也是欣赏名画时必须考察分析的重要特点。
《维纳斯的诞生》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赤裸裸的身体,脚尖蜻蜓点水一般材在洁白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左边的西风之神飘翔在空中,向维纳斯吹去一口气,于是献给维纳斯的花朵从空中落下,留下淡淡的芳香;和西风之神相缠的是宁芙女神克罗丽丝,她后来成为西风之神的新娘,是掌管花朵的花神。右边的是掌管果树的神是波莫纳,他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红颜色的新衣,等待着维纳斯,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与蓝天相交,一片祥和的海阔天空下,诞生了一个曼妙的生命。
柏拉图这样解释维纳斯的诞生“美不能从非美中诞生,也不能逐步完成,美只能自我完成。”希腊神话描写维纳斯出生就已成人,维纳斯没有从婴儿成长起来的经历,波提切利要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生来就很完美的形象。该幅名画透露出让人陶醉的优美感。优美是一种婉约,一种柔和,让人觉得舒畅和松弛。维纳斯那面庞的清秀,头发的飘逸,姿态的轻盈以及氛围的幽静,就是其优美的意境,或者也可表述为诗一般的含蓄。
欣赏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必须考察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表现形式和手段。绘画作品本身具有诉说性,《维纳斯的诞生》构图、用色和线条都比较讲究,内涵若隐若现,朦胧而神秘,让人欣赏时可以加以想象,根据个人的阅历,感受加以补充,品出丰富的内容。
《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构图单纯,以裸体的维纳斯女神为中心,总体上表现为一个中空的三角形。画面中“纵深”感不是很强,人物组合差不多在一个平面上展开,但这并不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相反画面的装饰感很强,很优美。而且一切都在运动之中,像西风之神吹的气,在空中飘落的花朵,慢慢向岸边靠近的维纳斯,以及她那飘飞的头发,果树之神的迎接,以及她那衣裾的摆动,还有运动的波纹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所有这些好像构成一组交响乐,这组交响乐,是灵动的,是触及心灵的,可以和审美主体产生灵魂的共鸣的。
其二,色彩的整体感觉略显清冷。“有一种半透明的感觉(覆盖力不强,这是蛋彩的固有特点),这使他那些仿佛没有重量的人物显得愈加轻灵。”可能有人不喜欢这种冰冷的色彩,至少认为它与这优美的画面不协调。《维纳斯的诞生》表现的是诞生,环境又如此优美,可波提切利不仅未表现喜庆,反而创造出了阴冷的气氛。我认为,色彩不仅是自然物的外在的表现,还有一种精神在里面,那就是波提切利将自己的主观感觉与画调和在了一起,这种调和在维纳斯身上淋漓尽致地得到了表现。维纳斯的眼神是那么的忧郁、迷惑和茫然,全不关心、注意身边发生的一切,这也是波提切利内心世界观的反映。可以说这样的画不再是死画,是真实和真切的,是画家个人的心灵的反映。
其三,在维纳斯身上线条的精巧、流畅得到了完美体现。综观整个维纳斯,她的姿势就是一条优美的曲线。用今天我们拍照摆poss来理解,她的这个站姿无疑是最优美的:维纳斯用一条腿支撑着全身的重量,另外一条腿稍微抬高,靠着站立的那条腿;一只手臂向下弯曲,一只手臂向上按住胸部;她的身体完全正对我们,而脸却偏向一边,打破了这种完全正对的构图,这样就显得优雅而生动,使画面显得有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感。
任何一幅好的文艺作品,无不带有时代和作者思想状态的烙印。作为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波提切利不仅要在创作道路上与贵族和教皇势力产生矛盾,而且其本身受宫廷贵族文化的影响,也必然使其在表现世俗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内心充满着矛盾和痛苦。《维纳斯的诞生》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作者当时痛苦迷惘的思想状况。
波利齐安诺的长诗《吉奥斯特纳》中,描述的是被风声轻轻送到海岸边的女神—维纳斯,她在爱情海里出生,果树神急匆匆的迎接,给她的霓裳加强了美丽的意境。作者本人在处理此处场景时,进行了饶有兴致的取舍,舍弃了诗歌里的繁杂喧闹,而把女神安排在了一个静谧的的地点,颇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背景是大海,而维纳斯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她的眼神是那么的忧郁、惆怅、迷惑和茫然,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全不关心、注意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这是维纳斯对人间未来生活没有信心的表现,借画抒情,作者似乎在直抒胸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自己现实生活的惶惶不安的心情。作者创作意图之神秘,主题思想之隐晦,恰是波提切利本人矛盾世界观的自然反映。
虽然波提切利想努力表现女神维纳斯完美无缺的形象,但是维纳斯木然、迟滞以及略带困惑的眼神,难以掩盖她的清纯和稚气。可以说,《维纳斯的诞生》将成人身躯和幼童的稚气眼神溶为了一体,说明波提切利对两种艺术形式的追崇,既推崇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同时也追捧新式的“柏拉图”主义,这两者的结合在他的作品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既有对感官上的审美冲击,也有面对艺术作品深思后的冥想,使审美主体的精神层面得到净化和升华。这个力求统一的过程,既有波提切利反抗基督教会的因素,也有其似为艺术追求两条道路之间矛盾和痛苦的因素。
通过波提切利的这副作品,笔者感受到波提切利内心的痛苦,其痛苦也可描述为如何将内心的感悟、幻想与外在的美好事物调和一处,而产生令人赞赏的作品。也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痛苦,才催生了这幅打动人们几百年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