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菁 (泉州市艺术馆(福建) 362000)
福建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在早期,当地百姓出海打渔,靠海而生。由于沿海地区灾害频发加之海洋所带来的未知性,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神明成为泉州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因此,渔民出海时,会携带小型的木雕神像在船舱中供奉以求平安,这样的行为逐渐成为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生活仪式。经过历史变迁,渔业逐渐其他工、农业所被取代,但这样的仪式性并没有衰退,沿海地区的人民依旧遵照前人留下的风俗习惯延续这样的风俗习惯,而木雕神像则成为一门泉州特有艺术,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针对泉州地区的神像木雕艺术相应内容进行阐述。
泉州木雕源于中原文化的雕梁画栋,又有南方文化细腻繁杂的工艺成份,是南派雕刻艺术的典型代表。线条流畅,手法简洁,人物造型凝重端庄,具有粗犷、古朴、醇厚的特点。唐、五代时期泉州地区的木雕艺术发展起来,在宋代时期逐渐成熟,木雕艺术的巅峰在明清时期。在唐宋时期,木雕艺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庙宇的建筑装饰、居民的建筑装饰以及书籍的印雕版等。唐朝时期,泉州就有着“东南佛国”美誉。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雕刻艺术的主要形象就是佛教神像。在元代时期,泉州地区开始有了木雕家具、木雕乐器以及木雕玩具等。明代时期,泉州地区的匠人逐渐增多,熟练佛像雕刻、装饰雕花等。在当时经常会看见匠人,将不同成本的戏剧故事,雕刻在窗棂栏杆以及床屏几案上。随着木雕工艺的不断发展,使得泉州地区的木雕工艺逐渐流传到全国中。木雕工艺在宋代时期发展最为辉煌,其在木雕工艺美术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泉州当地民众来看,神像不仅是庄严的供奉对象,同时也是人们随时可以获得的艺术品。神像木雕艺术已经成为泉州地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与发展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在我国的泉州地区,神像木雕艺术应用在祭祀中,通常情况下会将其分为两类,其中一种类型是在民众的宅居中供奉的相对小型的神像,此类神像大多数带神龛。另一种类型是民间的寺庙神像,该类神像体型较大,所以,会以大型木雕以及泥塑彩绘为主。宅居供奉的神像,具备一定的随意性与世俗性,一般情况下,神仙雕像、佛像雕像等,身体祥和,并且动态端庄。此类雕像的木雕工艺,有的会面目慈祥、有的会较为严肃,展现出人间百态。使得人性外观以及神邸内在涵义得到充分体现,比如,体现出民俗之美,民俗美中的健康以及坚实等。意蕴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思想内涵,是艺术形态所展现出的社会含义以及生活含义等。在我国泉州地区民间美术精神文明内涵,不仅可以将其纳入到审美范畴内,同时在其中还包含着许多其他的观念意识与精神因素。特别是在民俗意蕴美中,神像可以将其特色显现出来。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工艺、还是节日中的民俗工艺,都能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义与生活意义。
从目前我国泉州地区的发展中不难看出,当地居民重视神灵崇拜。所以,工艺匠师在对神像进行塑造过程中,会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则。比如,法器、姿势、脸谱等。尤其是神像的尺寸大小,必须要遵守传统的法式原则与规则,从而使得神像更具特色性与艺术性。神像的制造过程,能够将宗教仪式以及工艺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木雕神像的制作期间,能将传统民间信仰特质更加细腻展现出来。从目前我国泉州地区的神像艺术以及庙宇的装饰艺术中可以看出,民间技艺工艺与信仰之间联系密切。泉州地区神像精湛的工艺技术,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中,比如,思维构思、材料特质等。能够将思想、艺术以及工艺进行有机结合。
在泉州地区,工艺匠师在木雕神像的制造过程中,会采用一套固定的程序流程。雕刻木雕神像的工序通常情况下是,第一,需要使用刻刀将雕像雏形刻出,对于雕像的不同位置,需要使用不同类型刻刀。第二,将雏形刻出后,使用磨砂纸刷木头,同时需要将木头包裹住,在包裹木头中可以使用绵纸。第三,反复磨刷木头并平整后,需要将木头晒干。然后在木头的不同不问进行上色、画脸或者喷漆等。在木雕神像的制作过程中,最为重点的工作是打坯,这也是最为困难的一个工作环节。神像的细削与粗形不仅较为困难,为其会浪费匠师很长时间。因为木雕神像是采用纯手工制作,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保证严谨谨慎,全神贯注将精力全部放在雕刻工作中。因为如果在雕刻中出现差错,那么将会对整个神像造成影响。木雕神像的材料通常情况下是樟木,因为樟木的稳定性较强,并且软硬适中,具备不易腐烂、防虫防蛀的特点。在木料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对木料的纹路原型、宽窄大小等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对木雕神像的整体进行构思与思考,从而使得神像的恒久性与完整性得到保障。
泉州地区的神像雕刻,对其颜色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在雕刻过程中,对其颜色有着一定的讲究。民间传统的神像颜色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两种,分别是金色与棕红色。因为金色代表富贵,棕红色代表着喜气。所以,为使得传统理念能够得到传承,在宗祠屏堵面会敷设金箔。金箔敷设的目的,不仅是保证木料形式的长久性得到保障,同时展现出富贵的特点,给人带来华丽的感觉与装饰美感。除此之外,通过使神像的金身化,在很大程度上象征脱离世俗干扰,转化为神性。而且金色与棕红色的搭配,能够充分体现出材料的华丽感以及夸张性。
在进行神像雕刻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标准与操作步骤展开,无论是在神像材料的选择、图稿的构思还是打坯,都需要结合标准步骤进行。首先需要顾全大局,然后对其中的局部细节进行处理。每一环节的雕刻,都需要做好充分考虑与研究,在选材过程中,需要对可以雕刻出的造型进行预想,在绘图过程中,需要对其结构进行充分考虑。在打坯过程中,还需要对修饰细节进行分析,下刀前需要对起刀后的效果设想。这样才能保证各环节的雕刻工作相互衔接,保证雕刻工作的顺利展开。这样每一次动作,都会对下一步的结果造成影响。所以,需要保证每一步的严谨性。比如,泉州地区的木雕神像《门神》。该神像构件之间距离以及空气透视关系极为繁琐复杂。主体神像身体以及头像等,在打粗坯过程中容易出现失材问题。基于此,为避免问题的出现,需要对每一环节的下刀进行充分考虑。作为一名雕刻匠师,在实际雕刻过程中,需要保证思维逻辑缜密,有着精湛的雕刻技术。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雕刻工作的顺利展开,保证雕刻出的神像能够更具艺术性。
综上所述,神像木雕艺术是我国泉州地区的代表与标志。木雕艺术在我国泉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为使得神像木雕艺术能够在泉州地区以及我国得到更好发展,需要对其艺术与价值进行分析与研究。这样可以使得人们对神像木雕艺术有正确认识,从而积极主动进行技术工艺的了解与学习,使得神像木雕艺术能够得到更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