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释疑

2019-07-14 08:56韩延波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550025
大众文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桃花扇扇子杨柳

韩延波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550025)

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是词史上一篇重要作品,被历代评论家所称赞。然而,对这首词的解读却争议颇大。尤其是对“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一句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在做具体论述之前,有必要先对一处异文做一个说明,即应该是“扇底”还是“扇影”。

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和张草纫《二晏词笺注》都作“扇影”。鄙意以为“扇底”更佳。首先,《鹧鸪天》的这两句应该是对仗的。晏几道另外几首《鹧鸪天》于此处无不对仗工整。从对仗角度来说,“扇底”要更好。再者,从词的语义角度来说,“影”说明挥扇的速度较快,从而留下扇的残影。而从这两句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歌女应该是渐渐疲惫,挥扇的速度也逐渐放缓,这便与“影”字不合了。最后,扇子本身的作用就是生风,风从扇底出则自然流畅,不言出自“扇底”而曰“扇影”,就比较“隔”了。这种炼词的现象到北宋后期才出现,而晏几道用词用语质朴自然,明白晓畅,似乎不应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认为此处应是“扇底”。

要准确理解这一句的含义,就必须对“风”作出解释。学术界大致有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风”作“歌声”解。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提出:“这个‘风’字,并非真风,而只是指悠扬宛转的歌声在其中回荡的空气……唱时有时以扇掩口,其声发于扇底。总起来,就是‘歌尽桃花扇底风’。”尽管这种观点比较有新意,但却失之牵强。何以歌声出自扇底?如按沈先生的观点,就是歌唱时“有时以扇掩口,其声发于扇底”,有猜谜的味道。而且在前面讲的是风即空气,将“风”和“歌声”分别开来,但是到了后面就直接用“风”指代“歌声”了。

第二种观点认为“风”即“歌曲”。如胡乃长《“歌尽桃花扇底风”新解》:“风即歌曲之雅称。依此解,则‘桃花’为歌曲之名。特指为‘风’、‘雅’、‘颂’之风……依此,‘歌尽桃花扇底风’,意即为唱完了歌扇曲目上最后一首名为桃花的歌曲。”然而这种解释也有问题。首先是认为“风”是《国风》之“风”,亦即“风、雅、颂”之“风”。《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与音乐的结合形式,这里将“风”直接作为“歌曲”解释,是有问题的。《国风》之“风”是高雅的,将其与通俗乐曲作比似乎显得不伦不类。再者,就是认为“桃花”是一首歌曲的名称。如果“桃花”是歌曲名,那么“歌尽桃花扇底风”一句就无法解释。这样的话只需要说“歌尽扇底风”就可以了,为什么把“桃花”这首歌曲单独拿出来说?如若按作者所说“桃花”是扇子上最后一首,则实属推测。此外尚有一个问题,即此联是对仗句,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桃花若为歌名,则与‘歌尽桃花’相对应的上联‘舞低杨柳楼心月’之‘杨柳’,则应当为舞名”。如果说舞者所舞确为“杨柳”,然而歌舞的时间是很长的,只表演这一种舞蹈似乎说不过去。此外,“舞低杨柳楼心月”句有异文,据《二晏词笺注》:“毛本、《历代诗余》、晏本、王本作‘杨叶楼心’。”如果说“杨柳”是舞名,那这里的“杨叶”又如何解释?从这处异文来看,“杨柳”似应是指作为植物的杨柳,而非他物。因此,所对应的“桃花”也不是什么歌曲的名称,而是确为扇子上所画的桃花。但是这里的桃花不仅仅是指扇上所画的内容,而且还可以给我们丰富的联想。《诗经·桃夭》用桃花来形容女性面貌之美,后来便常以“桃花面”描写美女,如韦庄之《女冠子》。由于歌女演唱时以扇遮面,所以扇上所画的桃花就与歌女之面目融为一体,因此“桃花”也暗喻歌女的美貌。

第三种观点认为“风”就是自然界的风。胡云翼在《宋词选》中称:“桃花扇,歌舞时用的扇子,这里不说歌扇挥舞不停,而说风尽,也就是表明唱得回数太多了。”“歌扇挥舞不停”似乎不应该是“风尽”,这里的说法是矛盾的。许兴宝《“歌尽桃花扇底风”新释》则别出心裁,认为“桃花扇的执主就该是听众,而非歌者”,而听众持扇就起到点歌和纳凉的作用。因此对这一句的解释就成了:“歌声引发的流风致使听众手中持有的桃花歌扇停止摇动……因为歌者唱歌引发的凉风之感已超过了摇扇发出的凉风之感……写出了歌者美妙歌声达到了清凉的境界。”这种误读就在于忽略了整首词的情感氛围。上片所写并非寻欢作乐,而是离别之景。这里所体现出的应该是恋人即将分别时的伤感,在这种情境下词人居然会边摇扇纳凉边欣赏美妙的歌喉,这是不可想象的。作者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除歌扇可生出风外,歌舞绝妙时也可生出‘风’的感受。”将“风”同时认为是跳舞时所带动的风,问题就在于一味引申而忽略了文本内容。词人说的是“扇底风”,既然作者认为扇子都不在舞者手中,那这里的“风”与“扇”又有何关系?总之,这些解释不但没有完美解答我们的疑惑,反而使问题复杂化了。

如果要准确解释这一句的内容是不能忽略上一句的内容的。我们在做出分析之前先来看看对“舞低杨柳楼心月”的不同解释。首先是对“杨柳”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杨柳”为舞蹈名,已见前述。另一种则认为就是现实中的杨柳树。但是第二种解释下依然有不同的解读。胡云翼《宋词选》:“描绘彻夜不停的狂歌艳舞。月亮本来是挂在柳梢上照彻楼中的,这里不说月亮低沉下去,而说‘舞低’,便指明是欢乐把夜晚消磨了。”这里将“杨柳楼心月”解释为挂在柳梢上的月亮。这一观点被多数人所认可。另一种观点认为,“杨柳”是来写“楼”的,许金华提出:“‘杨柳楼’与‘桃花扇’相对,乃指杨柳掩映下的楼台。”如果按照对仗的工整来说,自然是第二种解释更好。但是,我认为在解释的时候不必过于拘泥,既然楼台在杨柳掩映之下,那么照着楼台的月亮又何尝不是在柳间?这两种解释尽管有细微差别,但并不妨碍对词的具体意境的理解。

对“舞低杨柳楼心月”这一整句的解读也有不同见解。唐圭璋《唐宋词选注》:“描写舞腰愈弯愈低,使她感到挂在柳梢、照到楼中的月儿也在随着下沉。”这一解读的问题在于感受对象的倒置。舞腰弯底会感到月在下沉是不符合常理的。这种感觉的产生不是由舞者所感到的,而应该是由观众所体会到的。许金华则认为:“作者把她想象成似乎是歌舞将月亮慢慢地‘舞低’的,而不是她自身自然地下落,从而突出了歌舞力度之强和历时之长。”这种解读相对而言是比较贴合词意的,但是作者似乎过于拘泥于“舞低”二字,从而认为是舞蹈使月下沉而不是“自身自然地下落”,这里的因果关系就被强行关联了。舞蹈和月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是说舞蹈时间之久,而这个时间之久正是通过月落来体现的。这句似应理解为“她不断地起舞,连绿杨掩映下的楼台中心的月儿也渐渐沉落下去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对这两句的理解。之所以会产生各种解读就是没有将这两句作为互文来分析。前人一向把两句分开来解读,认为舞蹈使月亮沉落,歌声将风用尽,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从这两句来看,都是写历经时间之久。上句通过月亮的下落点明时间过了很久;下句写由于疲劳而挥动扇子变慢,似乎风尽了一般,也是形容时间之久。其次,唱歌和跳舞应该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是先跳舞跳到很晚,然后唱歌又唱到很晚,这是不合情理的。反之亦然。所以,这两句应该合起来解释。既然女主人公是边唱边跳的,所以她的桃花扇在跳舞时必然也是拿在手上的。由于起舞所以会不断地挥扇,所以扇底生风也就不奇怪了。因此这里的“风”就是指由于跳舞时挥舞扇子而产生的自然之风。这两句便可以解释为:“她不断地边唱边跳,直到杨柳掩映下的楼台中心的月亮慢慢地低落下去,跳舞时所挥动的绘有桃花的歌扇也由于疲倦而逐渐慢下来,扇底之风似乎也消尽了。”

猜你喜欢
桃花扇扇子杨柳
一片相思书不成,桃花扇底系飘零
——对孔尚任《桃花扇》中道具“桃花扇”运用的解读
Try to Think Yourself into the Role
杨柳 书法作品
这些都是扇子吗
风儿吹过杨柳湾
扇子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
折尽春风杨柳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