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颜祸水的妖物到真善美的化身
——论赵清阁的改写小说《白蛇传》

2019-07-14 09:12汪宁宁喀什大学新疆喀什844006
名作欣赏 2019年32期
关键词:白蛇传白素贞雷峰塔

⊙汪宁宁[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6]

新中国成立以后,《白蛇传》 故事在文艺界被热烈地探讨、改编和演出,并且在以前各个版本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和提升。尤其是文本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演变和发展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核心。赵清阁作为当时的改编者之一,她为何要改编《白蛇传》?她又是如何重新塑造了白素贞这一艺术形象的呢?

一、白素贞形象之“真”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总方针,并规定了以后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的号召下,作家赵清阁积极地投身于中国民间传说的改写行列之中。这项改写中国民间传说的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对赵清阁的信任和支持。起初作家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是又惊又喜,惊讶而惶恐的是自己难以胜任这项艰巨的任务,欢喜而欣慰的是自己对这份挑战十分感兴趣。显然,赵清阁作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创造者,她迎难而上,完美地克服了改写小说道路上的困难,成功地将《白蛇传》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写。这一创造性的改写首先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形象方面,即白素贞从一个红颜祸水、性格泼辣的妖物成功地转变为真善美的化身。

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主旨侧重于宣传佛教的禁欲思想。于是,法海对白素贞的镇压按照传统思想来说这是在驱除危险的异类,指引人类挣脱情欲美色的束缚。原著中白素贞盗取官银一事牵连了许宣,他便被发配到了苏州,之后白素贞和小青追随而至求见许宣,许宣却道:“你是鬼怪,不许入来。”许宣此时已经开始怀疑白素贞的真实身份,白素贞在他眼中也由一个貌美而身世可怜的少妇转变为使他身陷囹圄的害人精。冯梦龙笔下的白素贞明显是一个反面的人物形象,她引诱许宣,二者虽然结为夫妻,但是还是以悲剧收尾。

白蛇传说历经时代的演变,并逐步发展着。以至于赵清阁改写的小说《白蛇传》在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显然,这与其小说主题的升华有着密切的联系。作家针对《白蛇传》核心思想的阐释是以白素贞追求自由的恋爱,从而向法海进行坚决的斗争,充分地体现出社会底层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李渔道:“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时闪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李渔的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主题在创作艺术作品中占有主导地位,它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紧密相连的。于是,白素贞形象之“真”在小说《白蛇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白娘子明知自己不能饮酒,但是她为了打消许仙的顾虑,仍然勉强喝了一杯,结果白素贞现原形把许仙吓死了。她为了救活许仙,完全不顾自己身怀六甲,直接前往昆仑山采取灵芝。是什么促使她做出了如此坚毅的抉择呢?那正是她追求真挚的爱情、自由的婚姻的真实写照。赵清阁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真诚、勇于追求美好爱情的白娘子形象。

二、白素贞形象之“善”

在小说《白蛇传》中,赵清阁重新塑造了白素贞这一仁慈、忠实的形象,一方面是由于新中国新文艺方针的影响,从而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群众对白娘子等正面人物的喜爱和赞赏,他们更愿意接受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的奉献者。

赵清阁笔下的白蛇已经完全退去妖气,白素贞之“善”体现在她帮助许仙成家立业,集资创建保和堂,店铺的生意日益兴隆,夫妻生活亦是十分和睦;她还施义诊,救百姓。此时的白蛇不再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那个大声叫嚣着:“你若和我好意,佛眼相看,若不好时,带累这一城百姓受苦,都死于非命”的蛇蝎美人。她是人人称赞、妙手回春的白娘子;是许仙心中贤惠能干、俊俏可人的发妻;是小青眼中法力高超、善解人意的好姐姐。例如作者在文中为了突出白素贞的仁爱慈悲有这样一段对话,许仙关切地说:“娘子既然身怀有孕,就不要太辛苦了,横竖我们专卖药材也可以赚钱,何必再替人家看病?”白素贞听后温和而严正地说道:“官人错了!我们开药材铺固然为的是赚钱牟利,但是更要紧的还是济世救人。”这不仅是白素贞从凶狠骇人的妖物到温婉贤淑的人妇的重要转变,也是赵清阁对白娘子这一社会理想人格的重新塑造。正如福斯特在其代表作《小说面面观》所提出的观点:“可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不失为一种可资运用的客观标准。”赵清阁重新塑造的白素贞不再是单一的扁平人物,而是性格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圆形人物。因此,作者有意识地将其创作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并向其学习的楷模,使其成为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审美形象。

三、白素贞形象之“美”

赵清阁的小说《白蛇传》共十二章,从初始的游湖借伞到喜结良缘;由发配镇江到开店行医;从端阳现形到昆仑盗草;由上山索夫到水斗法海;再从断桥相会到喜得贵子;最后由法海降伏到小青毁塔这一系列的情节的开展,十分严谨紧凑、环环相扣且引人入胜。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是这样阐释的:“紧凑——是作品美学价值的第一个条件,一切其他优点都是由它表现出来的。”其次就读者而言,“人们渴望听故事,就如同财产观念一样,是根深蒂固于人的本性之中的”。因为这种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的文学作品能够为人们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作者在文中有机地增添了“盗草救夫”“水斗法海”“毁塔报仇”等精彩绝伦的情节。在小说的第八章中,白素贞上山寻夫,恳求法海放出许仙。法海虽是佛门弟子,却毫无怜悯之心,反而气势汹汹大声地威胁白素贞道:“先前已对你说过,今生今世休想再见许仙一面。若是执迷不悟,休怪老僧的禅杖无情。”即使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白素贞也是从容不迫地应对法海的施难。文中的白娘子不再是以往的那般处处被法海所压制,而是体现出一股临危不惧而大义凛然的反抗力量。作家特意赋予了白素贞强大的力量,使其饱含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反抗精神。白素贞是赵清阁理想中“美”的化身,她既有沉鱼落雁的容貌,又有慈悲仁爱的心灵和真诚善良的品德。文中游人们看见白素贞姿色出众,纷纷议论道:“谁说西子美?她比西子美十分。”作者以游客们对白素贞外貌的评价侧面烘托了其美丽的容颜,只需少许笔墨就使一位风姿绰约的白娘子形象跃然纸上。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显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有情人终是难成眷属,白素贞被法海镇压于雷峰塔下。这也正是说明了当时的白蛇只是个狂妄泼辣的妖物,她与许宣终究是人妖殊途。这种悲剧“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心情恢复平静,达到心灵的净化”。然而中国人更倾向于“大团圆”的结局,赵清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即使是在创作悲剧作品的时候,她也给小说的结局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从而冲淡了悲剧的情感基调,为人们带来了一缕美好的希望”。在小说《白蛇传》的结局中,小青重回峨眉山苦苦修炼了十年,最终救出了白素贞。这预示着白素贞一家三口将会团圆。“只有雷峰塔成了一堆废墟,永远地成了一堆废墟!”雷峰塔的倒塌意味着人民终于挣脱的封建的枷锁,胜利的微笑象征着扼杀人民自由、阻挡社会发展的封建势力终将走向灭亡,人民必将迎来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曙光。赵清阁以这个光明的尾巴再次点明:白素贞不再是凶狠骇人的蛇妖,而是真善美的化身,她是英勇无畏的反抗者,她是光明的化身。同时作者凭借白素贞这一正面艺术形象也表现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如果冯梦龙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奠定了白素贞这一艺术形象的雏形,那么赵清阁理想中的白娘子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因为两个文本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相异的,这也就导致二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同时反映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更与发展,人们对艺术形象的审美需求也是随之变化的。值得称赞的是赵清阁在改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小说从本质上表达了广大百姓的审美意识和阅读期待。

①王秀涛:《文艺的转向:第一次文代会“艺术展览会”考论》,《文艺争鸣》2018年第2期,第42 页。

②④ 冯梦龙:《警世通言(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30页,第315页。

③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97页。

⑤⑨⑩⑬ 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38页,第90页,第5页,第130页。

⑥ 〔英〕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冯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⑦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辛未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247页。

⑧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66页。

⑪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9页。

⑫ 李志琴:《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意蕴》,《长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第12页。

猜你喜欢
白蛇传白素贞雷峰塔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白素贞飞行时为什么要一只手伸向前
浙江杭州雷峰塔
杭州西湖雷峰塔文化景观探究
浅析戏曲中丫鬟形象与小姐形象的关系
浅析早期日本东宝与香港邵氏合作电影《白蛇传》的美术设计
从青春版《白蛇传》看川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
白蛇传
《白蛇传》新编
千年等一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