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锐 图 熊猫医学漫画
呆呆:熊猫、小虎,你们知道不?现在网上流行药物肾损害的说法,你打算补补肾不?
小虎:补不补肾先不管,但我感觉,如果像你这么吃,受伤的一定是面馆。
熊猫:我认为专业事情还得咨询专家。是吧?金大侠!
金大侠:哈哈,熊猫,都怪面馆的烤串太好吃,总勾引我来。吃人家嘴短,我就献个丑,说道说道。药物性肾损害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常见情况,即服用(或外用)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后造成单侧肾或双肾损害。具体表现为以下3点:
1.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2.肾脏病理结构异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水肿、坏死。
3.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熊猫:不错,医生都知道,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肾损害就是“双刃剑”的负面表现之一。
呆呆:那为什么会出现肾损害呢?
金大侠:我个人把它总结为“地铁出站打卡理论”。众所周知,肾脏是很多药物的排泄器官,这样药物就会跟肾脏进行“交流”。而肾脏对这些外来之物并不熟悉,交流时候就会产生不匹配的信息,影响肾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就好比地铁出站口,有些乘客不会使用闸机,有些乘客在错误地点出站,人少还好说,可人多了,就会造成闸机口的拥挤。而根据学术界的说法,肾损伤原因主要分为三类:1.药物本身毒性作用。2.药物作为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3.药物影响血流量而造成损伤。
呆呆:金大侠,您说说,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肾损伤呢?
金大侠:排名第一的,是抗生素!抗生素引起的肾损伤最为普遍,会引发肾损伤的药物(见前页第三张图)。
熊猫:合理使用抗生素,为你为我,也为大家。
金大侠:第二类就是解热镇痛药,即平时说的退热药和止痛药,如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等。
熊猫:慎用退烧药,为了你的肾。
金大侠:第三类就是抗肿瘤药。常见的有铂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丝裂霉素等。
熊猫:抗肿瘤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血雨腥风,吹打全身各个部位。
金大侠:第四类就是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雷公藤、朱砂等,在使用时要谨慎考察用法用量。多说一句,关木通和广防己的药用标准已经撤销,一般买不到。总而言之,药物性肾损伤就是药物“双刃剑”的体现。你说吃这些药就一定引发肾损害吗?不一定,需要看危险因素有多少。如果选药不当、用药量大、疗程过长、老年人用药、肾功能不好的人用药、联合用药,那么肾损害的概率会大大上升。但你说哪个药一定不会肾损伤?也没法回答!因为还取决于什么时候用、给谁用、怎么用。所以,医学很深奥,用药要谨慎,与大家共勉!
呆呆:谢谢金大侠!
(文章来源:小大夫漫画)
后记:
本文作者金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主任药师、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师、信息药师,积极从事合理用药的科普工作,具有中药、西药联合培养教育背景。擅长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临床药学的工作和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