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永诚 王 薇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6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1.1 设立思政教育组织机构 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断发展,越发关注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成效。该项工作的有序推进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设立组织机构,不断推动思政教育发展步伐。其次,要提高党委统领作用,党委负责高校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政教育中更应强化统领地位,从而为其稳定和健康开展提供基础保障。通过思想形势座谈会了解各级组织对思政教育改革的推动状况,分析社会热点,积极制定与高校党建需求相一致的思政教育工作计划,确保工作扎实展开。再次,要发挥党组织宣教功用。要求党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严格执行党员权利和义务,并归置于党的各级组织机构,以进行规范的党员思政教育,切实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以实际行动促进党的理论创新、传播。最后,强化团委的阵地功能。高校学生团员居多,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忽视团委阵地功用的发挥,要在坚持党委的领导下,科学开展团建工作。
1.2 根据高校特征实施教育改革 大学生的思想成熟,且处于活跃状态,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形势都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尤其对社会敏感问题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不仅要符合高校特征,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加强党的理论基础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理论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以及党的发展创新所能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与此同时,沿着社会主义发展主线,逐步引入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十九大精神、习总书记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等重要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强化其思想理论根基。其次,开展多种党团活动,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加强学生对红色革命英雄的认识,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2.1 加强思政理论学习,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 任何党的政策与路线制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同时要求各个党员具有高尚的情操,信念坚定、无私奉献,能作为其他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楷模。对此,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应当以为人民服务为主,但相关资料和数据表明,本着这一动机入党的学生占比不高。由此可见,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极为重要,尤其入党动机方面的教育更要贯穿于教学始终,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入党意识。众所周知,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于理论的先进性。高校党建工作应当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的目标,要求学生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并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做到用马克思理论分析社会与国际问题。理论层面的先进性,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向党建方面侧重,加强学生引导,使其自觉忠诚于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2.2 切实发挥思政课堂作用,增强党员思想素质 提高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度,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思政课堂包括理论教学、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理论体系,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这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侧重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改革开放历史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弥补党课的不足,提高学生对党的向往。第二课堂的组织,则能够提升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围绕假期社会实践深入开展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可以直接了解党的领导的科学性,感受改革开放成就。教学实践活动展开,无疑更利于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共进,促使其自觉维护党的领导与权威。
2.3 加强对学生党组织的管理 一是优化管理制度,围绕党员发展要求对学生展开考察,保障党建工作顺利展开。尤其是日常管理体制,应当进一步完善,通过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党员先进性。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丰富党内活动,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与存在感,积极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思想教育,重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实现思想教育与实践生活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考察其思想状况。四是通过党员监督评选不断提高其修养与思想觉悟。对情节严重者,给予党内处分,促使其尽快成为优秀党员。
高校思政课教育,不仅传播党的教育方针,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建工作关乎高校发展与国家命运,为顺利展开党建工作,应当积极构建两者互动平台。相关教育、教研工作者应当在了解两者共通性与教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制度、管理、考核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两者的协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