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罗明 朱东波
江西江汇地质工程勘察院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西总队 江西 上饶 334000
前言:在工程建设前期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才能确保施工进程的安全性。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对施工安全的影响较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条件勘察,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一)保证建筑地基稳定性。在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勘察人员要先对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合理勘察后,根据勘察数据得到施工地基深浅数据,并且要经过详细的计算确定最终的基础深度,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区域水文资料确定抗浮水位,抗浮水位的高低对建筑物基础形式和底板施工影响较大。
(二)提高建筑工程的支护水平。地下水动力循环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影响该动态平衡系统而并没有采取解决措施,会直接对建筑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支护水平,就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提前了解地下水水文参数,做好基坑防护措施。及时加强地下水水位监测,采用定期抽水等操作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控制,使其能够满足建筑地基的建设需求,还能提高保证建筑周边环境的稳定性。[2]
(三)为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对建设工程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后,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勘察资料了解场地内地下水情况,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因水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预判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避免因地下水等其他地质因素的破坏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一)地下水位升降造成的工程危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位会出现不规律的变化,主要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当地下水位变化程度超过承受值后,会对工程建设造成直接性的破坏,易发生严重的事故。例如,地下水位出现上升趋势时,其会对建筑周边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地下水位出现下降趋势时,会导致地基沉降、地基裂缝等问题或者出现地面塌陷等严重事故,降低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地下水位出现反复情况时,会导致建筑表面出现变现情况、影响地下水源安全性。[3]
(二)地下水动压力作用造成的工程危害。自然状态下的地下水具有的动压力往往都较低,有的区域甚至没有动压力数据,这种状态下的地下水动压力不具备破坏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是随着施工开发,地下水动压力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水力坡度发生改变,使其向某方向产生较大的动压力,直接影响该区域出现流砂、管涌等问题,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4]
(三)地下水侵蚀性影响。地下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当PH、HCO32-、Cl-、侵蚀CO2等矿物质浓度较高时,易对建筑物钢结构和混凝土产生侵蚀作用。如果建筑物基础没有采取专业的防腐蚀措施,可能出现大面积的腐蚀情况,影响钢筋材料的质量,降低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一)实时掌握地下水状态。水文地质变化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根据这种情况,在施工前期,要充分的勘察施工区域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而保障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水文地质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3]
(二)科学的控制地下水位。施工期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针对于此,技术人员应实时的勘察地下水位的变化状态,对于出现剧烈变化情况时,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地下水位保持在良好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对于地下水的控制主要有引水渠和排水管等措施。地下水位还能够影响建筑工程进度,当水位超过预设值后,会导致施工停工,延长施工周期。这时需要采用抽排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并制定后续的控制方案,避免其出现突发情况,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2]
(三)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与评价。为了提高水文地质勘查效率和质量,要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和评价,首先要先对地下水所造成的影响力度进行勘察,并制定合理的措施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其次要根据所建设的工程建设类型去选择合理的水文地质状态,并做好后期的防护工作。最后,要根据地下水位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3]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重视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应当积极采取实时掌握地下水状态、科学控制地下水位和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与评价等措施,从而有效解决水文地质勘察问题,保障工程建设施工安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