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糖料蔗种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2019-07-13 03:26
种子 2019年6期
关键词:糖料宿根制种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农业工程标准定额研究所, 北京 100125)

1 背景与必要性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科学合理划定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规划全国1 50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其中广西占1 150万亩。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范围覆盖到划定的所有保护区。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蔗产区,1992年起糖料蔗和蔗糖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从2007年开始连续十余年糖料蔗产量和食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食糖外销量占全国跨省贸易量80%以上。

糖料蔗种业是糖业生产的根基和重要抓手,随着广西种业发展进入市场化阶段[1],糖业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糖料蔗种业的发展,2018/2019榨季,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773 720 hm2,糖料蔗入榨量5 300万t,按照3年宿根期计算,每年约有266 800 hm2糖料蔗需要新种,年需种茎(苗)400万t,需求量巨大。但由于糖料蔗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农户自留种多,仅有10%的糖料蔗种茎(苗)商品化,每年仍有300多万吨的糖料蔗种茎(苗)缺口,“大产业、小种业”[2]现象非常突出。所以,广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糖料蔗种业发展,在糖料蔗收购价格继续采取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销售价格启超过6 660元/t时启动挂钩联动措施的同时,明确劣质淘汰品种不参与二次联动。而且全区继续对桂糖29号、桂糖31号等17个优良品种实行加价,逐步加强对高产高糖品种[3]的保护和推广,推动全区糖料蔗种业结构优化发展。

2 发展现状

蔗种需求较大。2018年,广西糖料蔗播种面积773 720 hm2,糖料蔗种业年需种400万t。广西糖料蔗种茎(苗)供种方式有新品种繁育、留尾做种、健康种苗3种,其来源主要是农民自选自留的蔗尾种茎或全种茎,蔗种商品化率仅为10%,蔗种宿根期为2~3年,低于巴西蔗种使用期限5~6年[4]。目前,全区糖料蔗良种每年更新面积约为2.33万hm2,翻种面积占比较小,仅占全区糖料蔗播种面积的2.9%。

蔗种供给能力有限。2017年,全区糖料蔗种茎(苗)一级制种基地面积为173.42 hm2,产量为1.3万t,与需求量相差甚远。而绝大多数制种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不足,供种能力有限。此外,糖料蔗新品种(系)选育周期长、投资多、风险大,制种企业普遍缺乏育种科研人才和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企业科研实力较弱,竞争能力不强。制糖企业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目前参与包括糖料蔗育种、繁育示范推广、商品化供种等的程度和积极性不高。

糖料蔗主栽品种相对集中。目前,广西主要有粤糖93/159、粤糖00/236、桂柳05/136、桂柳2号、桂糖29、42、44号等高产高糖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播种面积达到80.44%。台糖系列品种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广西选育的品种数量所占比重不断提高[5]。2017/2018年榨季,广西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覆盖率已超过40%,其中广西桂糖系列品种种植面积为191 582 hm2,占全区面积的23.83%,桂柳系列品种种植面积130 592 hm2,占全区面积的16.24%(见表2)。

表1 2017年广西糖料蔗种茎(苗)三级制种基地情况

基地面积/hm2产量/万t单产/t·hm-2一级制种基地173.421.35二级制种基地266.88.1520.375三级制种基地266.820.8552.125

表2 2017年广西糖料蔗主栽品种种植情况

序号品种名称 种植面积/hm2占全区种植面积比例/%1新台糖22号34597242.992桂柳05/13610932813.603桂糖42号8186810.184桂糖44号343644.275桂糖29号170622.126粤糖93/159362454.437粤糖00/236228982.85 共计64733780.52

育种基地布局在广西中部及南部地区。目前广西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布局在中部的南宁、崇左和来宾以及南部的北海和合浦。其中,北海的制种基地优势最大。在北海糖料蔗良种繁育一年可以做2次,而来宾及其他地区只能做1次,在北海做良繁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有效预防霜冻,制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3 存在问题

3.1 育种创新能力较低

遗传多样性是糖料蔗育种创新的基础。近年来,全区对糖料蔗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鉴定、深度评价和重要功能基因发掘不充分,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不完善,造成糖料蔗品种大多是3~5个糖料蔗育种材料的杂交后代,基本上是同质遗传型组成品种的再组合,获得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好、抗逆性强的突破性糖料蔗品种不多。目前,广西糖料蔗品种研发以常规育种为主,细胞工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不够,高效的糖料蔗育种技术体系尚未建成,育种效率比较低。此外,从事糖料蔗育种基础研究的人员较少,复合型育种人才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糖料蔗育种创新能力的提升。

3.2 产业链缺乏系列标准

糖料蔗种业缺乏糖料蔗种茎(苗)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相关标准。如糖料蔗种茎(苗)播种时单芽、双芽、单根播种均可,没有相关的标准,也没有相关鉴定单位。目前,巴西糖料蔗种茎(苗)用5 cm的单芽段,用量仅为50 kg·(667 m2)-1,且有1年新植,4年宿根的特性,而国内的糖料蔗种茎(苗)播种时并没有相关标准,用量达1 t·(667 m2)-1。据巴西农业部门相关测算结果,宿根2年就亏本,宿根年限越长,成本降低,盈利能力越强。

通过样机作业试验,对样机压缩、进料、打带、锯截等系统功能进行测试,检验各项功能与设计要求达标情况;检验液压控制系统及操控系统的响应性、稳定性、可靠性;对样机山地行驶性能进行测试;对枝丫材捆产品质量及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分析;体验人工劳动强度,计算作业效率。

3.3 良种繁育基地供种缺口较大

现有的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缺乏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种茎(苗)生产基地不稳定,集中连片的优势制种基地少,能够达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的现代化制种基地数量更少。目前,全区规划的100个良繁基地,总规模6 677 hm2,远不能满足全区对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的需求。同时,广西持有效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糖料蔗种茎(苗)企业有64家,种茎(苗)生产面积4 000多hm2,年产种茎(苗)约20多万t,仅能满足全区每年实际需要新种糖料蔗种植面积的10%,存在巨大供种缺口。

3.4 良繁基地建设风险大,门槛高

1) 调研制种企业情况时发现,良繁基地建设标准高,投入资金大,申报良繁基地程序繁杂,涉及部门很多,补贴难以拿到。

2) 良繁基地建设存在风险,一旦良繁基地大量投资建设后,种茎(苗)卖不出去,加价部门会亏本,降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糖料蔗种茎(苗)保存期较短,切断以后3 d内必须种下去,否则种茎(苗)就可能腐坏或者严重降低发芽率,在保证糖料蔗种茎(苗)温度、湿度的条件下,最多仅可保存7 d。而在糖厂非榨季生产的糖料蔗种茎(苗),一旦销不出去,糖厂停榨,既不能作为种茎(苗),又不能作为糖厂需要的原料蔗,种茎(苗)生产就会损失巨大。

3) 制种企业到对口部门申请生产许可证,要求土地使用权连续达10年以上,制种企业多数达不到要求,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

4) 制种成本较高,蔗种调运距离较远,三级良繁要到二级良繁调种,运输成本高。

3.5 种业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1) 缺少专业化、社会化、有资质的糖料蔗种茎(苗)质量检测机构,已建成的自治区和市县级种子检验机构,规模偏小,缺少必要的检测手段,检测技术、检测人员不能满足对糖料蔗种茎(苗)质量检测的需求。

2) 企业种茎(苗)质量自检能力不足,尤其是种茎(苗)生产经营企业无专业检测人员,难以避免劣质种茎(苗)流入市场。

3) 缺乏糖料蔗种业信息共享平台,蔗种供需信息不对称,企业蔗种卖不出,蔗农又找不到适合的蔗种,急需构建市场供求信息互通、种茎(苗)来源去向可追溯信息服务体系。

3.6 各级主体监管需要完善

政府干预方面,一方面有些领域政府干预少,政府对当前糖料蔗种茎(苗)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没有明确限制;另一方面有些领域政府干预多,对蔗种茎(苗)可买卖的范围和地域又限制较严格。需求主体方面,农民可自留种,也可以在市场上随意买卖种,市场偏乱,准入退出机制亟待规范。监管主体方面,政府容易监管企业,但不容易监管农户和合作社,无形中会造成市场一定混乱。制种主体方面,制种企业自身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政府监管相对较为困难,且难以管理市场上品种及投放范围。糖企方面,糖厂受到利益和农户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只对部分较为成熟的品种实施加价政策,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限制新品种进入市场,不利于新品种研发和推广。

4 糖料蔗种业发展趋势

育种技术高新化。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糖料蔗育种前沿学科发展快速,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在糖料蔗幼苗期精准锁定目标性状单株,有效缩短糖料蔗育种年限,大幅度提高糖料蔗育种效率。同时,大规模、高通量、全自动基因型分析鉴定和筛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实现优质、高产、高糖、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直接选择和有效聚合,使“按需定制”糖料蔗品种成为可能。

供种产业化。近年来,为配合全区“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对糖料蔗种业产业化进行探索,初步形成“以科研育种单位为依托,以良种繁育基地为基础,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良种健康种茎(苗)生产体系。种业发展应进一步加大机械化利用效率,利用专用小区播种机、农艺性状自动智能采集设备、收获测产系统、自动化考种系统等机械化、信息化育种装备的应用,推动品种小区选育与测试向全程机械化、信息化转变,有效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创新在种子企业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谁抢占了种业研发上的先机,谁就能赢得市场主动。无论是国际种业寡头,还是国内种业龙头,均坚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实现了企业的迅速壮大。糖料蔗种企必须推动产业链条纵向拓展,推动“育繁推一体化”进程,加快提升商业化育种能力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力,形成企业的创新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糖料蔗种业健康、快速发展。

生产服务社会化。制种企业和蔗农除需要优良的品种外,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节本增效高产高糖栽培技术要求,包括种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技术等等,以及市场供需信息,甚至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等综合服务。伴随着现代糖料蔗产业发展,作为种业生产配套技术的实践者,大型糖料蔗种业企业将向糖料蔗全产业链延伸,利用并推广高效种业配套生产技术,为蔗农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综合服务,实现蔗农利益最大化。

5 发展预测

5.1 发展方向

立足糖料蔗种茎(苗)繁育的资源优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工作部署,发挥“糖企+X”发展优势作用,促使糖企参与制种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转变当前糖料蔗种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由“高产高糖”的单一产品要求发展到“高产+高糖+宿根年限+大茎+易脱叶”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模式,通过规模化组织形式,以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方法生产高质量的糖料蔗种茎(苗),并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种茎(苗)商品化供给。

5.2 发展指数

综合糖料蔗发展需求和种业发展需求,随着糖料蔗种业优势逐渐凸显和农民综合效益意识的不断增强,种业发展越来越接近市场和消费的需求,种业商品化供种率会逐渐上升,宿根期也会随着糖料蔗种茎(苗)质量的提升而增加。

表3 糖料蔗种业发展的指数特征

年份糖料蔗商品化供种率/%宿根期/年2017年102~32025年503~42035年904~5

5.3 发展效益

经济效益。据测算,1 150万亩糖料蔗保护区如果全部推广使用脱毒种茎,每年种茎销售收入就有近3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1) 增强糖料蔗品种创新,提升优质种茎(苗)供应能力。种茎(苗)生产能力大幅增加,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年际间波动幅度减弱。到2025年,糖料蔗商品化种茎(苗)供应量可达75万t,种茎(苗)商品化率达90%,优质种茎(苗)的糖料蔗平均增产0.5 t。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商品化供种,通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机械化播种、采收,减少种蔗茎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单产,进而增加原料蔗供应量,平均生产成本降低 100元。

社会效益。

1) 降本增效。糖料蔗种业发展提供大量的适宜机械化作业、宿根性好的品种,将有力推动糖料蔗全程机械化生产,延长宿根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2) 增产增收。农民自留自用的供种方式向商品化供种方式转变,高产优质的品种将加快推广,全区单位面积糖料蔗产量和蔗糖分将逐年提高,增产因素将为农民增加收益,蔗糖分提高为制糖企业增加收益。

6 对策建议

6.1 继续开展种业研发联合攻关

糖料蔗种业发展最关键的是缺少好种源,糖料蔗良种联合攻关是解决好种源的关键之一。应充分发挥糖料蔗良种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以糖料蔗重大科研攻关联合体为依托,集中全国的资源和力量,创新任务统分结合、资源有条件共享、政府与企业共同投入的协作攻关机制,推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逐步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以培育新一代优良品种为目标,搭建糖料蔗种质资源发掘、新组合筛选、苗头品种测试和优良品种展示平台,加强优异育种材料发掘与创新、优异品系筛选、苗头品种测试、糖料蔗高产高效绿色栽培配套关键技术研究,选育和推广高产高糖、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的糖料蔗优良新品种。通过糖料蔗种茎(苗)产业化研究和育种人才培养与信息交流,引进、筛选、创制糖料蔗优异种质资源,优化糖料蔗育种技术体系。

6.2 糖企承担更多责任

目前,糖企参与制种领域属于空白,积极发展有条件、有能力、有意向的糖企与育种单位建立长期协调沟通机制,打消糖厂参与制种风险大、效益低的顾虑。发挥糖企资本优势,通过垫付种茎(苗)款引导种植新优品种,并对新老品种实行差异化定价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使用商业化蔗种,减少自留种,促进新品种快速推广。制糖企业全程观摩考评种茎(苗)生产企业的新品种,确定糖料蔗新良种的产量、糖分、锤度、纯度、产糖率、宿根性等育种关键评价指标,因地制宜研发、测试、繁育推广新品种,形成生产各环节各要素专业化分工并协同发展的模式。

6.3 政府适度调整调控范围

适度调整当前政府划定的引种范围,改变当前政府对引种区域范围划定干预过多,在农户糖料蔗种业换种以及其企业买卖种方面的干预过少进行调整,种业企业引种、销售更有保证。政府协同糖企、农户、科研单位共同制修订相关生产、科研、销售的标准规范,约束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与市场对接。

6.4 增加制种主体的积极性

根据当前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审批的相关流程和经验,适当调整良种繁育基地创建和补贴标准的准入门槛。在补贴政策推行中,可以探索负面清单制,扩大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推动制种主体的积极性。继续支持实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同时支持对现有良种繁育基地基础设施进行后续改造和升级。对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可以根据建设标准以及育种级别的高低调整补贴费用,实行差异化与多样化定价机制。同时,申报良种繁育基地可以适当减少审定和审批流程,适当延长补贴时间,降低资金短缺压力,提高制种主体积极性。

猜你喜欢
糖料宿根制种
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非蔗化”情况调研报告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不同宿根年限甘蔗品种内源激素及酶活性分析
2022年广西糖业工作要点
——加快提升糖料蔗生产现代化水平
探析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