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看到一篇《中国式审美真的太可怕了》的推文,实在被内文中所展现的审美给雷到了。毋庸置疑,人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的,即审美力。对孩子而言,美学素养对他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青年艺术家——江帆老师来和我们聊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美学素养。
美学素养(审美力)是什么
当我们谈到美学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关于视觉的美学,其实美学应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包含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很多我们熟知的和未知的科学领域。
美学素养从来都不应该作为一种技能来培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基于家庭的习惯培养。美,作为一种主观意识,从来都没有正确或是错误的概念,更多的是所处的场合以及环境决定了出现的形式是否合适。美学素养,也就是要具备我们所说的审美能力,其实就是如何判断或是感受在哪种场合、哪种环境之中,给予我们的感官刺激,是否是以一种美好的形式出现的能力。
孩子们眼中的审美
对于孩子们而言,美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感官享受,孩子们不会依据经验,或者是一些社会规则,以及科学理论来决定或判断事物的美丑与否。孩子的审美意识,一是基于主观的感觉刺激和生理、情绪反应;二是基于成年人所给予的一些经验或影响。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生理机能的不断发育,和自我知识架构的不断完善与建立,会对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每一个孩子,所能够敏感地接受刺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培养审美意识,父母应该怎么做
作为成年人,我们能够给予孩子们的,应当更多的是机会与时间,而不是基于成人世界的知识架构和科学依据所进行的说教与纠正。
在我看来,审美意识的培养之所以作为一种基于家庭的习惯培养,是因为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对孩子各方面的培养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无论是兴趣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环境,都无法像家庭这样无时无刻在各个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个家庭里的成年人,每一个新手爸妈对孩子的每一句鼓励、赞扬或是批评都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美并无对错,而且我们绝大多数的家长在美学方面并不能称为专家,所以我们能做的,是给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更长的时间去观察、更多的机会去犯错。
有的妈妈会问,是不是我为孩子选择的每一本绘本或是带他去参观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对孩子的审美意识产生影响?答案是肯定的。但当我们并不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时,不妨尝试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任何关乎审美的东西,必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节奏,而我们通常情况下,在第一时间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是能够给我们最大的参考意见的。或许是出于画面的趣味性,或是严谨的逻辑性,也可能是扎实的画风,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选择的依据。毕竟,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只接触到一种艺术形式或是风格流派。
2.给予更大的包容。肆意涂抹与细致描绘都可能成就一幅伟大的巨作。
保护想象力,对审美力很重要
想象力,究其根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本能。在我们无法真切且科学地认识这个世界的某些事物、现象或是关系的时候,总会在我们已知的范围内去联想和解释。既然是本能,培养又从何谈起?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如何保护这种宝贵的能力。
不是孩子们不会想象,而是不也想象
太多的时候,是我们给了孩子们这样或是那样的限制。蓝天白云红太阳,青草绿树彩色花。我们在教会了孩子们很多常识和道理的同时,却忽略了倾听他们的看法。孩子们不经意间看到的、想到的,我们都仔细且耐心地去理解了吗?我们更多的基于自己固有的看法和所谓科学的世界观来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们则是将这一切都视为不可置否的绝对真理。慢慢的,那双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眼睛和我们这些成年人一样,闭上了。
在这个灰色的森林里,我們已经忘记了观察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工具,是我们的眼睛。
要谈想象力,先睁大眼睛看世界
曾经有过小朋友跟我讲,天空一定是蓝色的。当我把他带到窗边,看到漫天金色的晚霞,他吃惊且尴尬地笑了。
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带着孩子去增长见识,声情并茂地向孩子们讲述各种生物、地理、人文、科学的原理和解释的时候,何不先静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这个世界的惊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