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超
[摘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颅内肿瘤切除术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方便抽选该院自2017年5月—2018年4月所接诊的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7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按入院就诊前后顺序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对甲组患者予以舒芬太尼麻醉;对乙组患者予以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情况加以观察与分析。 结果 乙组患者在T3、T4、T5 3个时间点的心率值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在T3、T4、T5、T6 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8.6%<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5,P<0.05)。结论 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予以舒芬太尼麻醉,其效果优于芬太尼,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 颅内肿瘤切除术;舒芬太尼;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4(b)-00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fentanil and fentanyl in the anesthesia of intracranial tumor resection.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racranial tumor resection from May 2017 to April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 order before and after admission. Sufentanil was anesthetized in group A; fentanyl was anesthetized in group B. The anesthesia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heart rate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t T3, T4 and T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e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 in group B was low at T3, T4, T5 and T6 in group A,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8.6%<22.9%),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estically significant (χ2=3.515, P<0.05). Conclusion Sufentanil anesthesia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tumor resection, which is superior to fentanyl and has high safety.
[Key words] Intracranial tumor resection; Sufentanil; Fentanyl
顱内肿瘤切除术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治疗颅内肿瘤的手段,为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手术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麻醉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若麻醉处理不恰单,将可能引发颅内充血、水肿等,情节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的生命[1]。所以,在对患者实施颅内肿瘤切除术时,需合理选取麻醉药物,快速麻醉诱导,保持镇静,且最大限度控制颅内压,减少脑代谢,确保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2]。该案为了解两种不同药物(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将自2017年5月—2018年4月于该院所收治的7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分别予以上述两种麻醉药物,并观察与比较其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选该院所接诊的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7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所选患者的ASA分级为Ⅰ~Ⅱ级。按入院就诊前后顺序,将所有对象分成两个小组,组名分别为甲组、乙组。甲组35例,男女各有19例、16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为(39.8±2.6)岁;肿瘤类型:15例胶质瘤,13例脑膜瘤,7例听神经瘤。乙组35例,男女各有21例、14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为(40.7±2.4)岁;肿瘤类型:18例胶质瘤,11例脑膜瘤,6例听神经瘤。对比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性资料,如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肿瘤疾病;年龄段20~65岁;患者并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并无其他手术史;患者身体状况可达到手术以及麻醉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的脏器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者;服从性差;精神异常者,无法正常沟通或配合医护人员的研究;存在手术禁忌证者;长时间使用阿片类或镇静药者;预计插管困难者;手术前神志不清者[3]。
1.3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构建静脉通路,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心电图等)予以密切监测。手术前,对患者予以长托宁(批准文号:H20020606),并给予丙泊酚(批准文号:H20010368)与咪达唑仑(批准文号:H10980025),静脉注射。之后,对甲组患者予以芬太尼(批准文号:H42022076),剂量为4 μg/kg,静脉注射。乙组患者予以舒芬太尼(批准文号:H20054172),剂量为0.4 μg/kg,静脉注射。待患者意识完全消失之后,对其予以0.15 mg/kg的维库溴铵,静脉注射,在其血药浓度符合设定的血药浓度之后,再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
之后,对所有患者予以机械通气,且采取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的形式,每小时为其输入2 μg/kg芬太尼、0.2 μg/kg舒芬太尼。在手术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便于医师的操作,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与适度麻醉深度,适量增加丙泊酚。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进行监测与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时间点为手术前、诱导后、插管时、头架固定式、硬脑膜切开、硬脑膜关闭、呼吸恢复后即刻、拔管后,分别以T0、T1、T2、T3、T4、T5、T6、T7表示。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不良反应(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且进行组间对比,以了解两种不同麻醉药物的安全系数[4]。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中所得出的相应数据展开分析,其中,分别采取(%)、 (x±s)代表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再分别以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点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情况对照
如下表1所示,乙组患者在T3、T4、T5 3个时间点的心率值与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在T3、T4、T5、T6 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具体如下表2所示,有表可知:甲组中共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2.9%;乙组中共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8.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5,P<0.05)。
3 讨论
颅内肿瘤切除术对麻醉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麻醉诱导稳定、镇痛镇静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脑代谢与颅内压,以便为手术开展营造条件;在停止使用麻醉药物后,患者可快速苏醒,且不会出现呼吸抑制、躁动等症状。有报告指出[5-7]:患者在接受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往往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疼痛,而疼痛会导致交感神经活性上升,且诱发应激反应,造成恶心、呕吐、躁动以及血压上升等不良症状。上述不良症状有可能引发颅内压上升,增加脑水肿、颅内出血的发生概率,致使脑氧耗增多,使得人脑自动调节功能出现异常。鉴于此,在手术过程中选取恰当的麻醉药物,十分关键[8]。另外,患者在麻醉苏醒的过程中,会有躁动、咳嗽的症状,而这会诱发胸内压骤增,并把压力转移至脑静/动脉,导致压力一过性上升,继而造成颅内压上升、脑出血等,所以,需尽可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9]。所以,在对患者实施颅内肿瘤切除术时,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对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舒芬太尼不但是一种特异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同时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与芬太尼相比较,该药物的镇痛效果是其5~10倍。舒芬太尼有较大的脂溶性,一旦为患者注入此藥物后,将快速传播至人体内的各个组织,再加上该药物所拥有的镇痛功效,因而,患者在插管之后,其心血管系统能快速达到平稳的状态,进而消除由于插管而诱发的血流动力学不良症状。有报告指出[10-11]: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只需使用芬太尼10%的舒芬太尼,就可能实现有效镇痛以及深度麻醉的目的,且不管是在手术中、手术后,或是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皆能保持平稳。
通过该次研究发现,在心率上,乙组患者在T3、T4、T5 3个时间点的数值均比甲组患者低,且乙组患者上述3个时间点与其他时间点的心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甲组患者上述3个点的心率值与其他时间点相比,有较大差异。这说明甲组患者在进行头架固定式、硬脑膜切开、硬脑膜关闭等操作时,其心率变化较大。而在对平均动脉压的观察来看,乙组患者在T3、T4、T5、T6时间点的数值低于甲组患者,同时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甲组患者T3、T4、T5、T6的平均动脉压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与宋宝丽[12]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如其中采取舒芬太尼的一组患者,其在头架固定时、切皮时、切口硬脑膜时、关闭硬脑膜时的心率与采取芬太尼的另一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以头架固定时的心率数据为例,前者为(68.0±13.6)次/min,后者为(76.5±15.5)次/min。另外,在平均动脉压方面,前一组切皮时的数据也明显低于后一组,即(93.5±12.1)mmHg<(104.3±1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乙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变化相对较小,而甲组患者4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与其他时间点有较为明显差异,说明该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浮动较大,不够稳定。除此之外,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乙组显著低于甲组,即8.6%vs22.9%,这说明舒芬太尼麻醉的安全性比芬太尼的更高。
综上所述,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予以舒芬太尼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同时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比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回彦尧.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10):125-126.
[2] 张婧豫,何龙,艾艳秋.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3):448-452.
[3] 马燕,马丽.用两种麻醉方案对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7):153-154.
[3] 孔建忠.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 中外医疗,2015(9):139-140.
[4] 杨鸣.评价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29):190-191.
[5] 王东,周美霞.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的比较[J].中外医疗,2017,36(15):153-156.
[6] Xu G ,Hu B,Chen G, et al.Analysis of Blood Trace Elements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Levels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Adults with Glasgow Coma Scale and Injury Severity Score[J].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2015,164(2):192-197.
[7] 郭创,沈荣荣,李琳,等.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1):103-105.
[8] 龚小芳,李昊.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7):104-105.
[9] 柳琦.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右美托咪定應用对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保护作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2944-2945.
[10] Peng K,Liu HY,Wu SR,et al.Effects of Combining Dexme- detomidine and Opioids for Postoperative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linical Journal of Pain,2015,31(12):1097-1104.
[11] 王晶涛.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9):66-67.
[12] 宋宝丽.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颅内肿瘤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34):129-130.
(收稿日期:2019-01-15)